霍去病为何宁愿让酒肉坏掉也不分给士兵?专家:当中充满智慧

霍去病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在汉武帝时期得到重用。更是在21岁的时候被封为万户侯,在世人的眼中他是少年英才,可惜的是23岁英年早逝。可这丝毫不影响霍去病在历史上的影响,时至今日说起古代的著名将领我们仍然会想到霍去病。不过只要是人,就不是完美无缺,霍去病也一样。

《史记》中就有关于霍去病为人诟病的一段故事,具体就是身为一个将领而不爱惜自己的士兵。霍去病在每次出征前,汉武帝都会赏赐给他几十车的美酒和好肉,为的就是让他能够在作战的时候能够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但这些酒肉他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按理说吃不完分给士兵们技能显示出他是一个关心士兵的将领,也能让士兵们有甘愿冲锋陷阵的理由。

可是霍去病宁愿放臭了这些肉,也不会分发给士兵们。其实很多人都在怀疑这段故事的真假,不过由于这段故事出自《史记》,故事的真实性也就被大大提高了。而且司马迁与霍去病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作为一个刚正不阿的史官,司马迁应该不会对霍去病有失偏颇的记载。

但是人就是理性和感性了一个结合体,司马迁在撰写史书的时候也未免会但有一些主观色彩。况且在司马迁的世界观里,外戚和功勋卓著的人都会怀有不轨之心。霍去病作为卫子夫娘家的人,自然是不会得到司马迁的太多赞誉。

所以霍去病是不是真的不爱惜自己的士兵,通过《史记》我们也不能得到一个客观真实的真相。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霍去病不把皇帝赏赐的酒肉分给士兵。从士兵的数量来说,皇帝赏赐酒肉根本不够分发的。但凡是出征打仗的将士,基本上也要万人有余,所以皇帝赏赐给霍去病的那些酒肉不能平均分发给每个将士。

万一有些士兵分到,有些士兵没分到,还容易引起军中动荡,没有必要为了这么一两顿饭搞得军心涣散。在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这是皇帝给将军的赏赐,将军却借花献佛,不免有收买人心之疑。不是军粮却当军粮用,枉费了皇帝的一片心意,又引起皇帝的猜疑。好心办坏事,给自己惹一身骚,所以不如不分。

帝王家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即使这个人对朝廷多有用,多么卓著功勋,只要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就会被除掉。别看霍去病年纪不大,身在朝廷也是深谙帝王心术的,他既有武将的胆大,又有身为臣子的心细。汉武帝曾因战功想要赏赐霍去病一座宅子,却被霍去病没有击退匈奴的理由拒绝了。

有这样忠心的武将,汉武帝何愁大汉江山不稳固呢?在朝为臣就得懂得如何让皇帝高兴,不是单单有一身真本事就能混得风生水起的。

纵观整个中华历史,位高权重的人哪有善始善终。于谦怎么样,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最后还不是被朱祁镇判了死罪。海瑞怎么样,凭借海青天的名号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清官,却仍不能扳倒朝中奸佞。

说回霍去病,他不把酒肉分发给士兵的理由还可能是为了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众所周知,吃饱了饭就想睡觉,这绝不是玩笑话。但是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办事效率也会比平常高。

霍去病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效率,无疑是提高了打仗的胜率。将军要比每一个士兵更谨慎,不仅是士兵不能够吃太饱,自己也不会吃太多。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不会被赏赐酒肉,基本上都是在打完仗后再进行封赏。只不过欣赏的人应该是皇帝,而不是他霍去病这样一个武将。

霍去病是一个极具作战能力和天赋的人,他的名号令匈奴畏惧,战功也让他流芳百世。但这样一个将军却毫不骄傲自满,非常注重与士兵们的配合,他不会苛待自己的士兵。否则那些成千上万的士兵怎么可能听他的话去卖命打仗呢?

只要自己的兵没有饿肚子的苦恼,适当的让他们有一些饥饿感,激发斗志,那些打了胜仗的将军和士兵也都有了赏赐,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作战经验也是霍去病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具有实战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霍去病能够成为一名大将的原因,懂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唯有如此才能百战不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