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三) 董卓称雄洛阳城

士大夫集团在黄河边找到皇帝时,董卓也率军赶到了。

虽然士大夫集团把张让、赵忠都逼得跳了黄河,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董卓,却一下傻了眼。

当士大夫集团阻止董卓和他们一块进入洛阳城时,董卓就问了,凭什么啊?士大集团就说了,这是皇帝的旨意!

董卓一听,当时就火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皇帝就在我眼跟前,我怎么没听见皇帝说让我撤军啊?你们再胡咧咧,老子现在就按假传圣旨的罪,法办了你们。

再说了,皇帝这副怂样,连个话都说不清楚,在这种非常时候,我们还听皇帝的指挥,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就凭你们能说出这种弱智的话来,我也必须得跟着皇帝进洛阳城,否则,帝国就任由你们这种人瞎折腾,随时都可能崩盘的。

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群公谓卓曰:“有诏却兵。”卓曰:“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卓与帝语,语不可了......《资治通鉴》

当然了,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城,也并不意味着董卓可以控制帝国都城,因为董卓毕竟只率领了三千人,而帝国都城内的军队,显然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如果事情只是发展到这一步,董卓的野心也不会膨胀的,问题是,随后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我小时候看这段历史,最奇怪的问题就是,董卓只率领了三千将士进入洛阳,那他到底是靠什么控制了洛阳城呢?

因为三千将士实在不是个大数目;而且进入洛阳城的军队,也绝不是只有董卓一枝军队。

8月28日,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城,而在同一日,鲍信、丁原的军队也都进入了洛阳城,鲍信、丁原率领的军队,虽然没有明确数字记录,但从情理上,应该也与董卓的军队数目相当。

更主要的是,就是洛阳城直辖的兵马,虽然没有北宋帝国时代那样牛X,总而言之,开口闭口就是八十万禁军,最少也得有个十来八万吧;再不济,也得有个三五万吧。

既然如此,董卓为什么靠三千兵马,就能控制了洛阳城呢?

据说,董卓最初进入洛阳城时,也知道自己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所以并不足以号令大家。于是,董卓就玩了一个小把戏。

董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雒中无知者。《资治通鉴》

因为相关内容,几乎被所有的史书都采用,所以它的可信度好像非常高,其实呢,这是谎言千遍成真理的结果。

晚上偷偷派一些军队离开洛阳城,白天再大张旗鼓的进来,这样折腾过几次以后,人们自然认为董卓的军队越来越多了?

表面上看,这一切是可信的。问题是,只要我们在看历史书时,会有一点点画面感,就知道这纯粹就是在扯淡。因为洛阳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帝国的都城!这种地方的城门,真是任由人们随便出入的?这种地方的城门,黑夜也会大敞着,更会任由人们随便出入?

更主要的是,曹操、袁绍是士大夫集团推到前排的代表人物,所以洛阳城的大佬们,普遍都支持曹操、袁绍;而董卓呢?只是一个率领三千小弟,突然进入洛阳城的军方大佬。

关键是,曹操、袁绍一伙人,对洛阳城熟门熟户;董卓一伙人,在洛阳是标准的人生地不熟。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曹操都能让董卓哄得一楞一楞的,并且因此让董卓赢得盆满钵满;在条件对等时,他们还怎么与董卓斗啊?因为,双方的智商恐怕得差几十条大街啊。

这种显然经不起推敲的内容,为什么会被普遍人相信呢?我想无非是谎言千遍成真理的结果。因为董卓失败了,所以坏人两个字就刻在了董卓的脑门上;当然了,无能两个字也刻在董卓的脑门上。

看董卓的历史,我常常会想到袁世凯的历史。在康梁一系、孙文一系的官样文章中,袁世凯也把坏人、无能之类词刻在了脑门上。

这样袁世凯为什么能爬上朝代舞台的正中央呢?显然是因为他走了狗屎运。如果历史资料非常有限,那袁世凯的历史形象就这样定格了。

问题是,现代历史留下的原始资料实在太多了,而且后来再也没有一个利益集团能有效控制舆论,所以让卫道之士痛心疾首的历史翻案风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终于发现,把许邵说曹操的话用在袁世凯身上,应该也是非常恰当的。总而言之,袁世凯那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换而言之,没有那两把刷子,袁世凯怎么可能站在那个时代的舞台正中央呢?

董卓呢,其实也是如此的。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董卓与袁世凯,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

第一、他们崛起的背景,都是正义之士重创了邪恶的利益集团。结果呢?却让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军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士大夫集团清洗了宦官,如果没有意外,天下百姓就将走出水深火热的困境,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了。问题是意外随之而来了,因为万恶的宦官集团倒了,一个脑门上刻着坏人两个字的董卓出场了,从此天下百姓开始了更水深火热的生活。

革命党人推翻了万恶的满清政权,如果没有意外,天下百姓从此就将走出水深火热的生活,而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问题是,意外随之而来了,因为万恶的满清政权倒了,一个脑门上刻着坏人两个字的袁世凯出场了。

第二、他们都是迅速控制了中央政府,但随之而来就是地方大佬,纷纷起来反叛他。董卓废立皇帝的结果,就是传说中的十八路诸侯讨伐他;袁世凯称帝的结果,就是在众叛亲离中死了。

于是,等待大家的不是一个繁荣富强安定的社会,而是一个战乱无休无止的社会。面对此情此景,大家似乎只能感叹,世人到底有什么罪过,老天为什么让这种走了狗屎运的坏人登场呢?

第三、他们都很快身败名裂而死。但是在他们死后,他们的小弟依然控制着中央政府。当然了,他们的小弟之所以在不久后,会被淘出局,都是因为他们内部火并不断。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臭名昭著;在历史书中,都是以标准的反面角色形象出场。总而言之,坏人、无能两个词刻在他们的脑门上。再总而言之,他们能站在历史舞台的正中央,就是因为他们走了狗屎运,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点点小聪明。

如果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袁世凯生活在现代,所以关于他的原始资料多的去了,所以后世的人为袁世凯翻案时,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人们把袁世凯的履历简单罗列一下,人们也会知道袁世凯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反面角色。

比如,在传统的历史书中,袁世凯之所以会崛起,就是因为在康梁变法之时,他向太后老佛爷告密;于是得到太后老佛爷的赏识,最后越混越牛X。其实呢,除了把历史当童话故事看,谁也知道,袁世凯的崛起,比这要复杂一百倍。换而言之,不论我们怎么否定他,也得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客观记述董卓控制洛阳城的历史,很容易让人感觉董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角色。所以传统史书说到董卓控制洛阳城的原因时,通常都是说,董卓玩了两个非常幼稚的、可笑的小把戏。

董卓玩的第一个小把戏,就是黑夜把军队调到城外,白天再率军回来;接连玩了几天,人们就以为董卓有很多军队,所以都吓尿了。

董卓玩的第二个小把戏,就是拿着一匹宝马、一袋金银财宝收买吕布,于是成功控制了丁原的军队。

问题是,当我们把董卓写得一无所是时,其实,就等于把当时所有人的智商都拉低了。

因为董卓的对手,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就不会让董卓的幼稚小把戏一再得逞。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看到的这段历史,实在幼稚的如同童话故事。

总而言之,出场的历史人物一个比一个傻,你只要会玩一点小把戏,就可以改写历史。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许多人在看历史时,总免不了要有一种要穿越的冲动,因为到了那种遍地都是傻子的社会中,以我们正常人的智商,想不叱咤风云,都实在太难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洛阳禁军集体倒向董卓

(0)

相关推荐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原来他比演义中更加令人不齿

    说说历史上的吕布: 1.丁原从白身把他提拔成心腹,并且特别亲待他,因为董卓利益诱惑所以杀了丁原投靠董卓. 2.私通董卓的侍女(历史上没有貂蝉),被王允挑拨的杀了誓如父子的董卓. 3.投靠袁绍的时候纵兵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五)

    (紧接上期)  宦官的报复 走投无路的宦官们开始了处心积虑的报复,环环相扣,步步杀机. 先是示弱.张让的养子太医令张奉之妻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去给儿媳妇叩头认错,说:"老臣得罪了,本来应当和 ...

  • 从大侠到大盗,他狡猾如狐,勇猛如虎,却被说成草包

    看三国,说三国,三国里面秘密多. 在<三国演义>里,董卓被写成一个大草包,干啥啥不行,贪啥啥没够,贪权贪色,贪财贪名. 在历史上,董卓却是一个狡猾如狐.勇猛如虎的将领.他的父亲董君雅只是小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六)董卓为什么要信任吕布

    董卓的失败,从传统历史或演义去看,那就是笨死的.因为董卓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就不会失败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吕布作为别人的小弟,为了一匹马.一些金银财宝,就把自己的大哥杀了.这种人,董卓竟然还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五)吕布站在了董卓一边

    我们通常看到的三国历史,都是经过政治宣传.或是文学加工过的内容,所以吕布在人们心目中,通常就是一个人能打好几百个人的保镖.打手:总而言之,他有勇无谋,毫无政治头脑.其实呢,吕布那是标准拥有大哥气质的人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四)洛阳禁军集体倒向董卓

    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死后,中央禁军一时群龙无首,于是就都投靠了董卓.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后汉书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二)袁绍、董卓等人的盘算

    何进自以为走出了一步妙棋:但是如果从局外分析,显然会发现,何进的计划中有一个难以堵住的漏洞.那就是,董卓之类的人,会率多少军队进京呢? 董卓会率多少军队进京,显然是不确定的. 说得具体点,董卓率领五万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八) 削夺董卓的兵权

    从古到今,削弱将领的兵权,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然是杯酒释兵权.总而言之,你手握重兵,皇帝有些睡不着觉.为了能让皇帝可以睡个安稳觉,也为了你可以远离皇帝的猜忌,你就提前退休吧.当然了,作为回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一)何进的上中下三策

    处于何进的位置上,当时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我在说上中下三策时,从来都不是以优劣化分的,只是按激进.保守的程度化分的.换而言之,上策最为激进,中策相对保守,下策更保守:而且哪种策略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的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何进的盘算

    把宦官集团灭了,以后谁来主持帝国军政事务?从理论上,自然是何进啊! 因为,何进现在就是大将军,而且袁绍.曹操之流的人物虽然牛X闪闪,遇事也得等何进点头,何进不点头,他们也没有办法. 最简单而言,在清理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九) 为什么要调董卓进京

    我们通常总是用武侠小说的思维看历史,所以总觉得,只要袁绍一伙冲进皇宫,把宦官集团从肉体上消灭了,宦官政治就可以结束了:只要董卓没有率军进入洛阳城,董卓就无法威胁帝国中央政府了. 其实呢?这种想法是幼稚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七) 军阀势力是如何兴起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军长,你能让全军上下都听你的命令吗?肯定是不能的. 因为通常时候,在你的军队内部,还有与你地位相当的参谋长.政委.在这种背景下,这枝军队内部谁是老大,那还不了一定呢.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