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的精彩人生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40年2月10日—846年4月22日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在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大明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唐武宗李炎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武宗李炎的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李炎(原名李瀍)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814年7月2日)生于长安东宫,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是唐文宗李昂之弟。长庆元年(821年),封为颍王。开成年间(836年—840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唐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是李普于太和二年(828年)六月五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为皇太子。一直到了太和六年(832年)十月,他立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

开成三年(838年)十月,李永暴死。文宗很是伤感,从此抑郁成疾。开成四年(839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宠妃杨氏立弟弟、安王李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争也由此开始。

登基为帝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贪图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奈何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将李炎立为皇太弟。当天夜间,仇士良便统兵从十六宅迎李炎赴大明宫少阳院,百官则在东宫思贤殿谒见李炎。

同月四日(2月10日),文宗驾崩,李炎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武宗。十四日,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岁。李炎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宣懿皇太后。其生日被定为庆阳节。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群臣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

执政初期

李炎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劝说下,将文宗的杨妃、陈王李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赐死。在开成五年(840年)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薛季稜杀死,以解除对李炎构成的威胁。

李炎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更能知人善任。在即位当年(840年)的九月,召素有干才的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门下侍郎。他有志于革除弊政,能面对现实,对李德裕极其倚重。君臣二人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对,度过难关。

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珏、杨嗣复被罢相贬往外地,李炎本来已经下诏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将二人赦免。仇士良企图煽动禁军驱逐李德裕,但被李炎震慑。仇士良惶惑不自安,在会昌三年(843年)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李炎顺势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这样,李炎暂时剪除了宫中的宦官势力,加强了皇权。

李炎早在做藩王时,便已迷信道教,勤于“道术修摄之事”。到他即位后,马上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在三殿修建金箓道场。李炎还亲自前往三殿,在九天坛亲受法箓。即使臣下上疏劝谏,他也置于一旁。

与文宗不喜声色歌舞不同,李炎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宠爱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他并没有沉湎游乐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会昌中兴

鉴于佛教势力的膨胀,及李炎宠信的道士赵归真、刘元靖等人的劝说,李炎于会昌五年(845年)下诏拆毁佛寺,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奴婢十五万人及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在拆毁寺院的过程中,经济损失也不小。特别是不久之后唐懿宗复法,使政府损失更大,难以估量。

除了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会昌四年(844年),他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这段唐朝中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会昌中兴。

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因泽潞平定,群臣为李炎上尊号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

英年早逝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性格愈加急躁,喜怒失常。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炎召李德裕询问朝外之事,李德裕回答:“陛下的严厉决断让人们难以猜测,朝外之人感到很惊恐。以前贼寇叛逆专横暴虐,当然应该用严厉的威邢来制服他们;但如今天下既已平定,希望您能以宽容理政,如能使犯罪的人服罪无怨言,为善的人不感到惊恐,那就能称得上宽容了。”

自此年秋冬以来,李炎开始患病,但道士声称这是成仙前的“换骨”。李炎隐瞒患病之事,外臣只是奇怪他很少进行游猎,宰相入朝奏事也不敢停留太久。同时,李炎又下诏停罢第二年元旦的大朝会。

会昌六年(846年)二月,鉴于党项部落屡次扰边,李炎任命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决意派兵征讨。三月一日(846年3月31日),久病未愈的李炎认为汉朝属火德,光武帝刘秀因而改洛阳的“洛”为“雒”;唐属土德,不可以王气胜过君主之名,于是正式下诏改名为李炎(瀍的偏旁从“水”,唐的“土”德克制“水”;改名从“火”的炎,“火能生土”,便可以“以君名生王气”)。

而自正月十三日起,李炎就不再上朝视事,宰相求见,也不获允许。朝廷内外都深感忧惧。不久后,李炎的病情迅速恶化,以至十来天说不出话来。三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李炎在长安大明宫崩驾崩,年仅三十三岁。

同日,由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等拥立的光王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李炎成为唐朝自太宗、宪宗、穆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八月,获谥号为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京兆府三原县的端陵。

唐武宗李炎的轶闻轶事有哪些?

1、李炎与王氏的故事

其实李炎在未登基之前,只是一位普通的王爷。他一直兢兢业业作王爷,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几个手里转来转去,而他只是尽情的骑马游乐、求仙炼丹,过着极为小资的生活。也就是传说中游手好闲的闲散王爷。   

但是,奈何他有一佳人啊,一位王姓妓女,在外出游玩儿时遇到的,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瀍对其一见钟情,当即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里金屋藏娇。二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即使后来唐武宗做了皇帝。

历史的阴差阳错就是由这个王美人导致,据《唐阙史》记载,当时安王李溶和颖王李瀍(即唐武宗)都住在王爷区——十六王宅。在唐朝国都长安城的西北角,有一大片华丽的宅宇,殿楼逶迤,飞檐相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坊区,这就是亲王们居住的地方——“十六宅”。仇良英派出去的神策军来到十六王宅时,却连要迎接哪位亲王都没弄清楚。好在宫中的仇良英反应还算快,马上派人一个亲信追了上去。然而这人到了王府门口张嘴半天,才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长于颖王,应该迎接安王李溶。神策军听到后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该接谁。  

李瀍信道士赵归真,食丹药之后,他渐渐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最后相信道士更名为李炎也没能挽回他的性命

李溶和李瀍在府里,但由于自己都没办法确定,所以都不敢贸然行动。这时候,王美人,出乎众人意料地站出来了。表情镇定,举止得体,样貌美丽,声音娇柔,然后开始施展忽悠大法:“你们所说的'大的’就是颖王殿下,颖王身材魁伟,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颖王与你们仇中尉还是生死之交,这等大事,你们可要谨慎,一旦出错是要满门抄斩的!” 王美女毫不含糊,转身回府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窥视的颖王李瀍推出来,果然,李瀍高大魁梧,所言不虚。神策军二话没说,立马拥颖王上马,护送至少阳院。看到李瀍,仇士良恨不能拿头撞墙。骂了一通后,也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几天后,文宗病逝,李瀍即位,即唐武宗。  

这皇位,当真就像是一场儿戏,也侧面反映了那时候的宦官权势,立哪个皇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这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

唐武宗李炎是怎么死的?  

关于李瀍的死,唐朝皇室估计有个传统:食丹药。李瀍信道士赵归真,食丹药之后,他渐渐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赵归真告诉他这是在脱胎换骨。所以,身边的人,包括他最宠爱的王才人(那位王姓妓女)都劝他少服丹药,他也不听。金石之药,吃多了,李瀍就病倒了,这时候赵归真又乱编:什么生病是您名字中的“瀍”属“水”,与本朝尊崇的土德不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土克水,“瀍”被土所克,因此破解的办法就是更名为“炎”。因为“炎”属火,与土比较和谐。

结果,李瀍还真的信了,真的更名为李炎。然而,封建迷信信不得,改名并不能阻止他走向死亡的道路,公元846年三月(会昌六年),病入膏肓的李炎终于倒下。他死后,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王姓妓女,也就是王才人,在得知李炎死讯后,王氏毫不犹豫地自缢而死,以殉逝去的李炎。主动自缢的宠妃,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这位宠妃死后的葬礼,也有多人参加,只因王氏平时乐于助人,在宫中有很好的人缘,尽管她长期受到武宗的专宠,被冷落的妃嫔仍为她对武宗的忠贞而感动。因此,她下葬的那天,宫中所有的嫔妃和宫女都来送葬。罕见的不争宠,迫害嫔妃之人。

如何客观的评价唐武宗李炎?

1、知人善任  

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2、唐武宗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灭佛,唐朝中后期佛教文化盛行,一度到了泛滥的地步。随着僧侣和寺庙的大量增加,数千万顷的土地被强占。这些寺庙和僧侣还拥有十多万的奴婢,而且不需要上税,他们拥有不上税的权力,却并未对国家产生太多实际的价值,人数不断增加的他们最终又使更多的人成为蛀虫。

会昌元年通过李德裕的奏请,唐武宗开始着手限制佛教的发展。通过会昌二年,会昌五年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共拆除寺庙4600多所,僧侣还俗26万多人。武宗灭佛有自己信仰道教的原因,但是并不意味他只是因信道而灭佛。他是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道理他都懂,头脑冷静清醒,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还严格执行。

这一点我们从他灭佛后产生的效果来看,武宗灭佛以后,数千万良田被重新发还给百姓,数十万人重新成为劳动力。国家的税收状况得以改变,可以说灭佛更多是基于现实经济情况做出的抉择。以灭佛为起点,他在经济领域又推动了一些改革,使唐朝中央扩大了财源。在他统治期间经历了藩镇叛乱,并与回鹘爆发了战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如履薄冰的他最终都能取得胜利,离不开他的经济头脑。

在唐文宗去世后的皇位争夺战中,他幸运的被宦官选中,被迎立为新皇帝。但是在即位之初,这个皇位并不安稳,宦官和权臣控制着禁军,朝堂和后宫也有反对力量。他宠信李德裕,但是在李崛起的时候因为威胁到宦官的地位。宦官造谣李德裕给禁军穿小鞋,打算煽动禁军叛乱,面对这样的危机情况,他把责任扛在自己身上,用威严和才智降服禁军。然后迫使宦官头子辞官,解决宫内的宦官势力,可见其有勇有谋。

唐武宗喜欢声色犬马,喜欢带着自己的妃子出入歌坊饮酒作乐,还喜欢纵马打猎。但是与唐敬宗不同,他没有因为沉迷声色而忘记国事。他也没有唐文宗的那种书生意气,在治国方面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

唐武宗可以说无论才智和权谋都比较出色,他统治期间,唐王朝内忧外患却都能够扛过来,还增强了中央集权,抑制宦官力量。各种政策都比较合理,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主君。但是他也有缺点,信仰道教的他也因为服食仙丹而短命,也算是历史给大唐盛世留下的一个遗憾。

唐武宗李炎的父亲是谁?

唐穆宗李恒(795年7月26日―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二位皇帝(除武则天,唐殇帝外,820年—824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三子,母为懿安皇后郭氏。

贞元十一年,生于大明宫别馆。作为皇孙,受封建安郡王。唐宪宗即位(806年),进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年(812年),册立为皇太子,改名李恒。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崩,在宦官梁守谦拥立下,登基即位,是为唐穆宗。在位期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所任宰相萧俛、段文昌缺乏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消兵,使得河朔三镇再度叛乱。

长庆四年(824年),去世,在位五年,时年三十岁(虚岁,死时尚不满29周岁),安葬于光陵,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唐武宗李炎的母亲是谁?

韦贵妃,本姓廉氏,唐穆宗李恒的妃妾。穆宗李恒为太子的时候,韦氏得侍太子。814年,韦氏生李瀍(后来的唐武宗)。长庆年间(821年至824年),册立为贵妃。840年,武宗李瀍即位,此时韦妃已亡,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宣懿皇后",又封她的两个妹妹为夫人。

相关史料: 有司上奏:“太后陵宜别制号。”唐武宗为母亲的墓园命名为福陵。之后又问宰相:“葬从光陵与只祔庙,哪个好?”宰相奏言:“皇帝神道安于静,光陵因山为固,接近二十年,不可再穿开。福陵崇筑已有处所,当遂就。臣等请奉主祔穆宗庙便。”唐武宗下诏:“朕因诞日展礼于太皇太后,谓朕曰:'天子之孝,莫大于承续。’今穆宗皇帝虚合享之位,而宣懿太后实生嗣君,当以祔庙。”

唐武宗李炎的妻子都有哪些人?

1、淑妃(?~?)王氏,唐武宗李炎妃嫔之一,宫女出身,初封婕妤,后与刘氏(刘贤妃)册封为妃,王氏为淑妃,刘氏为贤妃。生卒年不详。

史料记载 《旧唐书 本纪第十八上 武宗》记载如下: 三月,诏宫人刘氏、王氏并为妃。敕朔望入阁对刑法官,是日非便,宜停。

2、刘贤妃,唐武宗妃嫔之一,初封婕妤,后晋贤妃。 贤妃刘氏,唐武宗李炎妃嫔之一,宫女出身,初封婕妤,后与王氏(王淑妃)册封为妃,王氏为淑妃,刘氏为贤妃。 《旧唐书 本纪第十八上 武宗》记载如下: 三月,诏宫人刘氏、王氏并为妃。敕朔望入阁对刑法官,是日非便,宜停。

唐武宗李炎的儿子都有哪些?

1、李峻,唐武宗长子,生年及母均不详,封杞王,开成五年始王。

人物简介: 武宗死后,神策军中尉马元贽等以武宗诸子年幼为由另立皇叔光王李怡为唐宣宗,故杞王未能继位,其后事包括薨年、妻妾、子女等均无记载。

2、李岘,唐朝益王。

人物生平: 益王李岘,唐武宗李炎次子。会昌二年始王,与兖、德、昌三王同封,并逸其薨年。

3、李岐,唐朝皇子,是唐武宗的第三子,生母不详。

会昌元年(842年),李岐被他父亲唐武宗封为兖王,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薨年也不详。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由叔父唐宣宗即位,他的儿子们没有得到皇位。

扩展资料:唐朝的介绍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农民起义,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公元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朝的皇帝并无血缘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