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玄武门之变(二十六)武德五年 太子建成收拾关东残局

大唐帝国在平定关东地区时的战略指导思想,那就是大刀阔斧、乱者斩之、不服者斩之。

所以,窦建德、王世充出局后,刘黑闼、徐圆朗复叛。

更主要的是,李世民率军大败刘黑闼、徐圆朗之乱后,看似败局已定的刘黑闼振臂一呼,又卷土重来了。

刘黑闼卷土重来后,李渊就让太子建成率军东出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渊为什么不让秦王李世民继续率军,而改换太子建成了呢?

如果李世民失败了,史书肯定会强调,李世民缺乏政治头脑。

总而言之,李世民在平定关东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军事镇压,所以他虽然一再取得胜利,奈何当地人,面服心不服啊!所以,有个风吹草动,叛乱就会如燎原之火兴起。

甚至而言,李世民取得了胜利,我们从史书的字缝中,也可以看出来,在对待关东问题时,太子建成一直强调怀柔,总而言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而秦王李世民则强调,乱者斩之、不服者斩之。

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对李渊说;太子建成一直想拉拢王世充、窦建德,扩张自己私人力量;我为了大唐帝国的根本利益,就劝您杀了王世充、窦建德。因为这个原因,太子建成一直对我怀恨在心,而且想方设法迫害我......。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六月三日,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因自陈曰:“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亦耻见诸贼。”

类似的内容,似乎可以证明,在大败王世充、窦建德后,李唐帝国内部,在如何处理王世充、窦建德的问题上有过分歧;而李建成显然认为应该拉拢他们,而李世民认为应该不留情的打击他们。

单从这层意义上,刘黑闼第二次叛乱后,李渊让太子建成领衔平定关东,主要是因为事实证明,李世民的铁血政策,只会让关东地区遍布不满情绪;所以就让一直持怀柔政策的太子建成出马了。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建成亲率大军平定第二次刘黑闼之乱时;李渊就把关东地区的军事、政治、人事大权,全部授予李建成,总而言之,你看怎么便宜,你就怎么做。

因为李建成失败了,所以史书说到太子建成收拾关东残局时,自然就是他想下山摘桃子。换而言之,李世民一直忙前忙后,眼看就差临门一脚了,李建成却在魏徵的怂恿下,把李世民推到一边,自己去捡现成便宜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建成领衔平定关东叛乱后的结果,就是关东地区彻底纳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从此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叛乱了。

因为魏徵是唐初非同小可的人物,而且控制着非同小可的话语权。

所以说到李渊让太子建成率军镇压刘黑闼复叛时;史书通常是这样记述的。总而言之,魏徵看到秦王李世民势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就劝太子建主动申请执行这次军事任务;否则,他的太子地位当时就不保了。

其实呢,类似的内容,说得未免太轻巧了。

李建成可以领衔这次军事任务,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李渊对李世民此前的工作并不太满意;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不久,整个关东地区就又变色了;平定刘黑闼后,整个关东很快又变色了。这叫什么事呢?

第二、秦王李世民大败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再随后大败刘黑闼;在军界的地位已是如日中天,不作第二人之想了;在关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自然需要加强一下东宫的势力了;更主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一下东宫势力,正常也没有什么危险了。

因为这样一来,东宫、秦王(天策上将府)、齐王府才能形成更稳定的平衡;否则,秦王势力有可能失控的。

失去这种背景下,魏徵劝说太子主动申请率军出征,那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类似申请,从来都是政坛大忌。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主动扩张权力,会让自己处于嫌疑之地的。事实上,翻开历史书,许多太子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势力太弱,通常都是因为他的势力太大了。

太子势力太大了,皇帝就会缺乏安全感;而皇帝缺乏安全感,太子的政治生涯就算到了尽头。

从这层意义上,太子建成在申请主动率军出征时,肯定是前思后想了很久;而且权衡各种利弊很久;认为在当时的权力格局下,皇帝会同意他的。

关键是,李渊也认为这是可行的。所以李渊不但让李建成率军出征,更赋予他巨大的行政权力,换而言之,军事、政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东地区交与你全权负责。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甲申,诏太子建成将兵讨黑闼,其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

李建成以太子之尊,全权负责收拾关东地区的残局,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关东地区的军政长官,肯定都会纷纷向太子李建成靠拢。且不说,当地的处置大权,现在就由太子建成说了算;更主要的是,如果没有意外,李建成还是未来的皇帝;此时你不好好站队,等到以后,估计就有点晚了。

从后来的情形去看,太子建成显然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皇帝赋予他左右天下的权力,他并没有肆意应用。

我是说,太子建成在扩张自己势力的时候,应该非常保守;说得具体点,太子建成只是让自己的势力,比秦王李世民略占优就停止了,绝不会漫无边际的扩张势力。

李建成是帝国的合法太子,他在追求皇位继承权时,战略通常都是保守的。因为只要没有意外,他肯定是未来的皇帝,所以他不着急;关键是,着急常常反而会出事。

一切是显然的,太子建成如果急于扩张自己势力,而且贪得无厌,皇帝李渊就会有说不出的恐惧。这样一来,李渊就会对他采取打压的策略,到时只会让秦王李世民更容易取代他罢了。

李建成的表现,让李渊感觉自己布的局非常稳定。

因为太子知道进退,皇帝布起局来,相对就非常简单,因为总的来说,皇帝最大的威胁通常都是来自太子。

太子如果不知进退,一味扩张势力,皇帝常常会进退失据的,因为增强亲王势力制约太子,会让这种平衡越玩越大;如果打压太子吧,有可能逼得太子狗急跳墙;更可能死后留下一个弱势太子,引发帝国的新一轮内讧。

总的来说,太子建成在武德五年的表现,让李渊非常满意。

所以,大唐帝国此以后的重大军事行动,或是李建成为主、李世民为副进行;或是李建成、李世民各负责一方。

武德六年与突厥开战,李渊就是让李建成、李世民一块出征的。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秋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

李建成、李世民一块出征,主帅肯定是李建成,这应该不会有任何疑问的,因为李建成是哥哥,更是太子。

武德七年与突厥开战,太子李建成率军到幽州;秦王李世民率军到并州。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

当然了,围绕皇权的博弈,谁也不是可信的。

随着太子建成的势力日渐增长,所以难免会传出各种不利于太子建成的流言。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李渊一度对太子建成如临大敌,因为有确切情报显示,太子建成已利用李渊的信任,开始抢班夺权了,这就是著名的杨文干事件。

关注公众号 关注泪痕春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