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甜瓜引发的医学革命

青霉素是什么?它究竟有多重要?或许你很难通过三言两语说清它的价值,但你一定对它不陌生——生病去医院时,医生有时会问你对青霉素过不过敏,并在你手臂上做一个简单的皮试,留下一个又痛又痒的“小肿包”。

不过,可不要因此而讨厌这小小的霉菌。在青霉素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战争中负伤感染的士兵想要活命,大多要面对残忍的截肢手术,后来,正是因为有了青霉素,伤员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才得到了显著提高。

发现青霉素

青霉素的名字来自青霉菌。因为肉眼观察到的这种霉菌菌丝呈蓝绿色,因而得名“青霉”。除了能够让植物发霉腐败,青霉素还有另一个作用:它所释放出的青霉素,能够瓦解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肽聚糖,让细胞涨破后死亡。由于动物细胞并没有细胞壁供它瓦解,只要人体对青霉素不过敏,那么青霉素对人体的伤害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当人体感染细菌时,只要注入适量青霉素,就能够摧毁细菌,帮助身体抵御细菌的侵害。

人类能发现这个“杀菌神器”,其实也是无心之举。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时疏忽,让青霉“跑进”了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在懊恼之余,弗莱明却有了出乎意料的新发现:青霉周围一圈居然没有任何葡萄球菌存在的痕迹,而随着青霉不断增多,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也愈来愈少。他由此推测,这种青霉是具有杀菌功效的。

不过,虽然弗莱明将这一发现写成了论文并公开发表,但在当时,这一伟大发现犹如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什么波澜:一是当时的医学界大多使用磺胺类抗菌剂进行灭菌,几乎没人注意到这种无处不在但又毫不起眼的真菌;二是弗莱明发现的青霉菌全部出自培养皿,不仅产量极低,而且容易分解,在产量和救治效果上都不及预期,无法进行大规模培育与使用。为了尽可能地测试青霉菌的救治效果,弗莱明甚至不得不从实验患者的尿液中反复提取青霉菌,将它用在其他患者的身上。久而久之,连弗莱明自己都放弃了——青霉菌的确有效,但极低的产量注定了它不会有广泛应用,研究它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量产青霉素的诞生

青霉素的故事并没有落幕,它在静静等待重返人们视线的时刻。不久以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千上万的伤兵死于细菌感染,磺胺类抗菌剂一时供不应求,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药物,帮助前线将士捱过鬼门关。1938年,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第10个年头,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和药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在厚厚的论文集中偶然翻出了弗莱明尘封多年的大作,简单阅读后,二人很快意识到这篇论文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他们赶紧跑去伦敦,与弗莱明见了一面。

有了生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帮助,弗莱明很快就从青霉菌菌株中提取出了稳定有效、不易分解的青霉素。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后,仍未攻克的难关只剩下一个——如何大量生产青霉素。三人在实验室中配制的青霉菌营养液,每毫升只能产出4单位的青霉素,远远跟不上病患的日常用药需求。虽然很多实验患者都在注射青霉素后有明显的好转,但很快,辛辛苦苦产出的青霉素就被用完了,许多患者最后依然不治身亡。

为了寻找提升青霉素产量的方法,三人雇佣了一批女工,负责青霉菌的培养与发酵工作。其中一位名叫玛丽的女工整日奔波于大街小巷,去菜市场、奶酪店、面包房等地方搜集各种发了霉的物品,为配制培养液寻找新的方向。商贩们哪里见过只收霉物的人,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以至于这位女工被当地人戏称为“霉菌玛丽”。

1941年,玛丽从水果店带回来一颗长满绿毛的甜瓜,这颗甜瓜协助科学家攻克了最后一道难关——青霉在这颗甜瓜上呈现出极为喜人的生长态势,每毫升产出的青霉素高达250单位,是培养液产出的60多倍。欣喜异常的三人立刻投入到菌种改良的工作中,并将青霉素的最终产量提升到每毫升5万单位。这一发现大大缓解了青霉素紧缺的局面,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人类与细菌的抗争

1942年,一位被烧伤的士兵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并成功痊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在一年以后,在美国药企的全力扶持下,青霉素的产量大幅上升,无数伤兵得以逃脱截肢的命运。1945年,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三人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因发现青霉素而为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有了物美价廉的青霉素,人类终于摆脱了感染之后截肢乃至丧命的风险,可以更加大胆、无畏地探索未知世界。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细菌表现出超乎意料的变异能力,开始产生极强的耐药性乃至抗药性——与80年前相比,现代人每次需要注射的青霉素用量整整翻了5倍,青霉素的神奇功效正在渐渐褪去。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才发现,量产青霉素的诞生,与其说是人类与细菌抗争史的结束,不如说是抗争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文/乔志远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0)

相关推荐

  • 催生救命神药的,居然是战争的硝烟

    在英国伦敦的圣玛丽医院,有一个小博物馆.这里曾经是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的实验室,也是"一颗青霉菌孢子飘进培养皿"这个为人熟知的传奇故事发生的地方. ...

  • 青霉素—药物史系列3

    长久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直到十九世纪,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最多只有30岁,只有在极为罕见的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或超过35岁.一半以上的人还没有进入成年,便已经夭折.而当时 ...

  • 青霉素史话

    1935年,当多马克在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正式报告磺胺药物的发现时,听众之中,有位性格沉静,灰头发.灰眼球而又系着灰色领带的小个子青年医生,他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AIe Xander FIemin ...

  • 差点席卷全球的大鼠疫,清政府仅用4个月便搞定,引发了医学革命

    上世纪初,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鼠疫"大流行,其发展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之多,造成的损失之大,都属我国近代史上的首创.这不仅是"鼠疫"一词首次 ...

  • 中医正焕发全新生机,或引发一场世界医学革命!

    [一] 众所周知,当下政策不断,正深入倡导形成全民健康文明生活,每个人都应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这些理念,用中医药更容易实现,没有谁比中医在健康养生领域更具有话语权.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其 ...

  • “贪吃”正在害死你!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新发现!

    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在所有爱的表达中,劝你"多吃点",很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种. 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命,广东人最长命 曾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 ...

  • 一个"看见"引发的连锁反应:"废"也是一种柔软

    这次闭关最大的感动来自于被一个师兄深深地看见,因为师兄的看见,又引起了闺蜜的深层次的看见. 我和这位师兄素未蒙面,甚至开始我因为觉得他太废而不大喜欢他.只是回来的路上,我们聊了聊内观的问题,然后到了一 ...

  • 一个摄像头引发边境冲突,中国两个友好邻国突然交火,致百人死伤

    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中亚五国,向来没什么引人关注的地方,除了早年间的颜色革命给该地区带来的骚乱和动荡外.时不时各国因边境划分,资源争夺等因素爆发的大小冲突,可以视作是给该地区祥和宁静的主旋律添上一些 ...

  • 一个曾引发三个欧洲大国反复争夺的非洲小岛——马德拉群岛

    马德拉群岛位于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中东部,是一片火山群岛,面积约800平方千米,大概只相当于中国一个县的一半大,而且岛上多山地,地势崎岖.马德拉群岛是个不错的度假胜地,气候宜人.景色壮观,有着&qu ...

  • 一个”血案“引发的思考

    妇科男科 教研室 由不全流产引出了缩经汤的讨论,缩经汤治疗一些内膜剥脱不全,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有不错的疗效,也有化裁后用于不全流产的案例,缩经汤和瓜蒌瞿麦丸是对方,一寒一热,临床运用时,可以根据情况灵 ...

  • “贪吃”正在害死你,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新发现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国馆(ID: guoguan5000) 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 在所有爱的表达中,劝你"多吃点&qu ...

  • 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发现:口渴,竟然意味着

    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发现:口渴,竟然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