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只是当时已惘然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0第六十二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文/缤纷
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现在想去记一首诗,或者背点东西,头脑恍惚的能把人背睡了,结果还是没记住,倒是很好地起到催眠的作用。其实,真正还能脱口而出,背诵如流,起个开头就能不假思索背下来的内容,还是上学那时,老师要求背的东西了。这些经典背诵,都不用经过大脑,随口即来。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所说的,靠的是肌肉记忆法,不是思维所致,熟悉的纯粹是生理作用了。这些早期知识,都已渗透到血脉里,成为你身体里的一部分了。
前几天,学校组织讲课比赛,听了少辉老师一节高中语文课,她讲的是《项脊轩志》,明代作家归有光的名篇。非常喜欢这篇小短文,一看到题目,其中名句就喷涌而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样的句子,亦诗亦画,简短唯美,明月美景,呼之欲出。曾经看过一篇写作论文,这样说到:“文章要美,要会运用短句,参差起伏,节奏明快,富有美感”。特别是在描景抒情时,这样的写法更是神来之笔”。有了对名篇的期待,加上少辉老师的精彩讲解,多年没有听过语文课的我,竟然觉得是坐在了曾经的高中课堂上,看着孩子们年轻的面庞,恍若隔世。经典名篇,代代相传,从学之到授之,从讲台下站到讲台上,人生数载过,感悟亦不同了。听着少辉老师的动情讲解,不知道课堂上少不更事的孩子们能理解几分?小时候背过的诗,是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
文末有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是刻在人心里,说出就想掉泪的一句话,也是这篇文章最让人唏嘘不已的一句话。看似无意写来,实则回味无穷。记得这学期期中考试时,在班里监考,无事就坐在教室后翻看学生们的语文课本,当时就翻看到了这篇《项脊轩志》。通篇读下来,看到这句时,眼睛就蓦然湿润了。我想起了老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榆树,爷爷说这棵树是他年轻时候栽的。爷爷是2014年初冬去世的,后来,这棵树也因为盖新房占地被刨掉了。爷爷去世时九十二岁,这棵树也活了不到一个世纪。树干高大粗壮,枝叶耸入云端,是我们村的“树王”。常年有许多不知名的鸟雀在树里面筑巢、育雏。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建立了鸟巢体育场。那一年,我们家的老榆树树顶上就筑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鸟窝,是一个喜鹊鸟巢。每天鸟儿都叽叽喳喳,绕树而飞,很是喜气热闹。每次回家,从村外老远就先看到大榆树,进村后就看到在台阶上坐着的爷爷,然后挽着他的胳膊一起回家,这是我那几年来心里一直不变的风景。如今,爷爷走了,老树也不见了。人生百岁,树过百年。也是人与树的一种缘分。突然觉得自己也该种上一棵树了,用它承载以后的岁月,担负无尽的思念。
喜欢读《项脊轩志》这样的文章,家常琐事,情亲爱情,聚散离合,喜怒哀乐。生活不过如此。真实真切,用心用情。与此文体相同的还有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笔墨同理,叙事抒情,娓娓道来,如出一辙。可以拿来一起对照着读。经典文章的妙处在于自己领悟,自己感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管我们如何精确分析解读,其实都不能完全知会作者的心情。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是啊,因为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正真的感同身受,只有惺惺相惜罢了。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
投稿须知
1,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拒绝错字、错标点以及病句;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附带简介和照片。
3,作品若10天未见发表可另投他处。已发表的作品稿费10元以上60%归作者(10元或10元以下不发放),其他用作平台发展,7天后结算。投稿者务必加主编微信,便于发稿酬。否则,视为主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