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7】|鲧、禹


59.    鲧 gǔn

汉典: 鱼名。古书上指一种大鱼。古人名,夏禹的父亲

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鳞下》

象形字典,金文=(鱼)+(手执钓杆、钓线),表示钓鱼。造字本义:最早捕鱼垂钓的部落首领,据传为夏王禹之父。篆文将金文手执钓绳的样子简化成“系”。

古埃及原型:


关于在埃及第0王朝手臂王(舜)之后的国王,出现了三个名单:蝎子王二世、那尔迈、美尼斯。有些学者坚持“蝎子王二世”是个单独的国王,但除了一个蝎子王权杖头之外,没有其他更多证据能证明“蝎子王二世”的存在。美尼斯的名字则主要来自于阿拜多斯王表和曼涅托的记载,同样缺乏考古证据支持。在考古证据上,最多的是关于那尔迈的证据,有关那尔迈的考古证据也是前王朝时期最多的。关于那尔迈的身份一直在争论中,主流埃及学家的共识是认为那尔迈和美尼斯为同一人。维基百科上把那尔迈列为第0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并且是第一王朝时期的第一位国王,美尼斯是那尔迈的另一个名字。他被认为是埃及早期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人物。那尔迈的统治年代约在公元前3150年前后。

蝎子王二世来自于那尔迈权杖头上的蝎子铭文,笔者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蝎子王二世。那尔迈权杖头实际是那尔迈制作用来纪念蝎子王(即黄帝)的文物。《跨越三千年的因缘》认为那尔迈权杖头上的大人物前方的蝎子加短竖棍符号的组合铭文是“禹”。仓颉鸟迹博客在此基础上,根据那尔迈的名字符号中鲶鱼和凿子符号组合,认为是“禹”。

那尔迈的荷鲁斯名字是由代表“鲶[nián]鱼”(catfish)和“凿子”的象形文字符号组成的。鲶鱼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鲶鱼体型可以长到巨大。

(鲶鱼体型可以长到巨大)

下图是古埃及凿子考古实物,和木棰一起使用。

(古埃及凿子考古实物)

比较奇怪的是,所有出土那尔迈名字,几乎鲶鱼符号都是水平放置,凿子符号都是垂直放置。而如果把鲶鱼也垂直放置与凿子并列摆放,赫然就是“鲧”[gǔn]字。

(鲧字原型)

对于“鲧”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一般解释是认为手执钓绳钓鱼,篆文将金文手执钓绳的样子简化成“系”。然而,根据中华博物汉字字典上引用的康殷的《文字源流浅析》,对比“凿”和“鲧”两字甲骨文字形,发现凿字乃是一个动作象形,即手拿锤子捶敲一个凿子。显而易见甲骨文的“鲧”字右边部分正是使用了甲骨文“凿”字的右边部分。因此“鲧”字就是两个字符组成,大鱼和凿子,只不过甲骨文“鲧”还带有动作象形,就是用凿子“敲”大鱼。因此可以判断那尔迈的名字与“鲧”存在关系!

(鲧与凿字)

《史记》载“禹之父曰 鲧。”“鲧”在古书上就是一种大鱼的鱼名。根据明代屠本畯《闽中海错疏·鳞下》对鲧的解释:“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鲧。”因此从字形和大鱼的含义两方面来说,那尔迈的名字也是“鲧”。在语音方面,埃及学家是根据那尔迈的王名中代表鲶鱼-n'r(有鲶音根残留)和凿子-mr(有凿音根残留)的两个象形文字符号的发音进行拼读的。不象是Sekhen(Ka)和Iry-Hor(Ro)的名字都是一个符号,而单独符号Sekhen发音就象“舜”,Ro就象“尧”。实际情况是,当几个符号组合时,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字”,并有了新的发音,鲧-那尔迈的发音就应属于这种情况。

关于鲧,古籍记载最著名的是“鲧禹治水”故事。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帝尧也没有办法,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帝尧勉强同意让鲧去治水。《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传说时一种神土,可以让自己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鲧因为私自使用帝的“息壤”治水,而被帝命祝融给杀了,这个帝或应该指尧帝。《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在《史记》中,身为“四凶”(欢兜、共工、三苗、鲧合称“四凶”)之一的鲧是被处死的。据《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另一争议认为按《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也就是流放,即鲧仅是被流放而非被杀,至于鲧是否因此葬身于羽山,也未可知。


60.    禹 yǔ

汉典: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远古夏部落领袖。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禹,虫也。——《说文》

尧、 舜、 禹、 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象形字典,金文=(虫,蛇)+(又,手,表示抓、捕),表示捕蛇。造字本义:远古时代捕蛇斗兽的猛士,夏部落的领袖,据传为鲧之子。有的金文将金文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又”写成“下框”,手形消失。

古埃及原型:


在中国记载中,尧帝听四岳荐言,命崇伯鲧治水,九年未能成功,被舜帝以“治水无状”为由“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舜帝推举鲧的儿子禹继续其父之业。大禹治水十三年而功成,终建立夏王朝。

根据古埃及传说,将上下埃及统一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是一个名叫“美尼斯”的国王。美尼斯被视为古埃及历史的创建者。然而,这名字并没有在现存的开罗石碑残片和巴勒莫石碑上出现。作为埃及的第一个统治者,美尼斯是在较后期的史料上才出现的。虽然考古学上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美尼斯的证据,但是却有一个头像,被认为可能是美尼斯或那尔迈的头像,此头像出处不明,现收藏于英国大学学院。

(那尔迈/美尼斯头像)

《因缘》一书提到该头像可能是大禹的头像。这个头像的典型特征与中国古籍对大禹形象的描述极为相似。《竹书纪年》:“﹝帝禹﹞母曰修己 ……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cānlòu]。”《淮南子·修务训》:“禹耳参漏,是谓大通。” 高诱注:“参,三;漏,穴也。”《宋书·符瑞志上》:“﹝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镂。”从美尼斯头像看,虎鼻大口描写很形象,而“两耳参镂”到底是什么样,对比美尼斯对象就清楚。鼻和耳两处典型特征禹和那尔迈/美尼斯头像一致,这个头像确实可能就是大禹的头像!

考古学家确认那尔迈为第一王朝创建者还有另外一个坚实的考古证据。1986年德国考古学家重新挖掘了阿拜多斯U和B墓区。从第一王朝第五位国王Den的墓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泥土印章,印章上有第一王朝前五位国王的名字,从左到右分别是那尔迈(Narmer)、阿哈(Aha)、哲尔(Djer)、杰特(Djet)、登(Den)和登的母亲美丽奈茨(Merneith)。每位男性国王名字上方都有荷鲁斯鹰,美丽奈茨名字上方则是代表母亲形象的奈赫贝特秃鹰神。几年以后,从第一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卡(Qa’a)的墓中又发现一枚同样性质的泥土印章,这枚印章从右到左包括了第一王朝所有国王的名字,但是没有把登的母亲美丽奈茨包括进去。印章上还有叫Khenti-Amentiu神祗名字,她的名字意思叫“归西先导”,该神祗应该是与Imentet或Amentet为同一个角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孟婆角色类似。这两个第一王朝时期印章上的王表都是把那尔迈的名字放在首位国王名字上。

(第一王朝印章上的第一王朝王表名单)

从古埃及考古证据方面继续找线索。在许多考古发现的物体上都有那尔迈的名字。从塔尔汗墓葬中出土的几个圆柱形罐子上发现用墨汁写的那尔迈的荷鲁斯名字。1998年在阿拜多斯发现了一个标签,描绘那尔迈对敌人的军事胜利。画面上方是代表那尔迈的大鲶鱼和凿子一起向敌人进攻(注意这个画面中鲶鱼和凿子是平行的)。这个敌人头上有三束纸莎草,可能代表了下埃及的对手。右边有那尔迈的王宫门面名字。

(1998年在阿拜多斯发现的那尔迈标签)

在尼肯城发现的一个小的象牙雕饰中,代表那尔迈的大鲶鱼举着大棒向右边的三行利比亚俘虏打去。

拉斐尔网站认为,在涅伽达IIIb1时期有一个小可能,有一个叫Nar(鲶鱼)的人存在。证据是有几个这种形式塞纳赫在几个早期罐子上被发现,但是这些不属于那尔迈的。事实上他的名字经常是只以Nar(鲶鱼)形式出现的。拉斐尔认为有个“不太可能的假设”,那尔迈名字中 Nar(鲶鱼)的写法是在他统治后期才使用的。

说文解字都把禹解释成“虫也”。根据中华博物网和汉字叔叔网站提供的“禹”字金文字形看,与蝎子的形状差距较大。从一个商代金文字形看,“禹”字不正好就是那尔迈名字的鲶鱼和凿子两个符号吗?再从其他几个“禹”的金文字形看,有突出表现表现鲶鱼的四个胡须,且有字形呈游动状。由于那尔迈名字的写法以鲶鱼和凿子垂直相交为主,因此这种相交写法才是构成“禹”,而鲶鱼和凿子平行写法则构成“鲧”。同时从《文字源流》中也可以看到也有只有以鱼的字形存在的“禹”字。这与古埃及考古发现那尔迈名字三种写法一致:只有一个鲶鱼的写法、鲶鱼和凿子平行的写法、鲶鱼和凿子垂直的写法。《竹书纪年》记载大禹治水时有河中长白鱼精授禹《河图》,也说明“大禹”与“大鱼”存在关系。那尔迈的名字就是“禹”或是“鲧”,第一王朝两个印章上的王表非常清楚地表明第一王朝建立者是那尔迈,因此可以肯定那尔迈是大禹。

中国古籍记载对禹的出生描述也是充满了神话色彩。《山海经·海内经》对禹的出生描写道:“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供水,不持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郭镤注引《开筮》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地。”鲧被舜杀死后,“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有说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熊,飞走了。所谓黄熊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郭镤注引《开筮》说:“鲧死王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地。”鲧死后又怎么能生儿子?从三年不腐的鲧的肚子把禹引以来,男人生儿子,就又象是克隆。如果再《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的争议,也就是鲧仅是被流放而非被杀,那么是否可以推测,鲧并没有被杀,而是后来改名为禹?而接下来禹治水则非常顺利成功。

现在还可以做出一些合理推测(这段与论证禹的名字其实无关紧要,但给一个理解性的说法有错吗?)鲧禹的名字可能都与治水有关,禹在继承舜的王位之前,是叫做“鲧”,这时候名字的写法可能是把凿子和鲶鱼平行放。至于“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地。”这里“鲧”或许是禹治水过程中逮住的一条超级大鲶鱼,后来用凿子或刀把大鲶鱼肚子剖开,这可能代表了治水的成功。而治水成功后的禹把名字的写法稍微变更了一下,把凿子和鲶鱼两个符号十字交叉放,代表大鲶鱼被凿子钉住,鲶鱼不能再兴风作浪,也就代表了治水的成功。这可能才是“鲧复生禹”的历史真相。后来禹作了国王后,为了展示“大鱼”打击敌人的能力,又把凿子“拔掉”,有时候就单独以鱼用作名字。如果是这样的话,在那尔迈统治后期,他的名字经常以鲶鱼形式出现,而被人称为“大鱼”,谐音就变成“大禹”了,或者禹的发音本来就是与鱼同音的。所以做了国王后的那尔迈名字更准确译法应该是禹!这样解释就与古埃及考古一致了。从而也纠正或正确解读中国历史对鲧禹的记载。当然也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平行写法的鲶鱼和凿子符号组合是那尔迈父亲的名字,也就是鲧。大禹继承了他父亲名字的两个符号,但变换了写法。或者鲧禹为同一人,这样就纠正了中国的传说。或者如拉斐尔网站提出的一个看法,有一个叫Nar(鲶鱼)的人即鲧存在,他是那尔迈的父亲,但这还需要更明确的古埃及考古证据支持。在1998年在阿拜多斯发现的那尔迈标签上同时出现“鲧”和“禹”名字,似乎更支持这是两个人的名字,只是父子俩用了相同的符号,但摆放方式不一样,这似乎与鲧禹治水方式的不同也存在联系。

(禹字起源)

所以关于鲧和禹的问题,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

  • 可能性一:是中国记载发生了错误,鲧和禹实际为同一人。从鲧死后三年破腹而生禹这样奇怪的神话看,这种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 可能性二:埃及学家没有能区分出鲧和禹。由于埃及学者只研究一个个符号,而忽略符号组合成新字的造型,因此他们无法区分有相同符合组合的“鲧”和“禹”两个字,而混同为一个人。这种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基于考古证据的那尔迈名字的三种写法:

参考:兵策儒剑说文解字:崇、密、阳、翟——禹居住过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兵策儒剑说文解字》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0)

相关推荐

  • 子居:清华简十《四告·召虎之告》解析 | 中国先秦史

    清华简十<四告·召虎之告>解析 子居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所收<四告>第四篇<召虎之告>,整理者在说明部分言:"第四篇是召伯虎围绕望鸱来 ...

  •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年、季、月、天、小时”

    r-n-p-t 一."年"的古埃及语写法,本词的第一个符号是棕榈树枝的肋条,发音为r-n-p:第二个符号是古埃及面包片,发音为t:第三个符号是是一点,在古埃及语中用来表示它之前的符 ...

  •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21】|五、武、观、弗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

  •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8】|系、嫘、食、享、饿、娇

    实证黄帝之妻嫘祖原型.实证大禹娶妻女娇.中国记载涂山大会是夏朝开端,与此类似,埃及学家认为那尔迈娶妻嫘斯霍特普是埃及早王朝的开启.欢迎发表评论. 61.   系 xì,jì 汉典:"系&qu ...

  •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9】|启、眷、心、尋

    启和夫人眷的名字一起出现在实证文物上,会是巧合吗?欢迎发表评论.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骄傲.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 ...

  •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20】|扈、钧

    欣赏夏启之时发生的"有扈之战"和"钧台之享"考古实证资料.你可以说是"意淫",也可以说这是在实证链环中再添加一个历史事件的考证证据. 汉字是 ...

  • 【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2】|殉、冥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

  • 【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3】|己、蛇、杞、缯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

  • 【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4】|益、业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

  • 【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5】|姞、妊、嬴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

  • 【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6】|彤 -- 彤城氏起源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