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意象的屋宇一一​“中沙河诗歌圈第三期作品”读后感》文/地父

(上图为作者中年时照片)

意象的屋宇
一一《中沙河诗歌圈第三期作品》读后感
文/地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运用意象的大师。
戓许很少人能回答:“面朝大海”是什么?“春暧花开”又是什么?也许连海子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对好的意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感觉,这就是意象的神秘神圣之处。
“意象”是诗歌的专用词汇。
“用意象去思考,是诗歌创作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征。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元素,诗歌创作就是以意象的砖石垒砌艺术的屋宇。似乎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诗歌又是抒情的艺术,每一特定意象里都涵蕴着诗人对世界特定的理解与特定的情感;诗歌就是用意象去抒情。再者,意象与意象之间,彼此反差很大,相互冲突,诗人就是要将诸多有着多重意义向度、彼此并不协调的意象组合、操控在一起,在充满张力的意象群落中达成意义的共振。”(张德明《诗歌创作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
“中沙河诗歌圈”第三期作品,以“抽象到具象”为目的,以“楚楚动人”“我想静静”这两个常用词组为题。说实话,这是个类似于高考的命题,难度很大。笔者认为,这也是提高写作级别的必答题:如果想成大器,就必须要补这一课。
在审阅“答卷”之前,我们应弄清楚“抽象”“具象”与“意象”的关系。“抽象”“具象”都属于“意象”的范畴,所有“意象”是由“抽象”与“具象”组成的。明白点说就是,“抽象”一定要是能感觉到的。“具象”一定要是能看得见戓可触摸的。
在诗歌里,“抽象”与“具象”的运用,是艺术转换的一种技巧,从而体现出两者对映、抽离、融合的哲学意义与艺术效果。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都是“抽象”与“具象”相融合的杰出例子。古诗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古代文人深感自豪!还有“一叶知秋”“一滴水见阳光”,都是历代教师讲台上启蒙学生的经典!至于诗人们究竟将“抽象到具象”运用得如何,有无感染力?我们在这里不能空谈,还要结合作品。
近两天读了《中沙河诗歌圈第三期作品》后,有两个感受:一是作者们面对难题,这么快就拿出了作品,且质量还不错。二是文本完全颠覆了笔者对“意象”的认知。
“楚楚动人”这一古老的成语,作为诗歌的意象题,颇具匠心;分散开来,“楚楚”似乎是个名儿,也容易让人联想是个美丽动人的少女。这就为意象找到了依据,在这里,“楚楚”就归于“抽象”了。“我想静静”据说来自于网络用语,这个明显的愿望词组,缺少物象,没有质地,只含意念,难以构成意象。要说难,前者难在具象的选择与抒情的尺度;后者难在“无中生有”。可喜的是,诗人们迎难而上,做的很漂亮、很潇洒!
晓岸瘦风:将“楚楚动人”“我想静静”这两个词组,分为四个小标题:《楚楚》《动人》《我想》《静静》。前面两首,诗人仿佛单腿跪地,右手抚胸,无比虔诚地向心爱的女神,倾诉了埋藏心中多年的秘密,真诚、火热、敦厚、贴切。在抽象的女神面前,男性爱意的具象,烘托出一幅神圣的爱之画图。后面两首小诗各为一体,又巧妙珠连;构成“我想静静”的整体表达。红尘之上,梦里莲花;看破苦乐,无怨无悔!
中沙河:以想象中的抽象古代美女为对象,具象丰富,激扬文字,风流倜傥,浪漫多情,诗意隽永。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佳篇!
林衍:《楚》《楚楚》《楚楚动人》;《我》《我想静静》一一可谓“佳构”!简炼通透,立意鲜明;语言巧妙,富于张力。理性感性融揉,既有历史的深沉感,又不失机趣!属于精美诗篇!
李秀国:出手不凡!无论抽象还是具象都拿捏得十分娴熟老练,其中“水乡园林章华台,楚楚正赶着一匹瘦削的夕阳而来”“一面铜镜被风擦得透亮”“草木是安静的,连同内心毫不戒备的爱,就能抓住古老的时间”“一株千年古樟,将在她的回忆里重新打开”……这些句子,不仅含精致的意象,而且有行云流水一般的抒情,厚重且飘逸。还有动人的河流、季节之外的花、玻璃上滑下的灯火、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的月光等等,都是美丽意象的交错与揉捏,五光十色中流溢出一种生动的神韵!李秀国的这几首意象诗,是我在“守望梦中的家园”里读到的最好的作品之一。
胡蝶:每当在评女诗人作品前,笔者都要多说几句。著名诗评家张德明教授曾针对女性诗歌这样说道:“女性诗歌写作的正确路径是:从去女性化到再女性化最后到超女性化。去女性化是女性诗歌的创作起点,也是女诗人进入诗歌前必要的心理准备;再女性化是女诗人创作中性别特征的无意识凸显,诗歌创作的本质正是'写出你自己’,因此女诗人的创作丝毫不必担心性别身份的丢失”。胡蝶的几首诗好就好在已基本走出“去女性化”,并正有由“再女性化”不自觉地向“超女性化”迈近的意识和苗头,如第一首,抽象的“楚楚”不是传统的弱者,她是“太阳落下的一枚星子、一匹野马”……这样的视点很好,令人高兴!希望继续努力,早日进入真正的“超女性化”。
昔莲:从分行的字里行间,可感受到来自于一个年轻人心灵深处的伤痛、彷徨与渴望。也许是因为年龄、阅历和习诗时间不长等原因,作品显得暗淡了一些,还需增加点亮色。从艺术上来讲,主要是抽象与具象均不明显!整体太杂乱!作为一个90后,能够参与同题活动,且面临的是个难题,勇气可嘉,也令人欣慰!
总之,意象是想象的功夫,也是作诗的特殊本领,可以说“写一生诗歌,就要练一生想象的功夫。”中沙河诗歌沙龙这次选题很好,考验了每一个成员。希望今后还要走向纵深。前面提到了“这次同题,颠覆了我对意象的认知”,其实,这也是笔者还不太满意的地方。第一,这次同题作品,对于“抽象到具象”的演练,还不是很壮观,缺少绝妙的想象和精湛的呈现,更没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构架。按前所述,“诗歌要借意象抒情”,这一境界是诗歌的至高,从本期同题来看,只有个别诗人在这点上表现的还较出色,但多数成员还有一定的距离!
意象运用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一首诗歌的质量;怎样创造和运用意象?是一种基本功,不是光凭想象就能得来的,还要有操控的能力。一个人一生爱好诗歌,喜欢在创作诗歌中享受苦痛给予的乐趣,那么,笔者就告诉你一个秘笈:只要你不丧失对意象的创造力,并坚持一砖一瓦的垒砌,回报你的将是一座辉煌的诗歌屋宇!
2021.8.8于竟陵

往期回顾:文学评论·《形态说一一“中沙河诗歌圈第二期作品”读后感》文/地父

作者简介:

地父,本名刘文清,湖北天门张港人。从事专业文化艺术工作50个春秋,历任文艺编导、文化文学教官、文学期刊主编、大学校报编辑。从上世纪中期至今,在国内外发表大量作品,代表作收入《中国散文诗百年大系》等多种选本;其艺术作品获中国艺术节金奖。出版散文诗集两部、主编出版诗文集20余部。系中国散文诗协会、湖北作家协会会员。
免责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守望梦中的家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