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爱上火又怕冷?进来看看
门诊中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吃一颗红枣也觉得咽痛、还感觉喉咙有痰”?
案例中有明显的“上火”的感觉,更别说吃其他补品了,但是觉得吃点水果清热又会肠胃不舒服,受不了。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又比如说有人脸上冒着痘痘,看似“火气冲天”,四肢却冰冷。有人常常犯口腔溃疡,以为是上火,常喝点凉茶解热,口腔溃疡却还时常反复。
凉也不行,热也不行,到底怎么回事?我到底是上火还是火不够?
一、这些日常习惯,使你“上热下寒”?
这种上热下寒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寒热错杂证,就是说你的身体不是单纯的寒证或者热证,而是在同一时间内既有寒证的变现,又有热证的变现,两者混杂交错而成。
这种寒热错杂证最为常见的就是上热下寒了。什么是上热下寒呢?顾名思义,就是上半身出现“上火”症状,下半身又觉得阳气不足。
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上热下寒?
我们这个时代,上半身一直在动:眼睛在动,看电脑、看手机,嘴巴在动,吃零食、吃油腻食品,脑子在动,想工作、想自我增值,资讯那么多,我得跟得上节奏,操心完事业,还有自己的小家庭...
脑子、眼睛、手飞速地动...
唯独不动的是下半身,老是坐着。
还有:
年轻群众在学习、工作中或因情志不畅、精神压力偏大而情绪波动较大;
或因生活习性不良,熬夜,喜饮生冷或久居潮湿寒冷之地而受凉;
或者因饮食偏嗜,喜欢食冷饮或辛辣;
或者因身体虚弱,还用不恰当方式减肥等,都会有可能导致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的症状是:
上面出现“上火”: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痘痘、脂溢性皮炎、口疮口臭、牙疼、咽痛、心烦不安、焦躁、易怒,症状主要出现在上焦及中焦。
下面出现“寒气”:手脚冰冷、腰膝酸软、尿频、小便清冷、便溏腹泻、腹冷胃痛、女性出现白带清稀、宫寒不孕等,男性出现精冷不育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上热下寒的病理机制一般有三点:
01
水火不相济
这里的水是指肾水,火是指心火。
人的是正常状况是水火既济的和谐情况,但当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时,可使心火独盛,循经上炎,引起“上火”等症状,但这个火并非“实火”,而是“虚火”,为“离根之火”,因为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因为肾水没有得到心火的温煦,下降寒冷,出现“下寒”的症状。
02
脾胃中枢升降失常
脾胃是人体阴阳的缩影,寒热错杂证多与脾胃相关。
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主升清、运化水谷而用阳;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主降浊、受纳水谷为用阴。脾胃同居中焦,一升一降、一运一纳、一阴一阳,斡旋气机,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乃阴阳升降之枢纽。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素问·六微旨大论》
讲的就是脾胃升降出入的重要性,若脾胃无升降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若阴阳顺接,则百病无由生。
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则痰饮水湿内生,湿为阴邪,易伤脾阳,脾阳虚则内寒生,脾阳该升而不升,脾必生寒。若是胃中津液不足,不能维持正常通降的功能,则饮食水谷壅滞,郁而化热,胃阴该降而不降,胃必生热。
↑ 若两者升多降少,浊气在上,则可见口干口苦、干噫食臭、呕吐、腹满而痛、舌红、苔黄腻等症;
↓ 若两者升少降多,清气在下,则多有便溏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长等表现。
03
肝经逆乱
肝属木,木气主升,就如春天万物生长的态势。
若肝经病变,则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为什么呢?
《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们常识都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茶饭不思。其实就是讲得这个道理。
在五行关系而言,肝木容易克脾土,肝经的逆乱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治疗上要先顾护脾土,否则形成土不载木的情况,恶性循环,导致肝气不能有序升发,郁而化热,火热则上扰心神,脾胃虚弱久则脾肾两虚,从而形成上热下寒的情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
其实说的就是肝肾同源的道理,肾为母,肝为子,子病则容易伤及母,而且肝内寄相火,若平时肝气火爆,这时候容易出现相火上动,可见脸红目赤,口气重,舌红等情况。
若长期以往,相火不能藏于肾水之中,导致肾气虚寒,形成水不涵木的情况。这就是上热下寒的成因的常见原因。
二、引火下行,把火引下来养肾
一升一降,把火引导合适的位置,身体内的圆运动才能运转,才能保证身体的阴阳交融,寒热处于正确的位置,否则一直拧巴。
01
最好吃的——冰糖乌梅水
乌梅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的功效,与冰糖的甘味结合, 酸甘化阴,可补充津液,又能引火下行,不伤阳气。
一般用45-60g乌梅,30g冰糖(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减)加用适量水煲40分钟左右就可以饮用了。
02
最简单方便——贴敷涌泉穴引火下行
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能除湿气,保真元。”
“涌”为上涌之意思;肾属水,该穴位为肾经第一个穴位,经气在此如泉水一般上涌至全身各处。
用“地之阳”艾叶做成足贴,贴于此穴,有温通经络、刺激穴位经气之效,将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抑制过旺的心火,引火归元。
立秋后,宜早睡早起,晚上贴敷足贴,早上起来,耍一招八段锦的“摇头摆尾去心火”,配合足贴一起,让阳气回归,养护身体。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