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下为正文:《说说制造业的成本分析》这篇介绍材料的差异分析,以及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中内部控制上的设置点;《产品成本分析的配合差异》这篇说明数量差异还有一个配合(配方;混合)差异的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的案例;《产品成本差异的核算、检讨与控制》说明配方差异的核算、检讨,以及内部控制的案例。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何我特别喜欢介绍手工的案例,那是因为手工的案例最能逼迫出原始的管理概念,也就是说基本功如果扎实,再加上电子应用技术就如同英雄配宝剑,方向正确、效果加倍。要了解一点,不管科技怎么发达,不论企业引进多好的应用系统(例如ERP)或APP,这些都是工具,是要被拿来应用的。不能说你上网买一把「厨师刀」,从此你的厨艺就高大上。
台湾GF木业四厂(合板厂)1981年某月有关人工的数据如下:
项目
|
实际
|
预算(或标准)
|
差异
|
工时
|
1,217.00
|
1,250.00
|
-33.00
|
工资率
|
11.98
|
12.00
|
-0.02
|
工资
|
14,580.00
|
15,000.00
|
-420.00
|
于是我核算出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工资率差异=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1217×(11.98-12)=-24(有利差异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217-1250)×12=-396(有利差异)
合计 -420(有利差异)
然后我被老板臭骂一顿,我可委屈了,因为我从书本上学的是这两个公式,反复演算没算错呀!但老板说实际产量9376比预算10000个少,所以每单元的成本反而高了0.08元,这个是不利差异,怎么可能车间居然是有利差异,他们车间把产品成本控制的变高了,我反而要发奖金给他们?再有,雇用一个人除了工资、加班费等直接付给员工的现金外,还要支付「劳保费」等间接给付的成本,这些也是要算进去!
因为合板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老板要求让四厂试做成本分析,然而第一次做,就被老板从他的办公室轰出来!我感觉非常委屈,我们课长安慰我,小齐不要气馁(当时我还没过20岁生日,财务部里面的小鲜肉),这是我们第一次跟老板汇报成本差异,你再研究一下,按老板说的,下个星期再提报成本分析。
随后我把相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汇整如下:
项目
|
实际
|
预算(或标准)
|
差异
|
1)产量(M³)
|
9,376.00
|
10,000.00
|
-634.00
|
2)工时
|
1,217.00
|
1,250.00
|
-33.00
|
3)工资率
|
11.98
|
12.00
|
-0.02
|
4)工资
|
14,580.00
|
15,000.00
|
-420.00
|
5)附加成本(社保费等)
|
4,009.50
|
4,050.00
|
-40.50
|
6)用人费
|
18589.5
|
19050
|
-360.5
|
7)折合每台人工成本
|
1.9827
|
1.9050
|
0.0777
|
但,我从书本上学来的人工成本分析就只有两个:
工资率差异=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没办法,我下班跑到书店,翻了好多本大专用书的「成本会计学」,人工成本分析都是两个。找不到一本书可以解开我的疑惑,我拐了弯去找以前学校的会计老师家,急匆匆的跑去就带了两串蕉,师母不介意还给端来冰镇红茶。
老师听我说了我的委屈后,笑笑的说,以前我们大家学的人工成本分析是只有两个公式,现在新的已经变成三个,多了个「效率差异」,公式就跟材料成本分析中的配合差异类似,台湾教育部说明年要改课本,你可以到书店找一下最新的、国外翻译的《成本会计学》。还开了一串的书单给我。
人工成本分析的构成
人工成本的差异分析有三个,分别是工资率差异、工时差异、效率差异,概念上这是那种分别对应材料的价格差异、数量差异、配合差异,公式如下: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工时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产出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出率-标准产出率)×标准工资率
产出率=实际产量÷平均人工时
于是乎我把相应的数据再重新填写(手工,当时还没有「个人电脑」)如下:
项目
|
实际
|
预算(或标准)
|
差异
|
1)产量(M³)
|
9,376.00
|
10,000.00
|
-624.00
|
2)产出率=3÷1(行次,下同)
|
0.1298
|
0.1250
|
0.0048
|
3)工时
|
1,217.00
|
1,250.00
|
-33
|
4)工资率-明目
|
11.98
|
12
|
-0.02
|
5)工资
|
14,580.00
|
15,000.00
|
-420.00
|
6)附加成本率=7÷5
|
0.275
|
0.27
|
0.005
|
7)附加成本(社保费等)
|
4,009.50
|
4,050.00
|
-40.50
|
8)用人费
|
18,589.50
|
19,050.00
|
-460.50
|
9)工资率-全含=8÷3
|
15.2749
|
15.2400
|
0.0349
|
10)每台人工成本=8÷1
|
1.9827
|
1.9050
|
0.0777
|
或2×9
|
1.9827
|
1.9050
|
0.0777
|
分析:
1.实际人工成本=2×3×9=9376×0.1298×15.2749=19859.50
2.实际单位人工=3×9=0.1298×15.2749=1.9827
3.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15.2749-15.24)×1217=42.47(不利差异)
4.产出率差异=(实际产出率-标准产出率)×实际产量×标准工资率
=(0.1298-0.125)×9376×15.24=685.87(不利差异)
5.产量差异=(实际产量-标准产量)×标准产出率×标准工资率
=(9376-10000)×0.1250×15.24=-1188.72
总差异=工资率不利差异42.47+产出率差异不利685.87+产量有利差异-1188.72=-460.38
因为小数点取位导致有0.12差0.03%小于2%微量不计。
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可能(1)是由生产中升级或降级使用不同工资等级的工人(会反映在平均工资率的变动中),也可能是加班工资所形成不利的工资率差异,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2)也可能是由于工资标准的调整,或是因为或高工资的员工比较多导致的混合差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
产出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1)可能是由于工人的熟练程度、设备的原因、管理的问题,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也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导致生产不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部分是采购部门的责任。
产量差异虽然是有利差异,但产量减少直接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待进一步分析。
报告提交之后,老板把制四厂的老大叫过来,一番检讨后,(1)原本的奖金减半发放、(2)一~三厂及冈山两个厂开始做人工成本分析、(3)后续生产奖金改成与人工成本分析挂钩。
开完会议后,听到的声音就是车间开始重新评估「会计课」,因为他们陈旧印象中会计课就是记账、报税、核算工资,现在居然手伸向她们的「效率」与「效益」评估的工作上来了。就连人事课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觉得很惊讶,为何这次四厂的生产奖金跟以前不一样,为何工资比预算少了,奖金被减少那么多,他们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会计课给人家算了个什么「效率差异」。
看了本文的读者,可能要来轰炸我计算公式的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当然会不一样,因为跟各部门真诚对话后就会有变化,原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所有的分析要能应用在企业的经营才是硬道理。
以生产制造业来说,所有与生产有关的指标都指着「产量」、「效率」,不管是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或后面要介绍的制造费用差异分析,都要能与产量挂钩,否则对生产部门而言,不关痛痒。
已经很多企业老板是谁提问题,就谁去解决,导致企业的从业人员不敢提,当然这里面有提问题不思考不解析原因的人,但不当的指派方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个朋友说,他们老板是知道问题后,就要求车间去找原因、提对策,采用这个方式的老板也是大有人在;但我要说,这就好像是发现老公有外遇问题,然后要求老公去分解问题、分析原因、提对策并实施一样,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夫妻双方一同面对,更好的是找婚姻专家从旁指导。
或许还有人心疼找婚姻专家要花钱,我只能说:婚姻专家好像不需要「天天」指导,也不需要指导你「一辈子」!
记得我的会计老师在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跟我们说过:你毕业这一天代表你有这个水平,如果不持续进修,你就开始不具备这个水平。
如果不是老板让我们试着做人工成本分析,我永远都不知道原来念的书本中的知识,已经落伍;我永远都不知道成本分析应用到经营管理上时,不能仅仅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因为要融入企业经营,也就是说要能与各部门对话,所以数量差异就不能简单的套用书本上的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