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翻译”耽误你“学英语”!
在学英语时,很多人都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句话、这个短语、这个单词,应该怎样翻译成中文呢?几种不同的中文译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有时是问别人,有时也会问自己。
在某些层面,特别是基础阶段,学英语本身确实就是一个和中文进行翻译对应的过程,例如,英文的 Apple 就是中文的“苹果”。
但在很多其它方面,而且经常也是更为关键的方面,这种“凡是英语都要对翻译对应为中文”的态度,对学英语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会耽误你深入地掌握英语的原理。
例如,我写的文章很多都会包含例句,这些英文例句大多选自牛津双解词典,但中文通常是我自己的版本、而不是照搬字典词条中的翻译。偶尔会有读者就此提出不同的译法。
有一个关于 Feature 这个抽象动词的例句,英语原文是:Olive oil and garlic feature prominently in his recipes.
我写的中文版本是:“他在烹饪各种菜肴时,总习惯使用大量的橄榄油和大蒜。”
但有位读者认为这样“翻译”才更加符合原文:“… 在他的食谱中显得不可或缺或者很重要”。
上面列出的两个“译法”哪个更好,很难简单地回答。
事实上,我就英文例句提供中文,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英语原文,更大程度上是一种“Paraphrase解释”。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上班或挣钱而做翻译时,我也习惯采用“Paraphrase解释”这样的Approach手法。
除了英文到中文的翻译,在把中文翻译成英语时,Paraphrase的方式也比“严格比照原文来翻译”更加通顺。我接触到的Native speakers,也都更认可Paraphrase的方式。
Olive oil and garlic feature prominently in his recipes.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除了主语Olive oil and garlic,其它的成分大多无法简单地“翻译成中文”。
首先,这句话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词语,Feature这个抽象动词、以及Prominently这个抽象副词,中文都没有能够严格对应的表达。
不管是那位读者建议的“重要、不可缺少”,还是我的“大量使用”,如果从中文翻译成英语,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使用 To feature prominently这个动词短语。
另外,从语言习惯来说,中文的句子,大多使用“人”来做主语,很少使用“事物”做主语(包括具体事物或抽象情况),否则会出现所谓的“翻译腔”,读者会觉得“别扭、不顺畅”。
英语中的 Recipe 还经常用作比喻,例如图片中的这个成语
最后,这句话中的 Recipe 这个名词也不太好“翻译”。英语中的Recipe,主要用来指食品菜肴包含的各项原料成分以及各种原料所占的比重,而中文说到“食谱、菜谱”,更多会让人想到写在书面上的清单列表和说明指导。
其实,就连句子的主语 Olive oil and garlic,如果仅仅翻译成“橄榄油和大蒜”,也不能完全传达英语的含义。在英语文化中,大多数人看到这两种食材,立即会想到地中海各国的传统烹饪,特别是Italian cuisine;但中文的读者通常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
严格来说,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属于“学英语”;而“翻译成中文”,则是属于“用英语”;两者是不同的层面,不能等同混淆起来。
在做翻译时,也就是使用英语知识把两种语言相互转换,很大程度上要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特别是满足“Audience读者”的特定要求。
例如,如果是在考试时答题,就要采用判卷子打分的老师所认可的译法;如果在公司工作,就要采用上级领导认可的译法;如果自由职业直接与客户接触,就要照顾到客户的阅读习惯。
中国过去有“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传统警语,英语也有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的Proverb. 做翻译其实也是一种“干活”,是使用英语为Customer服务;从某种意义来说,打分的老师也可以视为Customer.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英语”来满足Customer的各种具体要求,需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但“学好英语知识”并不需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子都“翻译”成中文。
这种“凡事都要翻译一下”以及“追求统一标准译法”的态度,有时反而会对“学英语”构成干扰。
中文和英语是两种语言、同时也是不同的文化;在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中文和英语有很多系统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很难简单地通过“翻译对应”来相互转换。
英语中有很多比较抽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例如上面句子中的Feature和Recipe,如果简单地“对应翻译”,都会导致误解、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Recipe这个名词,说成“在做菜时”这个动宾短语、会比对应为“食谱”这个名词更适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更容易理解。
就语法来说,英语中的过去时、进行时、完成时、虚拟语气、情态动词中Will和Shall的差异,很多时候也都是没法简单地对应翻译的。
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Pronoun 代词”,例如She, he, this, that, your, mine,虽然都能对应为中文的“她、他、这个”,但在实际使用中,中文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要比英语低得多,从英语翻译为中文时,经常需要把代词转换成具体的名词。
我就经常把词典例句中的She或He,写成“这位女士”或“这位先生、这位小伙子”,而不是翻译成“她”或“他”,觉得这样可以反映出英语中She和He在发音上的差异,不像中文都一概是“Ta”。
这些中文和英语的系统性差异,都是“用英语”作翻译时常见的难点;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这些系统性差异同样是难点。
同时,这些系统性差异也是“学英语”时最值得掌握的知识,从中可以认识到英语的原理,以及英语文化中是如何系统思考的。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性的知识,我们能够扩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路,甚至能在语言以外得到更多更大的收获。
从实际层面来说,掌握这些原理性的知识,日后“使用英语”从事翻译工作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为Customer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英语中越难“翻译”的内容,就越值得重点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翻译和学习英语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起来。
特别是要避免这种心态:学习英语时把翻译看作一个终点、觉得把某个短语或句子翻译成中文,就算是学到掌握了相关的英语知识。这样的态度,是会耽误“学英语”的。
所谓“翻译”,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Approximation 近似性的转换”;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译法。
“学英语”的本质是“理解原理、掌握用法”,而包括翻译在内的“用英语”则是为了满足具体的实际需求。学好英语之后,不一定要从事翻译工作;英语中的很多知识,也不一定都要通过“翻译”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