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千年史,今日告君知。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怀古(新声韵)

赵刚

觅典方知古镇人,当歌义者岂惜文。

长街南北兴商贾,巨水东西润镇村。

一曲乡谣疏客月,千年风雨聚国魂。

滹沱岸卧青石马,佐证沧桑烙印深。

淮镇

淮镇是沧州金丝小枣原产地之一,是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的金丝小枣国家地理标志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特色小城镇。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东南部,距县城22千米。镇政府驻地为北街。滹沱河故道穿淮镇南部。石黄高速、307国道穿镇而过。石黄高速在淮镇设出口站。素有献县东大门之称,东与尚庄镇为邻,北与韩村镇临界,西与郭庄镇接壤,南与泊头市营子镇连接,面积72.3平方千米,人口4 .4万人,其中回族 2000 人,镇区由6个自然村组成,辖31个行政村。 淮镇最初建制为南、中、西、北四排,人民公社期间建制为一、二、三、四大队,后因故将四大队分出五大队,形成一、二、三、四、五个大队,1984年至今为东、西、南、北、中五街。后将东后庄划入镇区。至此淮镇镇区共由六个自然村构成。淮镇人习惯将全镇分为南头、北头,虽不见文字记载,但淮镇人一直沿用至今。境内有滹沱河故道、沧石路北沟、白龙江、朱家运粮河、建国沟、马兰减河等河渠。有307国道、石黄高速、泊淮路、景淮连接线、淮韩公路等道路。有镇政府、农行、信用社、工商所、税务所、电管所、邮电局、法庭、枣站、拖拉机站、淮镇初中、献县第三中学、大车店、土地分局、派出所、医院、商店、粮站、食品站、面粉厂、酒厂、排灌、药材、煤站、兽医站、补花厂、果品厂、修造厂、砖厂、电镀厂、纸箱厂、铸造厂、玻璃厂、软线厂等。有些单位虽然成为历史,但却是淮镇的见证,故录于此。

淮镇最初名槐家镇,建镇时间无从考证。据清代·李卫著《畿辅通志卷·四十》记载:淮镇在献县东四十里,《金史·地理志》交河有槐家镇,《方舆纪要》土人呼为淮镇,当东西孔道,旧志,镇为滹沱所经,南属献县,北属交河。明嘉靖三十年筑城,今圮。因槐树众多而取名“槐家镇”,后忌“槐”字不祥,取“淮”字而名,改为“淮家镇”简称“淮镇”。淮(读音 huái),字从水,从隹(zhuī),隹亦声。“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高精尖”。“水”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顶级水”、“水至清”。本义:最清的水。特指:水名。也称淮河。又如:淮洪,中国古老姓氏。滹沱河古又称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东汉称“滹沱河”。《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淮镇古人把滹沱河理解为取“顶级水”,故取“淮”而代“槐”。淮镇另一种说法 淮镇最初是由槐(或是淮姓)姓所立的。现在槐姓(或是淮姓)在淮镇已经不复存在了,此中说法多见于献县人撰写的书籍。李卫为清直隶总督,《畿辅通志》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全书》。明清的时候,淮镇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明朝为了防御,在献县设了四镇。即南镇单桥,北镇商家林,西镇大章镇,东镇淮镇。到了清代的时候,也设了四镇,南镇是单桥镇,北镇是商家林,西镇是参军镇,东镇是淮镇。由此可见,淮镇在历史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当时河间境内十大镇之一,为屯军之地。

淮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据历史记载,明代淮镇陈瓒,字敬水,号玉泉,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河南按察使、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位列九卿。陈瓒为官三十一年,历佐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绝私交,抑权贵,纲纪肃然,人莫敢犯。”陈瓒卒后,追封其为光禄大夫,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简肃”,后人称简肃公。崇祀乡贤,于献县城内西大街官科道建“内台总宪”牌坊一座,以示后人。淮镇南村戈姓为戈涛后人,戈涛(1725—1784)字芥舟,号遵园,“瀛洲七子”之一,戈源兄。弱冠,举于乡,任河南嵩县知县。缘事解官。游京师五年,学益进,名益立,荐举经学。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屡迁刑科给事中,历充福建乡试正考官。 著有《坳堂诗集》十卷,及《坳堂杂著》、《畿辅通志》、《戈氏族谱》、《献县志》均《清史列传》等,并行于世。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处提及淮镇。

清乾隆时,淮镇属河协右营左哨二司,有把总一名,骑兵十一名,步兵四十四名驻守。滹沱河故道上建有木桥名大慈桥,为水路码头、处地繁华,故道桥之两端有楼阁,其中有关帝庙,内有石刻关羽坐骑赤兔马。俗称“石儿马”。淮镇石马,为明代文物,是沧州境内有名的古迹之一,1995年被定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沧州狮子,景州塔-淮镇街上石儿马”的美称,闻名于世。 碧波亭位于滹沱河故道北岸,其遗址原存一高埠,在此建亭,可登高揽滹沱河之水,故曰:“碧波亭”,献县旧日八景之一,明、清《献县志》、《畿辅通志》等均有记载。淮镇义学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为献县三大义学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明乡绅商贾建有“义仓”,灾年是救济乡民。此“义仓”献县九大义仓之一。1939年4月贺龙率120师进驻淮镇,建八路军小学。淮镇为回汉聚居地,有明代清真寺、戏楼。

抗战时期日寇在淮镇坑杀143人,其中军屯村民128人,史称淮镇军屯惨案。此期间淮镇属于建国县第五区,境内31个行政村分属建国县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后小区合并成大区,淮镇仍属建国县第五区,于195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在调整行政区域时撤销建国县,将淮镇重新划归献县,属献县第八区,其区驻地为淮镇。1958年建淮镇东风公社,为淮镇东风公社驻地。属河北省天津市沧州专区,其驻地原在中街(二大队)文革期间迁至北街(四大队)辖陈高官、郭庄、淮镇,1961年高官、郭庄出,建淮镇人民公社。1964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先念和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省委副书记王金山视察淮镇孙庄。1984年淮镇公社改称淮镇。

淮镇自古武风盛行,境内有关东拳、六合拳流传,淮镇为沧州关东拳发源地,关东拳为北派武林著名拳种之一,2015年1月被沧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沧州市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八、九十年代餐饮业、榨油甚为闻名。河北日新集团落户淮镇,是献县最大的民营企业,被县委、县政府称为“日新速度”。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纳税全县第一。有高中1所,曾为沧州地区重点高中,后为献县县属第三中学。淮镇现以啤酒瓶、玛钢铸造、汽车配件、建筑仪器为主的支柱产业,建成中街、后厂、安庄工业区。其古迹有:淮镇石马、曹洪墓、清真寺、大慈桥、碧波亭、戏楼、桥阁、关帝庙、火神庙、钟馗庙、土地庙、刘爷庙、奶奶庙、三教堂、皇陵、东西疙瘩、大寺。七十二连窑、北洋村古槐、百兴庄古槐、后厂古槐、唐代水井、义学、义仓、120师八路军小学、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瑞杏轩、淮镇军屯惨案遗址、李家店古村落遗址、李家洼古村落遗址、西南村古村落遗址等。

淮镇种植金丝小枣历史悠久,多百年以上古枣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