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纸上 文质书心 ——刘金凯带领河北挺进全国书法强省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沧州骄子》系列丛书征稿

         襟怀纸上 文质书心

     ——刘金凯带领河北挺进全国书法强省

                董培升

刘金凯,编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多次担任国家级书法展览评委。

刘金凯研习书法40多年,以继承传统书法经典为己任,力求在传统书法经典中得以启迪,并发扬光大。重点学习“二王”书法,结合宋人和明清书风,逐步形成了稳健、率意、大气和灵动的书法风格。

书法可以说是最简约的艺术形式,也是最繁复的艺术门类,是笔墨的舞蹈、是赋予韵律的音乐,也是抒发胸臆的诗章。如何让这一最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于新时代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刘金凯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着。

        书家轨迹

刘金凯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有着燕赵汉子的面庞,额头饱满,唇厚色润,举止沉稳,语速舒缓,神情温和含蓄,与之攀谈,让人感觉是极具内涵和文人气度的书法家。他9岁随父亲学书,12岁随叔叔学习京剧,自小耳濡目染,《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传统经典戏曲都是刘金凯的最爱。不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他都坚守初心,读书习字,日复一日与古人对话,把古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即使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也没有改变初衷,以至于放弃提拔的机会,仍然追求着自己最爱的事业。

刘金凯早年把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临摹与书法创作上,笔耕不辍,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其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等。同时,他在创作中发现仅靠“手勤”行不通,文化的“硬坎儿”和“瓶颈”是跨越不过去的。于是,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书论和国学经典中寻找灵感和启示,潜心涤虑地研读学习,追寻解开创作难题的金钥匙,走上了一条创作与学术并举的艺术道路,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书家。其字道法“二王”,兼学黄庭坚的运笔圆劲结体紧密和怀素纵横开合之气象,行草隽秀潇洒,圆转流畅,守中庸法度而有变化,放得开又收得住。行家窥见魏晋风流,兰亭之外,翩然千古的书圣神采俊逸瞩目晴空,令观者思绪追溯高远,觉察气韵之灵动;外行如见朗朗明月悦目赏心,仪态大方,而不至于兴味索然,不知所云。正如书法家长弓先生说:“用笔苍劲娴熟,气韵畅快淋漓,渗透出他对书法个性的追求和心灵的呼唤。”

纵观刘金凯的书法创作历程,踏实而精进,每每出新给人欣喜,其追求和意境合一,艺术特点既研习经典书艺,又融汇现代美学理念,“于儒雅中见性情,于平静里见深邃”(书法家李琦语)。可谓上承古法之意境,下达今人之神韵,形成了寓雄浑于灵动、飘逸的风格,深得文人书法的神采。

          学者心性

刘金凯浸淫书法创作几十年,不断下苦功夫完善自我,先后出版了《河北当代书法名家刘金凯书法集》《刘金凯行草书桃花源记》《刘金凯行草书卷》《刘金凯书法作品集》等多部著作,是一位学养深厚的书法家。他说:“当今书家要注重思想积累和涵养功力,多临多读,多学习人文经典著作,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

几十年来,他日积月累身体力行,一直在追求脱俗出尘、淡然和谐的审美境界。在日常生活里,他以“文质相含,澹泊自守”“能文而不求举,善书而不求售”的心态为艺处世,有谦谦君子之度,使之创作时蕴涵了旷达之气,又不失文人的气节和责任。他见惯了千奇百怪的书法,却不羡慕、不嫉妒、不鄙视,安心走自己的书法之路,不慌张也不急躁。他不喜欢剑走偏锋,去寻求什么捷径。而是把“艺术主流”进行到底,执着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道。他认为,书法家要严守法度,充分领悟规律,才会使书法的线条成为承载“神采”的载体。如《书谱》中的“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千里阵云”“高山坠石”等,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不同的文字意象,不仅是一种技法,更多的是人文情怀,一种艺术的审美感受。

“当今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无论学习哪一门艺术,都应该像古代文人那样,涉猎广泛一些。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应当学习绘画和哲学文学,以求全面发展,相互影响,更好地体现艺术的广泛性和厚重感。”刘金凯认为,书法要有哲学和美学的深度,比如道家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与辩证法,都会体现在书法层面。所以,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要多领悟字外之功,多向姊妹艺术学习。他从舞蹈里学习动感、力度,从戏曲里学会把握节奏、韵律,从诗词中寻求意境美等等。     刘金凯十分注意书法家的理论修养,广博地阅读文化典籍和书法碑帖,培养作品中的书卷气。他认为书法线条的刚柔收放,藏露曲直,与京剧中惊心动魄的对打和轻盈妙曼的水袖之舞,都同样能示人以力量之美,书法线条流动的跌宕、顿挫、转折、疾徐等因素的相引相拒,正如戏曲通过各种唱腔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会合而产生的音律一样富有变化,表现出韵律与节奏的美。

           挺进强省

河北有着得天独厚的书法资源,可以说是书法大省。2013年就任省书协主席后,刘金凯就提出了“弘扬兰亭精神,实施大书法格局,实现书法大省向强省的跨越”的战略目标。6年来,河北省书法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实现了由“书法大省”向“书法强省”的挺进。

比如:第十一届国展位列全国第四名,第五届兰亭奖第五名,第二届临帖展排第五名,第二届楷书展排第五名。还陆续承办了由中国书协主办的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祭侄稿杯全国书法大展,第二届全国楷书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赛,不仅为我省书法爱好者搭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平台,也拉动了全省书法创作的迅速提升。

植根于河北这片沃土的刘金凯,无论为人、为艺还是工作,也都打上了燕赵文化的烙印。他为人平和却不乏性情,正直又懂得变通,于笔墨中显时风。他曾多次在省书协主席团会上强调:“与人为善,文人相重不相轻。”他将全省每一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全部纳入服务对象,将民间书法组织、书法团体都作为书法冀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首先要继承经典,其后是传道授业,不保守、不推诿。他自掏腰包15万元奖励十佳青年书法家,帮助他们出版著作,举办书法展,不遗余力奖掖人才。他担任大学客座教授,带研究生,提倡向经典学习,以前贤为榜样,担负起中国文化承传的重任。

刘金凯采取了“一手抓创作,一手抓书法理论”“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两手抓”战略。他大力气抓理论建设,多次组织看稿会,扎根协会、依托高校,打造了一支研究成果颇丰的理论队伍。为推动群众书法发展,先后举办了“河北省首届农民书法展”、“河北省首届、二届群众书法大展”等展览,规模之大、参与度之高、影响力之广甚至超过了一些全国性展览,为河北赢得赞誉。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扶贫,省书协在刘金凯的倡议下推出了《河北省书法村推选原则和办法》,并授予12个村为首批书法村。中国书协还把首届全国农民书法展交给河北书协承办,参与规模和创作水准甚至不亚于全国性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刘金凯先生深谙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的亘古不变的道理。他强调书法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建议书家不只局限于抄写古诗词,也要学会创作,多写一些当代诗文。用书法将这个伟大时代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表现出来,不仅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每一位书法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