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五十七)
最牛气的状元,硬逼着皇帝开考
现在的人都会说:“成功要靠自己来争取。”在科举史上,最能体现这个精神的,当属唐朝的陆扆(音同“以”),不光状元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就连那一科的考试都是他一力争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因为黄巢起义,杀进了长安,皇帝唐德宗被逼得只好跑路,直到光启二年(886年)才狼狈地回到了长安。结果没过几天,各地的节度使又来逼宫,说这次叛乱都是大太监田令孜造成的,要他自杀以谢天下。老田可不傻,什么我造成的,你们哪个比我贪的少?还“自杀以谢天下”,我谢你个祖宗!于是,田令孜就撺掇德宗又跑去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在这样的形势下,自然就没人关心科举了。
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陆扆,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陆家虽然也是官宦世家,但陆扆同学却很自律,没仗着家里的势力进国企,而是一心考科举,靠自己的能力进官场。按当时的惯例,考试都是在一月,陆扆到了长安一看,每个人都慌慌张张的,再一打听,连皇帝都跑路了,谁还管你考试?
陆扆很失落,我千里迢迢地赶过来,就是为了考试,怎么能说不考就不考了呢?一个国家怎么能这么不讲信用?不行,我得去问问。于是,陆扆就打听着来到了兴元府。
到了兴元,陆扆打听了好几天,也没打听到皇帝住在哪里。想想也是,皇帝避难可不是巡游,哪能随便告诉你地址,那不找着挨揍吗?
不过,陆扆在兴元也不是没收获,他认识了中书舍人郑损。可能是因为兴元地方太小,房子不够多,连中书舍人(皇帝身边起草文件的秘书)也得住旅馆,结果就在旅馆遇上了陆扆。郑损看这个小伙子挺不错,又有学问又有魄力,就把他推荐给了宰相韦昭度。
韦大宰相也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就把他留在身边,给自己帮个忙。
而陆扆始终没放弃心中的梦想,终于在六月的一天,陆扆找了个机会,跟韦宰相说:“大人,好像今年的科举考试还没举行吧?”
韦宰相说:“是啊,国家有难,都没心思搞了。”
陆扆说:“正因为国家有难,才更需要搞,往小了说,能很快招到人才,往大了说,也是维持一个国家的法度,希望大人能考虑考虑。”
韦宰相想了一会儿,说:“你说的也对,不过现在都六月了,时间不合适。”
陆扆忙说:“这有什么不合适的?考试又不是种庄稼,还得按时令来吗?”
韦宰相又问:“那谁来当主考官呢?”
陆扆说:“中书舍人郑损就很合适。”
就这样,原本停掉的考试硬是在陆扆同学的争取下,重新开张了。
考试结束后,主考官郑损把卷子收起来,又让人把陆扆叫来,说:“小陆啊,我知道这次考试是你争取来的,连我这个主考官也是你推荐的,既然你这么看得起我,那我也看得起你,阅卷工作就由你来负责吧。”
陆扆一听,愣住了,我可是考生啊,怎么能再来当评委?那不成了自娱自乐了吗?
郑损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给他发问的机会,转身就走了。走出去老远才喊了一句:“明天早上把名次给我,别忘了!”
到了这个地步,陆扆也想开了——连这科考试都是我争取来的,我当个状元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况且郑大人不就是想给我这个机会吗?我要是再推辞那不成了伪君子了吗?
第二天,郑损看着榜上状元的名字,欣慰地笑了,“这小子的无耻程度不在我之下!”
【陆状元花絮】
陆状元这件事很快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在翰林院,每年到了六月,同事们都会取笑他:“老陆,六月又到了,什么时候开考啊?”陆状元心胸宽广,每次都哈哈一笑,没当回事儿。
其实说起来,陆状元的才华也不算低,《旧唐书》中说:“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皇帝也对他很器重,需要发布告文书都找他来代笔,还不嫌肉麻地说:“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陆状元还有两个弟弟,也都很有学问,当时人称“三陆”。还好没代言牛奶。
在官场上,陆状元也是一路亨通,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被他做了个遍,最后还做到了宰相,史书上说他“勤政爱民,忠直清正”,很受皇上赏识。
唐昭宗天佑二年(905年),陆状元被朱温杀害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史称“白马之祸”,终年59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二百多位状元中,官至宰相的共有10人,其中有5人都是死于非命,陆扆只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