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拢一群人 练出精气神
本报记者 赵杨博文/图
10月11日清晨,铜川市耀州区永安广场上,数十名太极拳爱好者身着红衣,在悠扬的旋律中舒缓起手,于动静之中诠释太极拳魅力,寻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为首的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耀州区太极拳协会创始人胡克禹打起太极拳,动作舒展优美,刚柔相济,一气呵成。
尽管已是78岁高龄,胡克禹仍风雨无阻,每日必要操练一番。细细算来,老人坚持练拳已近半个世纪。
为何如此执着?精神抖擞的胡克禹笑着答道:“尝到了练太极拳的甜头!”
1973年,胡克禹无意间从一本体育类杂志上了解到练太极拳的益处,便跟随太极拳老师学习。彼时,胡克禹受疾病折磨,工作压力又大,“没想到,太极拳练着练着,身体硬朗了,疾病再没复发过。”胡克禹说。
自此,不管走到哪儿,痴迷太极拳的胡克禹总要随身携带练功服、练功鞋、练功剑这“三件宝”。因为热爱,1996年11月,胡克禹组织成立了铜川市耀县太极拳协会(现铜川市耀州区太极拳协会)。这是陕西省成立的第一个县级太极拳协会。
自成立以来,协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期太极拳培训班,从最早的17人参与到累计培训学员3000多人,规模不断壮大,并推动太极拳成为铜川市民健身的重要项目。
今年77岁的刘永涛练习太极拳已经有7个年头了,前几年做完一次手术后,医生建议他适度锻炼。刘永涛琢磨:“根据我的身体状况,跑步、打乒乓球等运动有点激烈,太极拳柔和缓慢、舒展大方,正适合我。”如今,刘永涛仍旧每天练习一个半小时,在运动中强健体魄。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练太极拳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也有助于修身养性。
46岁的张美荣生活在“太极拳之家”,全家人都在练太极拳,张美荣自己练习太极拳也有9年。“练习太极拳,增强了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还促使我每天早起,让我更自律了。以前我性格比较急躁,在练太极拳中变得平和、谦虚、稳重。”张美荣说。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铜川市民的自觉选择。耀州区太极拳协会会长焦军华告诉记者,协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交流比赛,每年组队参加一到两次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太极拳交流比赛,同时设立新秀奖、夕阳红奖、新苗奖等奖项,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普及太极拳,做好太极拳的传承和推广。
在铜川市耀州区太极拳协会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练习太极拳的热情高、人数多。今年5月,协会组建42式太极拳队代表铜川市参加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市区组)太极拳比赛,在全省12支强队的激烈角逐中,铜川市42式太极拳队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太极拳项目一等奖。
今年7月,协会选送由12名优秀队员组成的代表队参加十四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决赛,获得城市街道(社区)组24式简化太极拳决赛第一名。57岁的刘春桂在12名队员中年龄最大,他说:“全体队员克服困难,冒着酷暑,坚持训练。为了保证队伍的整齐划一,队员们反复练习,教练逐个纠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十四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拳表演方阵中,有3人来自铜川市耀州区太极拳协会。参与表演的王春凤回想起开幕式上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能够参与十四运会这一盛事,我感到很幸运。我要继续参与健身,享受运动的魅力。”
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铜川市耀州区太极拳协会的会员集中训练日。9月26日6时30分,好不容易等到雨停,5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齐聚永安广场练习太极拳,胡克禹和其他几位教练现场纠正会员身法、步法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继续传承太极拳传统文化,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太极拳普及和推广发挥积极作用。”胡克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