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东道主

东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解释】原来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在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

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故事

◇时间:前630年

◇地点:氾水之南

◇人物:秦穆公、烛之武

前630年九月初十,晋文公、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晋文公流亡时经过郑国,郑文公不礼),而且向着楚国(前630年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助楚攻晋)。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佚之狐(郑大夫)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假若派遣烛之武(郑大夫)去进见秦君,军队必然退走。”郑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便请烛之武去进见秦君。

烛之武推辞说:“下臣年壮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而来求您,这是寡人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啊。”

烛之武答应了。夜里用绳子把自己从城上吊下来,进见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对国君有好处,那是值得劳动国君左右随从的。越过别国而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国君知道是不容易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秦国若得郑以为边邑,必须越过郑国而有之,是越过其他国家而以远方的土地为作为边邑,即飞地)邻国实力加强,就是国君的削弱。如果赦免郑国,让他做东路上的主人,使者的往来,供应他所缺少的一切东西,对国君也没有害处。

而且国君曾经把好处赐给晋国国君了,他答应给国君焦、瑕两地,早晨过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这是国君所知道的。(晋惠公流亡时,曾重礼贿赂秦国让其帮助回晋国即位,并许诺再其即位后割让河西之地于秦国。前651年,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继位。晋惠公即位后,迟迟不履行割地承诺。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请求购粮,秦穆公许之。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拒绝援助秦国。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晋惠公被俘虏。同年十一月,秦穆公放晋惠公回国,晋献河东之地——包括焦地、瑕地。)

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土地,又要肆意扩大它西边的土地。如果不损害秦国,还能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来有利于晋国的事,请国君考虑。”秦穆公很高兴,和郑国人结盟,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就撤退了。(当时郑文公之子公子兰出奔在晋,郑立公子兰为太子后,晋国也退兵。)

【资料】

◇沈玉成《左传译文》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