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细节,让你在社交场中更受欢迎
主播:大宝
在职场上,我们会钦佩那些侃侃而谈的商界精英;在交流中,我们会喜欢那些亲切随和的交谈对象,他们总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其实,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他们在社交场中游刃有余的背后,隐藏着非常重要的技巧。
本书作者莉尔·朗兹是国际知名的沟通专家,她在书中不仅揭示了社交达人们所使用的技巧,还传授给普通人几十个实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分享其中三个内容,分别是延迟微笑、感同身受和同义反复。
①
『停顿一两秒再微笑』
1936年,卡耐基在他那本经典著作《人性的弱点》中提出:成功在于微笑。八十多年过去了,微笑依旧在社交场合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只是,与卡耐基所在的那个时代相比,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微笑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其中的要点就是延迟微笑。
作者的朋友米西在接手家族企业时,父亲给了她两份礼物,一份是一句改编过的歌词“我爱你,宝贝,但你笑得太快了”;另一份是一张报纸,上面有个调查研究显示,在职场中,缓缓微笑的女性显得更加可信。
这两份不同的礼物都指向同一个教诲:别笑得太快。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
原来,当你跟某人碰面时,如果立即微笑,就会显得好像每个走进你视线里的人都是你的微笑对象。就如同在酒店门口迎宾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微笑属于所有人。正确的做法是,调整绽放笑容的速度,先注视对方一两秒钟,把对方“看在眼里”,随后再绽放出真诚的笑容。这样一来,对方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并且认为你的笑容只为他们绽放。
相关的研究也表明,灿烂、温暖的笑容是一种优势,但和缓的微笑更有价值,因为它会显得更加可靠、可信。见面后延迟一两秒再露出微笑,会为接下来的交流开一个好头。
②
『顺着对方的感官去回应』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对方能理解并回应自己所说的内容。同样的,跟我们交谈的人也有这个需求。给对方恰当的回应,既是一种社交能力,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作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小技巧:用相同的感官去感受、去强调。
每个人在说话时都会调动起各个感官,比如听觉、视觉和触觉等等,我们只要体会到对方主要使用哪种感官,然后顺着他的模式去回应,就能让两个人的情绪在同一个频道上。作者把这种做法称为:恰当强调不同感官。
假设有个同事跟你聊起她对2018年的展望:做好了计划,在接下来一年内,我就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收获了。她描绘出了一幅新年的图景,那么可以从视觉的角度去回应,跟她说:“加油,我仿佛看到你每天埋头看书、写字的身影了。”又比如有个朋友说:“我觉得这么做是不对的。”你就可以给她一个心理感觉上的回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根据交谈内容涉及到的感官,使用一些跟该感官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比如“我仿佛看到……”、“这听起来不错”、“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等等,就能够让对方觉得你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回应到点子上。
③
『如何应对不想回答的问题』
在社交场合,难免会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断询问一些“敏感”问题,如果不回答,会显得自己没有礼貌。“同义反复”是回应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对方要是识趣的话,只要两次都听到同一个答案就会乖乖闭嘴。如果对方还盘问不休,那就不断重复,直到对方放弃追问。
作者的客户芭芭拉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商人,刚离婚不久,她的丈夫弗兰克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也是她的合作伙伴。在漫长而混乱的婚姻大战之后,他们仍有需要合作的业务,但彼此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冰点。
在一次晚宴上,有人按捺不住好奇心,直接问芭芭拉:“你和弗兰克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无理的问题,芭芭拉显得若无其事,淡淡地说:“我们已经分开,但公司不会受影响。”这个回答不能让对方满意,所以她又接着追问:“你们还在一起工作吗?”芭芭拉又用一模一样的语气重复道:“我们已经分开,但公司不会受影响。”没想到对方还是不甘心,又继续追问,芭芭拉又把之前的回答重复了一遍。这回,那位八卦心很重的人乖乖闭嘴了。
总结一下,延迟一两秒,把特别的微笑给特别的他;用相同的感官,去体会对方的心情,去理解他说的话,让他感受到真诚和尊重;遇到难缠的问题,就用同一个回答化解。你有哪些社交小技巧?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