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之吴国建立者 杨行密在唐宋夹缝中求生存

杨行密(公元852年----905年),初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唐末,他响应黄巢起义而为官军所俘,获释后当了唐朝州官。先后升为牙将、庐州节度使,与秦彦、毕师铎、孙儒等争夺江准,混战数年,造成严重破坏。公元892年,他攻杀孙儒,入据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占有淮南、江东之地。

大顺二年(891年),杨行密攻取滁州、和州。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孙儒自从赶走杨行密,进入广陵,时间久了,也不能守,于是焚毁城池,杀死老弱病残的百姓以饷食军队,驱赶部众渡江,号称五十万,进攻杨行密。田頵、刘威等将领被孙儒的军队击败,于是杨行密想退走铜官。他的门客戴友规说:"孙儒来势凶猛,兵力众多,他的气势不可抵挡,但可以使他们先头受挫,他的兵力太多,不可力战。但时间久了兵力就疲惫,士气必然受挫。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弃城而走,那不是束手就擒吗!"刘威也进言说:"背城坚守,可以不战使之疲惫。"杨行密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正确。

杨行密避而不战,时间一久,孙儒的士兵果然粮草不足,而且又发生了大瘟疫。杨行密尽其所有军队攻打孙儒,孙儒战败被俘。将死之时,孙儒抬头看着刘威说:"听说避战不出的策略就是你提出的,倘使我有像你这样的将领,又怎么会失败呢?"于是就死。杨行密收降孙儒的余兵数千,用黑衣蒙住盔甲,称为"黑云都",作为亲军。

在他为政期间,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亡农民定居耕作,轻徭薄赋,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得以复苏。他又几次击败朱温的大军,阻止了朱温势力的南下。公元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吴国,沿用唐朝年号。

公元905年11月,杨行密病死于扬州。在任4年。

杨行密死后被追尊为武帝。

吴(902年-937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为区别于前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杨吴;从地理上看,由于其居于南方,而有南吴之称;又因吴国统治者改元建制前曾为唐朝的淮南节度使和弘农王,所以又称其为"淮南"政权或"弘农"政权。

简史: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拜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由于其去世时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仍奉唐正朔,实际上也未建立独立王国,因此就理论而言,杨行密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国国君。

南吴共历4主,36年。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