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随笔】古玉皮色鉴赏之“清代玉雕渔翁”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玉雕渔翁 “提油”
中国玉器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古代艺术的杰出典范,同时还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人治玉历来秉承“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理念,因此古代玉器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其间更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内涵。
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清代玉雕渔翁。
这件玉雕渔翁工艺精湛传神,极具艺术感染力,主要塑造了一位捕到鱼后的渔翁形象,只见渔翁头顶草帽、身披蓑衣、腰挎鱼蒌,手中抓着捕到的鱼喜笑颜开。
这件清代玉雕作品对渔翁表情细节的刻画尤为生动,
作者准确地捕捉到渔翁捕到鱼获后情不自禁、喜笑颜开的生动瞬间,从而将渔翁欢喜愉悦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甚至令观者都被其感染、为之动容。
这样强大的艺术表现力也赋予了这件玉雕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灵魂,因此这件玉雕渔翁堪称清代玉雕人物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宫廷玉器制作中,漂亮的皮色俏雕成为主流。
但因开采技术限制,古代皮色籽极为稀有,这件清代玉雕在制作完成之后,施以“提油”工艺,从而在渔翁身上人为制作出“色沁,这也是清代皮色收藏特定的时代产物。
所谓的玉器“提油”就是染色,是指将琢制好的玉器用火烤等方法高温加热,同时用颜料对玉器进行染色,玉器经高温后冷却从而产生沁色。
上海博物馆收藏汉代韘形玉佩 “提油”
相关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