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忆兵:我的导师刘敬圻先生
我于1984年秋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师从陶尔夫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之唐宋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应该称呼刘敬圻老师为师母。
刘敬圻先生
然而,刘师同为黑龙江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的老师,对我平日的教育和帮助不亚于陶师,对我人生观最后定型之影响亦不亚于陶师,我始终认为我读硕时期有两位极其优秀的导师。
刘师对我第一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自其学术论著。
刘师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与我读硕研究方向略有距离。但我清楚地知道:做好一段时期文学之研究,必须首先通览大局,故从先秦至近现代文学作品和研究论著,我皆努力有所涉及。
明清小说方向,首选刘师论著阅读,不仅仅因为我们的近亲关系,更是倾服于刘师的才情。刘师论著观点新颖,证据充分,论述细密,尤其是那一份行云流水般的流畅通达,深深吸引了我。
《明清小说补论》(增订本)
刘师言及《红楼梦》描述大事件、大波澜的艺术经验,有“淡淡写来,淡淡带出”、“高潮蜿蜒而来,又逶迤而去”、“照应在无意随手之间”等层面的论述,余以为此三点正是刘师学术论著之特征。
在学术著作中达到如此论说境界,需要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能力、自由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刘师如烹小鲜,操纵自如。其学术论文不避口语化,如同家常絮叨,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某次,刘师对我说:文学创作可以利用模糊、晦涩等等创作手段,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拓展审美空间,而文学研究正是要把这些模糊、晦涩变得清晰明白,帮助人们阅读和理解。换言之,学术论文要写得让人读懂。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这是刘师学术论文的标准,也成为我以后学术研究的圭臬。我给自己学术论著的规定是:“其一,要让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读者读懂;其二,专家读完后能发现其创新之处。”即遵循了刘师的教导。
学界总有一些混混,故意扭曲语言表达,以晦涩掩饰肤浅,以佶屈遮盖无知,此种歪风尤其坑害学生。未入门之学生,最初接触这些晦涩佶屈,惊为天人,顶礼膜拜,以至部分堕入恶障。
我一直认为“文艺学”领域,此风最盛。曾多次有人以“我也能读得懂”来批评或贬低我的学术论著,我只能无奈而已。
刘师对我第二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自其课堂教学。
刘敬圻先生在授课
刘师上课,从不需要看讲稿,所有的讲解、论说、文献资料,随手拈出,一一板书,毫不费力。其课堂教学亦如行云流水,且精彩纷呈。
我在读硕以及留黑龙江大学教学期间,多次前去蹭课,获益良多。我刚刚走上高校讲台,刘师即告知自我教学经验:每到上课的前一天,无论是多么熟悉的内容,无论是讲述了多少次的课程,她总是独自面对备课教案,反复阅读,最后在脑海中演绎课堂教学过程,甚至进入空明状态。
我遵从刘师教导,对待课堂教学从不敢马虎放松,三个步骤一定要完成:广泛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写出备课教案,反复熟悉以至背诵教案。
刘敬圻先生讲座海报
如此备课和教学让我尝到多种甜头。第一,往往一次备课,就是一篇学术论文的完成过程,我的许多论文来自我的备课教案;第二,由于教案娴熟,上课不会有阻隔停顿之感,思维和语言非常流畅,且时时灵感突现,下课后马上记录下来,成为学术论文新的起点。至今我仍然保持每次上课前重新备课的习惯,教案每每更新,不敢凭借记忆对付。
80年代,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曾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交流如何向刘师学习课堂教学经验。我的发言是:只要像刘师一样认真投入,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在工作中,我遇到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拼凑文字发表以求名求利特别积极,课堂教学或是随意闲聊,或是拿一本他人教学用书一字不落朗读,基本职业道德都不具备,我每每总是相当气愤。可恨的是,当下这样的精致者总是获利。
《南宋词史》
刘师对我第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自日常生活。
刘师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据我所知,所有需要刘师帮助的后学晚辈或青年教师,刘师总是不吝付出。我是陶师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此后陶师、刘师门下都称我为大师兄,在陶、刘门下也享尽了大师兄的优惠。
读硕期间,刘师除了指点我学习方面以外,对我的生活起居关心入微,略举数例。
某节日前后,学校窜休,星期天授课。我因前一天节日喝酒聊天过晚,第二天呼呼大睡。刘师穿过整个校园,到宿舍唤我上课,当时我是在陶师书房,一对一授课的。早上八点的课程,我10点才在陶师书房坐下,刘师立即端上热牛奶和饼干。
《说诗说稗》
某腊月我感冒发烧,晚上刘师居然踩着冰滑的地面,送滚烫的鸡汤到我宿舍。其他大米、水果之类,叨扰老师甚多。同学戏言:你从老师家拿来这么多吃的东西,不是“硕士硕士”,而是“硕鼠硕鼠”。
陶刘二师做事原则:只允许老师帮助学生,不允许学生帮老师干活,学生惟一的任务是读书学习。多年以后,刘师曾经表扬我“不俗”,理由是我读硕期间从来不给老师送礼。我现在也努力以陶刘二师的做事原则对待学生,期望师门能有一个很好的传承。
刘师退休已经多年,自称不给晚辈和学生添麻烦,尽量快乐健康地生活着。刘师在八十华诞师生聚会上说:看待生命之流逝,就应该如同看待大海之潮起潮落,寻常而平淡。我也临近退休,再度从刘师处获得教诲。
刘敬圻先生
文末致意:愿先生健康长寿,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