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出入


小德出入

【拼音】:xiǎo dé chū rù

【释义】: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 《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解释】: 子夏说:“大的礼法规范是不能超越界限的,而小节上有些出入也是可以的。”

【典故】   

德,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阐述,也就是把它和道分开来解释。道,我们解释为规律,即不可违背的所谓天道法则;而德,我们则解释为规范,也就是社会规范。闲,这里不能解释为空闲、清闲,会意解释为木头做成的门,也就是界限、边界的意思了。出入,我们就解释为在某个界限上可进可退,既可以逾越,也可以保守。

大德,也就是大的礼法规范,比如君臣之礼,子夏认为那是不可以逾越和违背的。我们扩展一下,也可以把“大德”理解为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伦理规范等等,对于这一类的规范要求,是不可以随意逾越和违背的。因为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如果社会生活不存在各种规范的话,那么社会岂不是一团糟了吗?因而,子夏认为大的礼法规范是不以逾越的,也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子夏作为战国初期的思想家,虽然他师从孔子,也从孔子那里继承了许多儒家的思想学说,但子夏也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孔门弟子。在“仁德礼法”之中,作为社会规范而言,夫子更多强调的是“礼”;而子夏则更注重“法”。战国初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就出自子夏之门。李悝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礼治。强调社会公平性,反对贵族特权,这些都是受到了子夏的影响。而子夏的思想主张,与夫子也是有所碰撞和抵触的,夫子生前也曾对他有过批评:“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相对于大的社会礼法规范,那些小德,也就是小节,就没有必要死守,也是可以有所出入的。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不拘小节”,也就是不要被那些无关大局、无关原则的末枝小节所约束。很久以来,人们的思想之中就认为,欲成大事,那些微不足道的的细小枝节就没必要看的太重了。子夏的这个观点看似很有道理,而且被很多人所认可,我们通常也以此为自己某些不当的细小行为找到借口和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