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集采来了,这些产品经理或成赢家!
专栏作者/目目金
市场销售两栖特战员。
明知必进集采,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尽早应对呢?
7月2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联合采购办公室的一则通知,内容为开展部分药品相关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涉及86个品规的药品。
二甲双胍将成“拼底价”品种?
而此次集采涉及的86个品规药品中,第二批集采最后时刻“逃出名单”的二甲双胍赫然位列其中,包括3个品规:二甲双胍缓释控释剂型(0.5g)、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0.25g、0.5g)。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第二批集采时曾分析,作为糖尿病用药,社会普遍认为二甲双胍最应该进目录,因为竞争最激烈,用量非常大,但又因为它涉及上百家企业,对企业的影响太大,很难定集采细则,“按常规中标最多6家也不行,到最后会影响供应,把供给的生态打乱了”。
二甲双胍品种竞争激烈程度可以从过评企业数量来看:不管是缓释控释剂型,口服常释剂型,通过或者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都有十几家。第二批集采时文件规定,每个品规最多入围企业6家。
这次的招采细则未出,但可以预见的是,二甲双胍将是“拼底价”的品种。
明知必进集采,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未雨绸缪早早应对?
产品必进集采,产品经理如何应对?
VBP对业内企业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影响,此时,数百名“二甲双胍”的产品经理们,一定是在心中默念,这一刻还是来了。
面对VBP的“攻势”,有的产品经理通过对不同渠道的把控来应对集采。通过进军县域医院“明修栈道”,实则“暗度集采风波”;也有的产品经理去钻集采执行地域层面的漏洞,想集火攻下当地医疗机构有足够自主权的地区的生意。
在某些省份,如广东省等,可以在网上提取销量信息,这往往比各渠道自行上报要更精准。但是有些地区则给予当地医疗机构一定的自主权。比如有专家表示,北京市医院渠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就相对较高。
如何做好集采时期产品的策略?
一、精准建立品牌的VBP后营销目标
中标品种应该确定到底是扩大市场,还是消化存量市场,等待后继产品;对于非中标品种,应该制定抢夺院内市场份额和新发患者的激进性指标,或者调转枪头,面向已有使用者院外的留存,占领自费商保市场。
二、尽早应对对标品种的优劣势
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医生和患者使用体验与真实世界研究结果,集采前每一次产品使用的记录都是至关重要的,保持好证据的跟进和收集,会让产品在集采后相对更容易地占领到学术证据的高地。
三、对急、慢性疾病用药的医生和患者洞察要有冷静的判断
对于急性疾病,产品要成为医生或者患者心中的第一选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但是一定要是第一选择,选了肯定没错的那种,可以让急性疾病得到即时的好转是最重要的。而对于慢性疾病,需要把控好指南和共识,从而达到产品输出长期的达标。
在前二批的集采中,有多个市场表明,VBP前市场地位是关键因素,原研与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占据优势。当然这点也需要产品经理长期的定位策略规划。
所以,把握好现在产品的渠道、地域优势,以及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品牌效应,在集采来临之际才是最考验产品经理微操能力的时候。
附第三轮集采的86个品规药品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