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家是如何培养自身能力的?三条原则,让你事半功倍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时代趋势密切相关,但是个人能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其是否能够把握时代契机。如何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以便于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这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问题,值得大家反复研究。那么怎么才能够学有所成呢?通过剖析下面案例,对我们必定有所启示!
【案例原文】初,李雄家世以学业自通,雄独习骑射。其兄子旦让之曰:“非士大夫之素业也。”雄曰:“自古圣贤,文武不备而能成其功业者鲜矣。雄虽不敏,颇观前志,但不守章句耳。既文且武,兄何病焉!”及将如并省,帝谓雄曰:“吾儿更事未多,以卿兼文武才,吾无北顾之忧矣!”
【案例解读】古人讲:“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具备的,需要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下功夫。关于这一点,案例之中的李雄对此认识深刻,他对于自身能力的建设也是煞费苦心。那么他的学习方法有何独特之处呢?我们认为,其核心要点有这么几条:
1.人无我有,功能齐全。
在任何时代,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比一无所长的人拥有更高的成功概率。案例之中,李雄的历代祖先都是坚持以学术造诣为立身之本。而李雄敏锐地发现这种“专才”型的能力结构,只能够成为组织上的“螺丝钉”,其发展空间很受限制。想要更受领导重用,挑起组织赋予的重任,必须使自己的“功能”更加全面,特别是掌握某些“人无我有”的特殊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垄断领导的人力资源需求。因此李雄在不放弃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单独为自己开设了“骑马射箭”等武术科目。
2.人有我精,去伪存真。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人究其一生,精通一门学问,掌握一项技能都很不容易了,怎么能够“涉猎广泛,文武双全”呢?在案例之中,李雄隐约给出了答案“雄虽不敏,颇观前志,但不守章句耳。”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其实和之前的大谋略家诸葛亮如出一辙。就是强调学习知识一定要抓住要点,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华内容之上,放在思想主旨上,不要过分纠结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获,才不会被写书之人牵着鼻子走,才不会皓首穷经,迷失在“浩如烟海”的书堆之中。
3.坚持特色,反对从众。
谋略家的看家本领,其实是善于“取舍”,懂得要牺牲一些东西,才换得另外一些东西,并从这看似矛盾的操作之中赚取“差价”。谋略家的自我修养也是如此,他们懂得只有坚持自身的特色,才能够使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异质化”,才能够占据“稀有资源”。而一味的从众,只会使得自己陷入“同质化”的红海竞争中。即使侥幸胜出,也是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自身能力强悍,未必一定成功,但是自身能力脆弱,则必然会惨遭失败。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切忌抱有侥幸心理,要实实在在地去培养自身各项能力,只有这样才有上可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