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老辈中医人治荨麻疹的手段!通大便,散表寒,内外兼修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听人跟我讲,说现在的中医啊,没有以前好了。
如果这个话是真的,我们就该反思,为何好中医少了。
我想,原因之一,一定是因为中医的科普不够,对中医前辈的经验传承,不够。
科普不够,导致中医的发展没有群众基础。传承不够,导致杰出的医术和经验后继无人。
这些,就导致中医的窘境。
为此,文老师要多努力,多撰写中医科普文字,为中医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现在要我说的,是从前的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疗顽固荨麻疹的手段。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迄今60多年了。
有这么一个患者,女,当时32岁,姓苏。什么毛病呢?就是荨麻疹。
从五年前开始,她就有荨麻疹。最初的时候,每年发作五六次。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到今年,她这个荨麻疹竟然一直没有间歇,始终存在。各种药物,吃了个遍,无济于事。
荨麻疹一刻不停,怎么也不消,你说患者得难受到啥程度?后来,此人痒得实在受不了,竟然想要轻生,不遭这份儿罪了。
后来,经人介绍,她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浑身上下起疙瘩,痒得无法忍受,日夜不宁。发作剧烈的时候,身上还特别怕冷,似乎是越冷,越痒。与此同时,患者大便干燥,两天排便一次,排解费劲。看肚子,微微疼痛。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就写了一张方子。我们看看吧——
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3枚,大黄9克,全瓜蒌12克,麻仁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怎么样?患者喝药三个小时以后,浑身瘙痒就消失了。疙瘩开始减退。再后来,此人周身微微出汗,大便通畅,症状全部消失。
眼下是好了,将来会不会复发呢?于是,此人就认真观察了半个月。结果证实,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就刊载于《伤寒论讲义》里。这部书,是当年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编著的。它最初刊发,是在1958年的《江苏中医》上。
现在,我来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总起荨麻疹。而且在起疹子的时候,身体怕冷,遇冷则加重。这说明什么?是不是他外头感受寒邪了?风寒之邪伤了他的肌表,导致体表卫气不能护卫腠理,脉内营阴无法濡养肌肤,营卫不和,于是总起疹子。对不对?
你再看,这个人,在起疹子的同时,是不是大便干燥啊?大便干燥,难道和起荨麻疹有关系?从中医角度看,肯定有。因为大便干燥难下,意味着胃肠之气降泄不通。人体的气机运行,就越发滞涩。体表营卫之气,因此而无法合作,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荨麻疹的发作。
所以说,这个患者,要想改善局面,就必须做两件事儿。一,驱散外邪,调和营卫之气。二,通畅大便,使得一身气机恢复正常。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我们再来温习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3枚,大黄9克,全瓜蒌12克,麻仁12克。
这里头,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显然是桂枝汤的配伍。桂枝汤,能干啥?是不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啊?其中的桂枝和生姜能驱散寒邪,白芍和大枣能养营阴,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我这都说一百多遍了,你再记不住,就说不过去了。
接下来,再看大黄、瓜蒌、麻仁。这三味药,是不是在润肠通便啊?
如此一来,患者外头的寒邪被散开,营卫之气得到调和,肠中燥屎得以排解,人体气机运转如常,患者的荨麻疹,肯定就好了。
我把这些道理讲一讲,供您参考借鉴吧。这其实是经方桂枝加大黄汤的应用医案。桂枝加大黄汤,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大黄。
现在,我把这个故事,给你讲一讲,希望你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当然,身受荨麻疹困扰的朋友,你不能照搬这方子,而是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属于桂枝加大黄汤证,是不能用的。
现在,回到我之前说的话题——为什么有人觉得,好中医越来越少。
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传承不够。
比如说这个荨麻疹,如果给你遇寒加重这个信息,我们可能会想到散寒解表。如果给你大便干燥这个信息,你是否会想到,这和荨麻疹有关系?
我觉得,一部分人肯定想不到(包括文老师在内)。即便是想到了,也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想到对应的方证。因为啥?因为平时没有涉猎,对经验的传承掌握得不多。因此,把这些好经验、好病例及时地传播开来,以加强医患两方面对疾病的了解,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在这方面,文老师要继续努力,马不停蹄。
全文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