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淳作品欣赏(六)
名家艺术 2016-10-21
明代 陈淳作品欣赏(六)
菊石图 纸本立轴
仿云林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542年作 (106.4万元,2011年4月中贸圣佳)
款识:昔见云林画竹,超于形似之外,甚有萧散之趣。非寻常俗工所能及。吾今老矣,辄复效颦,其犹在梦想间耶。道复。嘉靖壬寅春暮,道复。钤印:陈氏道复(白文)
熟悉中国绘画史的人都知道“青藤白阳”在花鸟画中的地位。青藤即徐渭,白阳则为陈道复。二者的意义,在于他们开辟了文人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将传统笔墨的状物功能上升到抒发与宣泄个人情感的主观表现主义高度。开启这一变革之门者,始自沈周,而成于徐渭,陈淳承上启下,是这个链条中至为重要的一环。他的贡献,在于完善了沈周开创的文人意笔写意体系,以大草入画,开拓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后人言大写意花鸟画,必称“青藤白阳”,其实徐渭晚于陈淳三十八年,反而要受到陈的影响。只是作为与周之冕“勾花点叶”、恽南田“没骨法”并行的一路,是徐渭将陈淳开启的大写意花鸟发挥到淋漓放纵的极致,并影响明清达四百年之久。
陈淳自幼聪颖,既为父祖钟爱,与沈、文又有世交之谊,继入衡山之室。从游唱和,品鉴书画,关系密切,不言而喻。因为性格上的原因,与其它文门子弟相比,陈淳的诗文书画均较少为师门所囿,风标独具,卓然成家,是最富特色的一位。文徵明称“道复游余门,遂擅出蓝之誉”,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好评价。他的山水画效法米友仁、高克恭,简逸放纵,淋漓苍浑,迥别文派。花鸟则尤擅胜场,上取元人,近师沈、文。中年以后以淡色或水墨作大写意,笔墨放纵,诗画结合,对明清花鸟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吴门画派最著名的花鸟画大师之一。
《仿云林墨竹》创作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作者时年六十岁。与乃师不同,文氏一生以山水画作为创作主体,花鸟(主要是兰竹)因局限性交大,虽然喜好,亦只偶然为之;陈淳山水花鸟兼擅,可在其众多的花鸟画题材中,唯独兰竹不多,尤以墨竹为少。这件晚年墨竹,在笔墨上早已跳出了文徵明的窠臼。作品自云仿元代倪瓒,云林画,自来“江东好事家以有无为清俗”,陈淳出身士夫家庭,家藏书画甚富,见到倪瓒的原作也很正常。但戏玩画中自题,似是忆写云林笔意更为确切。“倪迂没已久,画品入清妍”,陈淳对倪瓒的钦羡在本幅作品中再次得到印证:画中墨竹两枝自右下而上负势而出,浓淡相生,聚散得宜,虽逸笔草草而尽得此君萧爽出尘之致。陈淳“自幼好写生,往往求为设色工致”,此则不求形似,似乎云林画作中“超于形似之外”的“萧散之趣”才是他更加关注的。“观者当求我于丹青之外”,这句话是他的前辈沈周对水墨花卉而发的,作为艺术理论,曾被陈淳反复引用。今天所见明人题跋花鸟册页,常书“写生”二字,这“生”,即为画外的“生气”或“生意”。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超于形似之外、丹青之外的“意”与“趣”,才是中国画的灵魂,此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画家对这点的彻悟与把握。
花鸟 立轴 1542年作
枇杷晚翠 立轴
昆璧図 立轴 1543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用墨画,景物简单,描写盆、座、水石、小树及杂草等,用笔不多,却能一一表现其质感。构图沉稳,用笔力道十足,几乎无一败笔。至于石上用焦墨点苔的方法是受沈周的影响,都渊源于王蒙的作风。而画面上方长篇题字的作风则源自沉周。据题识所称,此画成于嘉靖癸卯(1543)年,是年陈淳六十一岁,为答谢朋友送他的一座盆景而作。
菊石图 纸本立轴 1543年作
竹石菊花图 纸本立轴
瓶莲图 纸本墨笔 1543年作
本幅右下款题曰:“癸卯夏六月晦作于五湖田舍,时既醉,不知其草草也。”钤“陈道復氏”(白文)印。本幅上方作者草书沈周题自画《瓶莲图》“临江仙”词并追和、题句:“花叶亭亭浑似采,坐闲凉、思横秋,几回相眄越娇羞。翠罗仍卷袂,红粉自低头。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荡扁舟。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上有此词,词调《临江仙》。今日小子效颦,再追和如右。道復。”钤“大姚”(朱文)印、“复生印”(白文)印。“癸卯”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作者时年61岁。
作品以行草书作写意花卉,勾写结合,荷花清灵,花叶舒展,因是画家醉后遣兴之作,故笔酣墨畅,不拘泥于成法,且题跋的词句与书法皆放逸出尘,显示出陈氏晚年诗画自适、人书俱老、臻于佳境的艺术水平和文士之风流。
素富贵 立轴
夏蔬图 设色纸本
菊石图 立轴 水墨绫本
花鸟果蔬册 册页 设色绢本
花卉 设色绫本 1544年作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