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你感觉到自己在“改变”和“进步”?
每个人都清楚,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需要有具体的行动。然而,改变不自信的状态,绝非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在你坚持的这个过程中,如果看到到努力带来的成果,很多人就会在动机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最终选择放弃。
Sep.19.2021
过程 & 结果
在对于每一个渴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求助过程中,我始终会引导其接纳一个信念:改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也有人会纳闷,我们想要的改变,不就是一个结果吗,怎么会是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往往都有一定的动机,而根据归因理论认为,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在动机有一些特征,比如它具有指向性,当一个人是因为内在的动机而去做一些事情时,他更看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主要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而不仅仅是对最终的结果感兴趣。活动过程本身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报酬。其次是内在动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比如,一个人说想要改变自己,直接问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其做出改变,而且能够马上看到改变的效果。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其行为(改变)的外部动机在驱使着他。
那如何使人感受到自己正在体验着行动上的变化呢?就需要纠正上面这个不合理的信念:用别人直接给的方法来套用,直接看到结果!
体验进步的过程:
一个人要体验到自己正在改变和进步,需要下面三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思考问题
3、解决问题
通过这三个步骤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而不至于放弃。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每一个步骤。
发现问题
之所以要改变自己,当然是觉得自己有某些方面不能让自己满意,这也是对自己了解的一个过程。也许是对性格不满意,或者是对思维方式不满意,也可能是对能力感到纠结,总之你需要把问题进行明确。
发现问题是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起点,前面我们说过很多人放弃的原因是感受不到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点不明确,或者说终点没有变的情况下不断的在变换起点。
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自卑,想要改变自己。如果你所希望的改变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几乎可以断定你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放弃。你需要使自己的起点更明确,在哪些方面使你感到自卑?是外在的气质,内在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又或者是具体的哪几个方面。当你把这些总结出来,就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开始入手,你的行为就更具针对性。
思考问题
当你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就需要思考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方面指向的是过去;二是你将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面指向的是未来。
这个思考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其实是让你对自己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培养今后遇到问题以后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以前也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经常认为自己很自卑,可是要让我表达因为哪些方面而自卑时,我却并讲不出来。而在行为上却很明显,比如在陌生的场合我内心紧张,害羞,从来不主动与人说话,逃避陌生社交场合等。
即便我很渴望改变自己,可是我发现只要不明确想改变自己,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自我分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时,更多的是想要逃避。
通过深入的分析自己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太弱,知识面太窄,没有核心竞争力,性格腼腆。这是我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探索到这几个方面,我就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开始有针对性努力。之后就开始对这每个方面进行细分、思考。比如学习能力弱,是因为总担心自己学不会,觉得自己记忆力差,从小不爱学习【以前固有的不合理信念】;知识面太窄,是因为很少看课外书,从小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对自己不了解,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等。
解决问题
当你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问题以后,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即便是之前你发现的很小的一个问题,只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得到解决,就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那当我发现并思考完自己的问题以后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就是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学,就一定可以学会,一遍不理解就看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其次是合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以前下班以后会找朋友喝酒、喝歌等娱乐,当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后,要么是阅读,要么是写阅读笔记,还要求自己每天写日记。从三个月看一本书,到坚持十年以后一年月看三到五本书;从总是在希望别人来帮助自己,到总是在思考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从最初的量变,到后来的质变。
人本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只要你愿意,就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