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了,怎样选专业才能月薪八万 √

原创 九边 九边 7月10日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大学选专业,很多小伙伴后台让博主赶紧写一个帖子,说说选专业的事,一小部分小伙伴是因为自己要上大学了,更多的是侄子要上大学,或者小姨子要上大学,作为一个四有青年不甘心坐在旁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比如“学计算机挺好,隔壁老王他儿子才三十岁就秃了”,再比如“金融听起来还不错,楼上大妈她闺女卖保险赚翻了”等等。

以及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在哪搞到一个梗,多次问到报考哪个专业毕业后能月薪八万,博主倒是确实见过这么高的工资,一会儿文中会提到。不过现实中很少开那么高工资,税高的受不了,一般公司都有别的玩法,把工资均摊到其他选项里,帮忙避税。

前年的这个帖子反响非常不错,我以前呆的航天院的老院士也转他们群里边去了,经过两年多的修改,问题不大了。

今天博主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选专业的事跟大家分享下,大家可以参考下,万一有用呢。当然了,你们肯定不会只看我一个人的嘛,就当我说的是一个侧面,而且文中有一些我对职业的思考,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首先我们得强调几个基本常识:

1、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和律师,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五年内就开始折腾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尤其是这年代,对未来的确定性越来越低,而且有些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根本没有匹配的工作,比如我的一个小伙伴都毕业多年了,尽管继承了他爹的洗车店现在还不错,不过他依旧长期关注人才市场的招聘启事,查看有招哲学系毕业的没。每次看到没人招哲学毕业生,就感慨家里有钱真是好,可以去读一些没卵用的专业。

说这事的意思是,如果上不了想去的专业,也别太担心,影响不大。

2、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原因一会儿讲。

3、除非那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先选学校,再选专业,你毕业两年后,基本没人问你哪个专业的,因为很多专业你说了别人也不懂,但是你说你大学名字,别人永远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你的大学找个位置放进去,比如“牛逼,名校啊”,或者“嗯,还不错,应该不是985就是211”,再或者“没咋听说过,应该和驻马店职业技术学校差不多吧”。等到工作五年之后,后续几乎不会有人关心你专业了,你的标签是由你之前工作的厂子和你的毕业学校共同组成的。

4、大学其实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基本全靠毕业后自己学,这也是为啥博主一直在说保持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这事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抗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折感。

接下来我们讲几个博主了解的比较多的,因为这些问题,博主几乎天天接触,了解不多的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我不知道别人应该也可以解答。

1

 金融

首先,咱们一定要说金融。

金融领域我了解一些,大家首先要抛弃“学金融就可以赚钱”这一荒谬理论,相比其他领域,金融领域更像是“明星圈”,我们说,世界上有两种职业,一种是呈现出明显“头部效应”,也就是这个行业里1%的人拿走了99%的钱,金融就是这么一个领域,此外还有直播行业,头部主播一晚上可以赚一辆法拉利,头部以下的主播只能是喝汤;另一种是金字塔形的,头部用户赚的是不错,但是不会拿走太多,比如码农领域,我们公司最顶尖的码农跟普通码农的收入也超不过三倍。

一方面好像是搞金融的人很多都爱历史,所以共同爱好让我认识一堆搞金融的;另一方面我哥当初就是仰慕金融领域的金领气质,名校物理专业毕业,数学牛逼的一塌糊涂,去金融领域,准备用数学搞个模型什么的,就跟华尔街那些精英似的玩交易,后来就去了国内知名的一个基金公司,然后变成了一个拉皮条的,嗯,生活就是这么惨无人道。

上两张图吧,方便大家理解:

你以为的金融从业者:

现实里绝大部分金融从业者:

当然了,我哥去拉皮条不代表他赚的不多,他的主要工作是忽悠一些有钱人去买他们公司的一些理财产品,他从中抽成,旱涝保收,合同里写的很清楚,盈亏由客户自负,他们拉皮条的要收固定的管理费。通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他成功取得了一群有钱人的信任,嗯,每年都会投,他每年就算不去线下拉皮条,收入也比那些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版本经理赚的多的多。

我问过他金融行业的事,他表示绝大部分都是拉皮条的,因为这个领域最难的事情不是怎么交易怎么赚钱,那玩意比较玄学,绝大部分交易员的交易盈利情况都赶不上大盘涨幅,剩下的交易员业绩还不如只猴,既然这样,往往基金公司会买一个组合,也就是一堆以往业绩不错的股票,放在那里慢慢涨,跟着大盘自由摇摆,基金公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拉钱,有了钱,啥都好说,实在不行可以去做配资放高利贷嘛。所以正如微博上某金融大V说的,那种金融领域的妹子们绝大部分长得跟高端会所小姐姐似的,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了他在暗示啥,虾仁诛心啊,大家不要学习他。

而且大部分银行或者金融公司招聘,招过去之后经常是在前台什么的,痛苦至极,每年都有一堆人找我说这事,当然了,博主作为社区的“知心姐夫”,也只能是听听,给不出什么合理建议。

而且这个行业是严重过剩的,我最近五年每年都会去一线招聘,因为现在国内的大厂,比如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什么的,都开始让项目Leader或者项目负责人自己去招聘,HR只负责把关,看看应聘的人有没有精神病或者会不会高压跳楼什么的,所以博主这样的技术相关领域的就得去招聘,招聘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海龟”太特么多了。软件行业海龟都多,金融行业那简直是乌央乌央。

可能是拜前些年对海龟的无底线崇拜,大批在国内都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被送到了海外去深造,这些人严重拉低了海归含金量,学成归国要建设祖国的时候,发现有些过量了。而且早期的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农民企业家,看不懂留学生的学历含金量,搞盲目崇拜。

最近几年HR基本都是专业化了,小公司我不知道,你去大厂的HR部门看看,到处都是一堆留学归来的Linda和Abby,事实上留学生回国干HR已经是行业惯例了。

这些人最了解留学生,而且娓娓道来,有次吃饭,一个叫Jade的小姐姐跟我们普及了哪些大学是可以直接花钱上,哪些大学每年不咋招人,只收有钱人,哪些大学普通人无论如何也上不起等等,把我们几个土鳖听的一愣一愣,毕竟我们这些土鳖十万以内就可以把大学读完,有人甚至跟刘某东一样,没带钱就去上大学,人家留学生要花几百万,你们感受下。

一句话总结,英联邦的毕业生整体优势非常低,北美的相对较高。英联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大家去的时候仔细考虑下。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很明显,再过五六年,会更加明显。

为啥扯留学生那里去了呢?因为这些年去海外留学的10个里有7个学的是金融,而金融行业整体需求量并不高,而且跟周期有关,你们感受下。

金融说到这里,如果你家里条件好,并且对这个职业心里有数,再去报考,如果家境一般,以为学了金融就可以赚钱,我劝你啊,尽快放弃幻想轻装上阵,有助于身心健康。

2

大城市

说说为啥我经常说年轻人争取去大城市呢,结合这两天的新闻大家也都感觉到了,那些小地方,盘根错节,很有可能校长和公安局长都是一家子,相互提携,相互包庇,不管做啥事都得找人。

当然了,博主这样的成年人不会无聊到感慨社会怎么这么黑暗,我是说,小地方本质还是前现代社会,人情社会,不像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相互之间遵守简单规则,反而相处容易的多。不过也有个问题,如果在大城市将来混不下去,回到小地方,会过得略痛苦。

之前总有神经病感慨大城市里邻居之间比较冷漠。拜托,这样才是正常社会好不好,村里那种互相都认识,天天互相打探流言蜚语,每走几步就得跟人打招呼才特么烦人。

这时候肯定有小伙伴要问了,大城市房价高怎么办?

其实吧,不要太在意,大城市房价高主要是有人抬,繁荣赋予了一堆砖头以价值,偏远山区,索马里,委内瑞拉的房价并不高,你也不会去买,所以房价并不是实体的,它是繁荣本身。

你如果竞争力能跟得上大城市,自然能买得起,这个不是鸡汤,懂的人自然懂。而且收入曲线不是线性的,干着干着会有一个跳跃,如果没有,也保持平常心吧,咱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试试不行就算了。

美国人经常说“give a shoot”,也就是“打了一枪”,或者“尝试过”,一枪没开是遗憾,开了没打中就拉倒了,纠结也没用。我们尽量避免自己成了那种一辈子没做过艰难决定,没冒过险的人,就可以了。

而且我们总说,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思考问题,少用“平均”这个说法,多用“二八定律”,比如中国人平均收入xxx,脑子不好的第一反应是还不如非洲,接受过教育的人第一反应是卧槽,前三亿人接近欧美了啊。

如果三亿没有接近欧美,那三亿再来一次“二八定律”,这六千万妥妥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了,正好欧美大国人口也就是这个级别,六七千万人,正好是一线城市人口,嗯,去一线就是出国

而且吧,我这些年海外没少跑,个人感觉北京上海比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强太多,要活力有活力,要创新有创新,只是严重被低估了。

3

 咱们再说码农

先说一句,码农里有将近一半不是计算机或者软件出身的,很多都是自动化机械什么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大学没读计算机,将来去做计算机相关的,也不别扭。

事实上你学啥的去做计算机都不别扭,我见过最奇葩的一个,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业余编码很厉害,比专业的都厉害(大部分专业学计算机的学生也非常矬,大家不要以为计算机专业的读了四年级就很厉害,其实绝大部分四年都没写一万行代码),后来公司去招聘,他非要试试,后来面试官打了个电话,领导给批了他就进来了。

说这事还是要强调,不要自我设限,你可以做成很多事,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时间投入不足

其次再说下工资。工资高主要是集中在互联网大厂中,这些厂子都财大气粗,所以工资高,此外还有一些刚融到资的,这类企业现在不明显了,2017年的时候工资高到离谱,我招聘过一个货,转眼就被一家新公司以月薪八万抢去做区块链了,后来市场上突然没钱了,倒闭了一堆企业,刚才说的那小子也失业了,年初还在联系我有别的职位没,不知道现在咋样了,刚才给他发消息没鸟我,估计是觉得我要嘲笑他。

估计今后很多年都不会出现这种大井喷了。

但是高工资没了,不代表工资不高,码农这种智力密集而且有一定门槛的行业,注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太低。而且大家肯定有个纳闷地方,那么多人去学码农,会不会饱和?

饱和倒是也够呛,而且码农里也区分三六九等,饱和之后可能会拉低整体的工资,不过优秀的程序员依旧可以去好的厂子里继续卖。

而且每年写那么多代码,代码这玩意就跟中午吃剩下的剩饭一样,放久了就发霉,如果没人维护,产品很快就没法用了,这也是为啥我说将来代码会越来越多,需要的码农也越来越多。至于人工智能,听听得了,如果你现在就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你,所以干啥都虚,那你趁早别干了,不等人工智能取代你,你周围的人就把你给取代了。

此外很多小伙伴问我将来去做网络工程师,加入华某为,“黄沙百战穿金甲”,怎么样?

菊厂我恰好了解一些,就现在的情况,说实话不是特别好,这些年华某为通过“黑寡妇”策略,也就是通过极端压低通信设备和服务的价格,让友商混不下去,基本上干翻了所有对手,并且在技术和储备上遥遥领先,啥意思呢?你如果通信行业毕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某为,但是某为现在路由器领域正在把研发内部转到手机那边去,内部路由器研发其实是过剩的。我说这个,大家参考下。

我们继续放几张图,大家感受下:

你以为的通信工程师:

真实的通信工程师:

而且这个第二张照片并没有瞎说,国家级通信网络复杂极了,每台设备都有上亿行代码,而且包括几十个厂商的,出现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混沌性和随机性,经常出现不知道它为啥坏了,不知道为啥又自己好了,所以各国都经常想一些办法,来增加网络稳定性,很多国家都有给服务器开光的习惯。

再说下经济历史。

很多小伙伴说看博主写历史经济很有意思,将来去读这专业好不好?

经济先放下,历史非常不建议,喜欢历史的话跟博主一样业余研究就可以了,不然大概率一毕业就失业,而且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没有自夸的意思,喜欢历史的人大概率显得挺博学,但是学历史的人都非常拧巴,一开口满嘴大词,不知道他们在说啥。

至于经济学,参考金融学。从我接触的人来看,经济金融知识真起作用的地方,主要是写财经类文章那伙人,因为那些复杂的金融用语只有在吹牛逼时候才有用,真实世界金融业主要是谈项目,谈分红,忽悠别人入股,你扯那些术语,你的客户也就是那些有钱人或者企业家,他们又不懂经济学更不懂金融。想学金融赚钱你还不如去学会计。

再说下医生和律师,律师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也不知道,身边律师不少,不过一直没弄清楚他们在忙啥,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好不好混。

医生的话,我在微博做过调查,几乎所有学了医的小伙伴都反映自己忙的离谱还不赚钱,不建议其他小伙伴加入,甚至有类似“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等过激言论。不过我这些年在海外没少呆,明显感觉到一件事,就是我国是政府通过压迫医生行业来给老百姓发福利,我国医疗比较便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生待遇低,如果像美国那样玩,医生高门槛高收入,贵到你怀疑人生。

其实大家去过美国就有感觉,那边的医生都是金领,爽的不得了,我之前提到过,认识一个美国牙医,家里竟然有个小飞机,着实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美国牙医能赚这么多的有很多。医生在美国是卖高端服务的,我有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走上这条路,反正我会建议我的娃去学医学法律。不过只是猜想,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吧。

而且医生和律师跟码农有个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工资一样,但是前边那俩更有社会地位一些,地位这东西大家得慢慢体会。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说了,博主你能不能不拐弯抹角,能不能一句话概括下?

其实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家有钱,选啥都没问题,你甚至可以去学经济学,如果希望人生更有挑战一些,可以去学哲学嘛。

但是如果跟博主一样,出身比较普通,建议往技术层面靠,这样有这么几个好处:

首先,技术是相通的,而且心里也不惧,学了自动化分分钟转计算机,计算机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去链家卖房,但是如果不是技术出身,想去做技术,心里就有点虚。这也是为啥他们学数学的人转行比较容易,尽管我经常说月薪两三万的码农只用得着初中数学,主要是他们心里不惧。而且转行也容易,某些文章的大佬是妇科医生出身。

其次,学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精神病,别笑,没瞎说,一般长期不干技术,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错觉,学了技术,知道随便一个小问题都可以让人折腾好几个通宵,人多多少少会谦恭一些,开始意识到社会比较复杂,而不是天天批评社会这不正常那又不对,一切都是体制问题,等等,毕竟大家基本都讨厌屁也不会还目空一切的精神病。博主自己就是通过技术治好了这个病。

最后,学了技术容易找工作,骑驴找马嘛,玩过《绝地求生》的小伙伴都知道,有时候着急找辆车,跑断腿都找不到,但是一旦先找辆车,哪怕是个破摩托,很快就可以找到别的车,有了车之后就能发现到处是车。把握住一个大机会之后,人生到处是机会。

文末,今天正好看到一个帖子,说2017年大学生毕业后的薪酬,呃,是不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高?

而且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这是2017年的,现在是不是好很多,事实上2017年正好是烈火烹油那一年,去年就出现明显的降温,今年估计更明显。

当然了,放这个图的意思是大家不要被社会上各种猎奇的新闻给迷惑了双眼,现在远远没到“月薪一万活不下去”那种地步,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抬头随时关注趋势,毕竟,坐在潮头,奋斗一年顶十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