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采参人的足迹
长白山人参采参人的足迹
淘金、采参、伐木放排,是长白山旧时的三大行帮,其中尤以采参历史最久,人数亦最多。清代,一直以发放票照的方式对人参实行专采专卖,乾隆年间,一年发放票照多时达一万余张,朝廷一年所获人参达几万斤。票有定额,大棵人参必须按例纳贡,小枝人参方可领照售卖。私采者则称“偷山”,偷山之人,每年则无可计其数,吉林将军衙门在乾隆末年的一次搜山中,便驱赶出偷山者5000多人。这些采参者,大都是闯关东的流民,一支队伍,三五七九人,多寡不等,生张熟李,南腔北调,荒莽之中,必须同心同力,克服自然的凶险。最怕是见财起意,临难而逃……因此在众多人参故事传说中,也就颇多奇情侠胆、大勇大义之事,在随处潜伏着险情凶象的高山大岭间,那就是温暖生命的灯火。
有孙良者,与朋友结伙进山采参,途中朋友失散,孙良舍身相寻,七天后绝粮而死,今人考订,孙良人为真有,事乃实存。这位山东莱阳人的英雄义举,并非杜撰,采参人尊其为采参行的祖师爷老把头,遽尔成神,每在冥冥之中显灵护持采参人,方才有了传说的迷离意蕴。
日月交驰,岁月演替,传说不老。这些故事,应该就是长白山采参人民间文本的叙事史诗。
今天,长白山中采参人踏出的草径,有一些也还依稀可辨。
他们的足迹消失了,可是喊山的遗响隐隐可闻……
这里,衍生了几近原始宗教的采参习俗,演绎出无数的故事传说,也演化出一批与大地山河同生不朽的地名,如靖宇县蒙江之滨的八宝栏子村,是因清代有闯关东人在那里采得八棵大参,一带野岭荒沟,此后渐渐人烟辐辏。桦甸市老金厂乡的棒槌营子,是因清末有淘金王韩边外在此栽种人参,人聚而成营,可见其规模。另外,又有采集木耳山珍的“采营”,伐木的“木营”。
禁忌如风,传说如歌,地名如碑铭。它们根连枝结,云缠雨牵,共同结构了长白山人参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