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教发展简史
江西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山水空灵,成为宗教文化滋生繁衍的一方沃土。道教在江西发展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江西山川秀美,是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道教圣迹遍布全境,道教宗派迭起,名人辈出在江南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汉时期江西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早期道教活动,永元二年,张道陵来到鹰潭龙虎山筑坛炼丹,讲经传道,后在四川鹄鸣山创立并传播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东汉末年,第4代天师张盛,从四川来到龙虎山定居,创立天师道龙虎宗,登坛传箓,世代承袭。龙虎山因张道陵创教炼丹而闻名,其曾孙张盛来龙虎山定居,世袭天师道,被称为道教祖庭。
鹰潭龙虎山道气长存太极石碑
鹰潭龙虎山天师府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继续发展外,江西出现了葛玄,许逊,陆修静等著名道教人物及其创立的道教宗派。三国时期,著名道教人物葛玄来到铅(yan)山县葛仙山传教,在江西许多地方留下足迹。晋代许逊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善于治水看病。后来许逊隐居南昌逍遥山(今西山)修道,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乡人敬重。相传许逊得道后全家42口拔宅飞升,此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宋代徐逊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所以后人称之为许真君。南宋绍兴年间又被奉为教主,后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万寿宫,都是祭祀许逊的南昌人,称许逊为“福祖”,在民间影响极大。
南昌万寿宫
东晋升平年间,炼丹术士,道教理论家葛洪来到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使三清山成为道教名山。葛洪撰写的《抱朴子·内篇》,具体记载了炼丹的方法,为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东晋末年葛巢甫,创立道教灵宝派,因传葛玄曾在樟树阁皂山修道成仙,所以灵宝派以阁皂山为本山。葛巢甫在其编撰的灵宝经中,还首次列出上至原始天尊下至葛玄族嗣的传经系统。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陆修静,在庐山隐居修道。陆修静广泛收集历代道教著作,编写了中国最早的道教大丛书,《三洞经书目录》,即《道藏》。同时他还继承张道陵等人的主张,吸收儒家封建宗法和礼教思想,制定道教斋戒与仪范,并撰斋戒仪范100余卷,以为典式。后来陆修静的再传弟子,陶弘景,又在江苏创立天师道茅山派,从而使得天师道一分为三:龙虎山正一派,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
上饶三清山三清宫
唐代江西道教继续发展,出现华阳真人施肩吾。庐山佛手岩也因为道教传奇人物吕洞宾的关系而成为道教圣地。北宋末年,南丰道士王文卿创立道教神霄派。南宋时江西有著名道士刘烈、雷思齐等人较具影响力。宋末元初,全真道从湖北武当山传入江西武宁太平山,道士章哲创立全真道广惠派,后来传教范围逐渐扩展到江西全境。
元代江西著名道士陈致虚发挥全真道“道释同阐,仙佛合证”的传统,统一了全真道南北宗,并著有《金丹大要》,成为全真道在南方的代表人物。明代前期,江西道教进一步发展,涌现赵宜真,刘渊然,邵元杰等著名道士。其中上清宫道士邵元杰,在嘉靖年间官拜礼部尚书,地位显赫。明中期以后,江西道教开始走下坡路,灵宝派、净明派、神霄派相继并入天师派正一道,与全真道并立而行。清代统治者宣布,喇嘛教中的黄教为国教,使得江西道教进一步衰弱。近现代由于时局动乱等原因,江西道教更是一蹶不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江西道教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