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又到一年麦收时
【作者简介】
薛军虎,男,1963年7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副主任医师职称,现任武功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省《生殖与健康》杂志编委,县八届政协委员,市、县作协会员,先后在《中国人口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陕西卫生报》《健康导报》《陕西中医药》《陕西中医学院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生殖与健康》等杂志发表论文、散文五十多篇,在全省生殖健康研讨会交流论文十多篇,并被省生殖健康论文集收编。
每年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忙种”,也就是关中平原收割麦子的关键时期,我今年没有像往年那样激动、向往和牵心,因为家里的地大部分被县上统一集体耕作,并在我村建立了粮种繁育基地,加之近年的大型机械化收割机作务,一天最多三天,金黄色的麦浪一夜之间 变成齐刷刷的麦茬地,随之,全村一马平川的黄土地显形,收割任务到种子下地全面结束,现在农民群众也享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福了。
七十年代生产队集体耕种,每家只有少量的自留地,生产队组织社员、麦客收割,运送到大场,在组织有经验的老农上摞,前后一个月至40天才能结束,遇到阴雨天,麦发芽,发黑,作务不细,土地贫薄,施肥不足,亩产量低,社员群众一年辛苦劳作,到头来每家每户分粮少,农民多年粮食不够吃。过去农忙有“绣女也要下床”之说,意思是大忙天绣女也要下地干活,我们小朋友,红领巾少先队员就在生产队的麦场上站岗放哨,防止有坏人点火破坏,同时,老师组织我们拾麦,每斤两分钱或记1分工,是给家里生活的小小添补,大家乐的不得了,捡麦积极性很高。
八十年代,土地分包到户后,开始也是自己收割为主,部分家庭叫麦客收割,自己运送到场,然后摞起麦垛,在分次摊开,用手托、四轮拖拉机碾麦,再扬场出麦;逐渐变为用脱粒机就相对省事,有钱的人家购买脱粒机不用摞麦,割一点用脱粒机打一点,轻而快,不用等候拖拉机了,大约一周左右就结束了三夏战斗,由于耕种精细,管理到位,施肥浇水及时,亩产量高,颗粒饱满,农民的温饱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九十年代,家里有十二亩多地,望着父母在夏季收麦时的辛苦,加之天气炎热,十分心痛,特别是父亲年过七旬仍战斗在三夏第一线,比我们年轻人还有劲,母亲在家里做好全家近10人的饭,也十分累,他们因劳苦而自豪。父亲因是六十年代精减回家的老干部,对农活不是很精通,有时摞的麦垛容易偏向而倒塌,常常重新翻手堆摞,特别是夜间,大白雨天加班堆摞,心急雨大,常常很难摞好,人被雨水淋透,但还是和老人家一起干到底,三个姐家的外甥都因过度劳累而躺一地,时而为劳动而欢乐有趣。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我半夜三更起来从县城叫回了割麦机,在村子被群众围的水泄不通,都想提前收割,特别是天阴季节,大家都很着急,我会告诉大家,按片一家一家进行,不得将客人的机子乱指挥,不得为难人家,不得无理取闹,告诉哥哥协调好,安排好,谁表现不好,就不给他家割,收割程序井井有条,客人就住在我家,吃在我家,这样,户县蒋村镇大 叔的割麦机 连续三年来我村割麦,既方便村群众,也为客人挣了钱,客人非常感谢,一直和我联系着,我也非常欣慰,既帮家里及村群众收了麦子,减轻劳作强度,又为客人挣了钱,确实给我们帮了大忙。
如今的农民,也没有过去那样的苦和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住着小楼房,户户吃上自来水,浇地用暗管机井水,夏秋收割季节联合收割机地头等候,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老人妇女经营几亩地,老人有补助,地亩有补贴,日子一家比一家红火,比城里人过得更舒心,更优越,都是党的改革开放惠民政策好,家家户户、个个人人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