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悲观,他却乐观豁达写诗劝慰,一写就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晚年身体很不好,比较悲观,68岁那年,他得了中风,几个月下不来床。一直跟随着他,也是他最疼爱的两个侍女樊素和小蛮也离开了他。为此,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别柳枝》
写的就是这件事,虽然是他放走的,但是在他心里,还是感觉到了世态炎凉。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觉得这两个姑娘是不应该离开他的。生病,寂寞,导致他晚年很悲观。
白居易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禹锡,也是非常出名的诗人,这个人的仕途遭遇都不如白居易。他跟刘备是同宗,都是中山靖王之后。刘禹锡在公元805年被贬出京,直到23后才又回到京都,原先跟他一起混的人,其才能比他差了不知多少,都做了大官。就在这一年,两位大诗人在扬州相遇了,喝了场小酒。
文人喝酒,不酸是不可能的,所以,酒桌上,白居易就写了一首诗赠给刘禹锡,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拿过酒杯,斟满酒,一起痛饮,筷子击打盘儿,我们一起吟唱。你的诗才堪称国手又能怎么样,命运压着你还是无可奈何。跟你一起混的都风光无限成了达官显贵,只有你长久寂寞。满朝的官员都如愿以偿,你却在遥远的地方蹉跎岁月。才高会被才名所累也能理解,但是二十三年啊,也损失也太大太多了。
从诗中能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遭遇的惋惜和伤感,虽然不是自己,但也有切肤之痛。为了答谢白居易,刘禹锡也答谢了一首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好凄凉之地,二十三年我默默在那里为官。现在我回来了,回来时已经是物是人非。我感觉自己就像烂柯之人,独自吹奏着笛赋,一个人也是常常惆怅不已。
但是,沉舟侧畔,我看到的是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我见到了一片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今日听你高歌一曲,凭借着这杯酒,我精神焕发,没有什么可伤感的。
好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精神,任何困难艰苦都不能打倒这一点人。一句千古名言,就这样横空出世了,流传至今,无数人用来励志,引用到文章中。
这次两位大诗人的唱和,两人也还都没老,但是白居易已经有了伤感之情。后来,真正的老了,这两老头又遇到了一起。又是白居易先写了首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咏老赠梦得 》
这次是专门感叹老了的,我跟你都老了,自己问问,老了是什么样的。眼睛不行了,睡觉也不一样了,早上头发都不想梳了。有时拄着拐杖出门,有时整天窝在家里。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根本就不想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小字的书也不看了,根本就看不见。也就看重故人的感情,只有闲谈的兴趣了,别的什么也做不了了。唉,老了,老了,没用了。
看了白居易的诗,刘禹锡当然也得来一首: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先不看别的,就看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原来这千古名句,出在这里啊,这刘诗人,也太会写了。如果就拿这两首来跟白居易比较,白居易还真玩不过他。不管是艺术水平,还是思想境界,都比白居易高了一大截。
是的,人老了,确实不行了,身子瘦了,头发稀少了,书也不能看了,各种毛病都来了。但是,这个“但是”,刘禹锡是拉长了声调说的,老了也不是没有长处的,你看,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经历就是财富啊,不是吗?最后可以说是高亢的唱出来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曹操的诗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后,请我们所有的老人家都一齐来朗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