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风情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此行看了永定县高北土楼群和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田螺坑土楼群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俗称“四菜一汤”,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和三座圆形土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组合而成,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美国中情局误判为大型核基地,这个误会使其名扬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称其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日本建筑学家称之为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此行向导就住在振昌楼里,我的午餐是在她家吃的。
裕昌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这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途中听说这里离永定土楼只有4公里,临时决定拐道前往永定的高北土楼群。号称土楼王的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结构复杂。承启楼西侧的侨福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侨福楼结构相对简单,楼内空阔只有最外层的一圈。
回到南靖的河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落。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年—1553年)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年—1972年)的落成,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从观景台可见土楼群全貌。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
去云水谣路上,顺路到顺裕楼。这是国内最大的圆形土楼建筑,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云水谣的怀远楼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取名为“斯是室”,两联书为“斯堂讵为游观祈计敦书开耳目,是宝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
云水谣的和贵楼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尚未开发的翠美楼。
塔下村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是客家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福建土楼历史演变和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建造技术的重要实例。塔下村土楼沿河而建,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其中,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似太极,塔下村因此被誉为“太极水乡”。
因一部电影而闻名,并由长教改名为云水谣。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为看日出,住在溪边民宿。下了一夜的雨虽然停了,但太阳还是被云遮住。
沿途田园风光。这是水果之乡,看到香蕉、桔子、柚子、甘蔗…
客家人也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