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峰:京剧唱高音的主要技巧——混声(四)混声唱法练习

(四)混声唱法练习

在保持前面所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用少许的气息与“偷咽哈欠”状态、以平常“叹气”的感觉,用“轻声”找到“假声”,然后在“假声”的状态中,可用键盘乐器或校音器上的2为1(do)音,体验一下真声与假声的发声感觉,感觉在唱假声时,声带是边缘振动,与此同时,并在意念上保持发该音下面的“低八度”的这个音的真声去唱(如心,即在意念上想着d)。此时的气息支点低下,腰腹部形成气息对抗,从而使喉头稳定。气息有向外“叹着唱”的感觉,唱假声时,声音小声嘘飘着唱,像吹玻璃瓶声响一样的蜂窝状感觉,记住并保持这种假声感觉上的声带边缘(局部)振动的感觉,随即在这个“状态”或“位置”上唱“真声”,用“假声”的状态把真声带出来并将其扩大,将所有的字、音都放在这个“假声状态”来,用真声演唱。这种状态就是在真嗓里混入假嗓了,即混合声音,所发出的声音是轻柔、悬浮在头顶的高音。也就是说,混声的问题在于真声要在假声的位置上唱,也可以说是假声位置上的真声演唱。

假嗓的发声感觉其实就是一种声门漏气,是声带边缘或局部振动产生的,是用叹气发声的感觉轻轻地将声门吹开,吹出来的一种虚飘的声音,在发声时,记住这种“声门被吹开”的状态是比较容易找到混声感觉的。这种唱法有人称之为“半嗓”、“轻声”,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嘘飘的真声”。

这种方法要多做练习,慢慢感悟。找到混声感觉后便可作从中声区到高声区

的练习,如有条件可作半音上下模进的练习,高声区的这些高音,在京剧演唱中如用1=F调(六字调)唱一段唱腔,这些高音就基本都在里面了。继而再发展超高声区的

当这种假声找到并唱稳定了之后,就可以在已找到的假声位置上,逐渐增加力度与真声的成分,并放大成有假声渗人的真声。例:

做上曲练习时,也可先从高音以自己假嗓最高的音起,再向下练习,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练习时,也可以“真声变假声,假声变真声”这样交叉练习。开始练习,有的人不一定习惯,一下子难以将混声放大,这个过程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会慢慢地掌握的。

在假声位置上的唱真声,一段时间后,真声会出现一种阻碍头声出现的因素,即开始练习时,声音进入到头腔并不是很顺畅,其反抗力开始会很强,通过练习,反抗力会消失,头声也就会随之出现,当这头声出现时,就证明带假声的真声已经获得。

大嗓(真声)在唱低音时,采用那种“叹气唱”的状态,其实就是声带不是全部振动,而是局部振动的感觉,也就是渗入了一定比例的假嗓成分了。这说明在低音时,也需要混入一定比例假嗓成分,只不过混人假嗓成分比唱高音时要少。

只要在发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息支持、喉头稳定、声音的高位置、在假声状态上唱真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混声是不难找到的。

小嗓(假嗓)在唱中、低音时需要渗入一定比例的真声(即在演唱的同时,在意念上想一想日常讲话状态、将锁骨放松的感觉),只不过在唱中音时的假声比例比唱低音时大一些,而在唱高音时,其本身就是混合发展的真、假声,所以唱高音就容易些。这种唱法体现了从重机能为主,轻机能为辅,向以轻机能为主,重机能为辅的方向转化的一个过程。

所以,在京剧演唱时,从理性上理解混声的道理,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真、假声的比例不合适,不但会出现“卡壳、破裂”,高音唱不上,低音唱不出,同时也会影响到音色的质量大打折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