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手绘封上的西塘

聞鍾記郵(3776)手绘封上的西塘

在集邮圈中有很多集邮者喜欢收集手绘封,这种信封有的是名家所绘,有的是草根执笔,无论是哪一种,展示在信封上的这些微型绘画,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邮票或者集邮的元素。多年之前,有幸结识了著名邮票设计家杨文清先生,得到了一枚杨先生现场绘就的小信封,只是当时不知道这样的的信封的价值。
今年春节过后,收到了许多朋友寄给我的邮件,其中有一枚实寄封很有意思,这是2月5日从西塘寄出的,17日寄达,正好跨越了一个春节假期。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信封的左下角是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很喜欢这种绘画风格,邻水而居的小楼,高架的石桥,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那行题字看,这里是西塘的风景。
西塘位于江浙沪交接的嘉善县,古称斜塘,是一座超过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吴根越角”“越角人家”的称谓。西塘与其他水乡的不同之处在于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总长近千米。我收到的信封上,描绘的就是廊棚。
细细品味信封上的西塘,仿佛让人感觉到“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水乡风情画。从实话封的文字上看,这幅画也是为了响应国家今年提出的“就地过年”的号召。因为新冠疫情,春节期间国家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号召,减少人员流动,不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36年。集邮写作20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

(0)

相关推荐

  • [转载][手绘信封]常州著名书画家李建军老师的精品手绘封,答应送给我啦!

    请大家来点评一下,常州著名书画家李建军老师的一枚自上海寄台湾索风景戳退回常州手绘信封的综合"邮画"效果,看看画与邮的匹配是否恰当,画作欣赏后点赞就是了.我不否认给不集邮的李老师有过 ...

  • 聞鍾記郵 | 特别的封特别的事

    聞鍾記郵(3712)特别的封特别的事 上月见到了王剑智先生,赠我一枚实寄封.当时没有仔细观察,随手夹到一本书中了.因为邮友间互赠封片很常见,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邮品.近日随手翻阅蚁健先生赠我的书,又见到 ...

  • 聞鍾記郵 | 王家有喜事 封从婺源来

    聞鍾記郵(3901)王家有喜事 封从婺源来 大约1个月前,光珉兄在微信中留言,他升级当爷爷了.在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为他高兴,因为他升级,我也跟着升级.算来与光珉兄相识也有十几年来,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写博 ...

  • 聞鍾記郵 | 再说退回邮件上邮戳那点事

    聞鍾記郵(3984)再说退回邮件上邮戳那点事 昨天写下两弹一星纪念馆退回封之后,陈波老师指正了其中的几点"硬伤",其一是信封正面只写了日本,并没有详细的名址,日本邮政无法投递.其二 ...

  • 聞鍾記郵 | 戳中趣话之西梆子市街

    聞鍾記郵(3179)戳中趣话之西梆子市街 游走一座城市,不只是为这座城市的过去的辉煌而骄傲,还要为这座城市的现在和将来点赞.中国的城建史超过3000年,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总会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就 ...

  • 聞鍾記郵 | 戳中趣话之西梆子

    聞鍾記郵(3521)戳中趣话之西梆子 收到了范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那邮戳很是有意思,这枚明信片上从西安市西梆子邮局寄出.于是对这枚明信片的兴趣一下就转移到了邮戳上,查阅资料才知道,邮戳上的" ...

  • 聞鍾記郵 | 邮票上的核心价值观

    聞鍾記郵(1912)邮票上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 ...

  • 聞鍾記郵 | 郭守敬登上香港邮票

    聞鍾記郵(1918)郭守敬登上香港邮票 临近2015年末,对于小城的人来说,又一件惊喜的事情,邢台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和他创制的简仪与张衡.祖冲之.李时珍共同登上了香港邮票,这是香港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 ...

  • 聞鍾記郵 | 猴戳猴封迎

    聞鍾記郵(1939)猴戳猴封迎猴年 对于中国来说,2016年元旦的到来,不代表农历猴年的到来.从中国传统干支记年来说,2016年2月8日才正式迎来中国的丙申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生肖的崇拜历史久远,正 ...

  • 聞鍾記郵 | 封片戳简贺新春

    热闹一时的春节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度过,逐渐恢复平静了,留下的是回忆.这种回忆是多重的,有影像.有照片,还有明信片. 对于明信片,更喜欢那些亲手写上的.也许会有人讲,明信片,都什么年代了?这是由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