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跨年惊喜!豆瓣8.5,大师经典美到窒息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大师宫崎骏的一部作品上映了。
本片也成为继《龙猫》《千与千寻》后,宫崎骏第三部在中国内陆公映的作品。
近80岁高龄的老爷子还专门为中国的观众写下新年寄语。
跨年夜,十点君选择了用这部动画度过。
新年的第一天,跟大家再好好聊聊这部——
本片脱胎于家喻户晓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没有《幽灵公主》那样沉重的环保主题,没有《千与千寻》那样庞杂的信息和紧张刺激的展开,也没有《哈尔的移动城堡》那样波澜壮阔的场面和荡气回肠的爱情。
宫崎骏笔下的“人鱼公主”褪去了原作里的宗教色彩,变成了一场简单纯真的孩童大冒险。
宗介是个五岁的小男孩,住在海滨小镇一座山崖上面海的房子里。
他的妈妈理莎在当地的养老院工作,爸爸耕一长期出海离家。
一天,在山崖下岩石密布的海滩上玩耍时,宗介捡到一只被困在玻璃瓶里的金鱼。
宗介把她救回,起名叫波妞,养在一个绿色的塑胶水桶里。
并对波妞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她。
波妞其实是家住深海的金鱼公主,宗介在救波妞的时候弄坏了手指,波妞舔了一下他流血的伤口。
伤口立即愈合了,而波妞也因为舔了人类血迹而变成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
波妞的爸爸藤本是一个住在深海里的魔法师,他不顾波妞的意思,想逼著她回到大海里。
但想作为人类留在宗介身边的波妞心意已决,她不仅离家出走,还把父亲珍藏的“生命之水”倒到海水里。
于是,海平面上升,巨大海浪吞噬了宗介住的小镇,镇上的居民都受到了波及。
因为生命之水的作用,地球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天上的卫星开始坠落,月球也离得越来越近,人类能否躲过这次危机?而波妞最终会变成人类,还是化为海里的泡沫?
想知道的话,就去影院重温吧。
本作是宫崎骏自1988年的《龙猫》后,再次将受众群面向最年轻的小观众,核心理念就是要让5岁的小孩都能看懂。
大师离开了他熟知的天空云朵,转而投入了碧蓝深邃的大海。
在本片中,与海有关的场面占了近80%,宫崎骏对于海水和海浪的表现格外用心,亲自绘制了片中所有的波浪。
为找出最好的呈现手法,他仔细观察暴风雨中的大海,捕捉揣摩波涛的变幻形式。
而这样充满活力的线条唯有用手绘才能达到宫崎骏的预期,所以本片没有采用电脑CG作画,全部使用手绘。
近70位原画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绘制了约17万张画稿,这个工作量是《千与千寻》的1.5倍。
宫崎骏在本片开工前曾到英国的泰特美术馆参观,欣赏了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的《奥菲丽亚》,画作浓郁绚丽的观感对宫崎骏造成了很强烈的冲击。
这些都体现在了本作当中,在绘制波妞妈妈的镜头时,充满油画质感,带有浓浓的暖意和强烈的感官刺激。
除了视觉风格的探索,大师在细节之处依旧追求极致。
对于美食的绘制算是大师的拿手好戏,以往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让人食指大动的镜头。
本片也不例外,理莎在片中给宗介和波妞做拉面,面上还有半个蛋和两片火腿肉。
最爱火腿的波妞,迫不及待用手抓起来就吃。
最开始原画师绘制的是波妞抓起上面的那片火腿吃。
后来经过导演的修正后,改成了抓起下面的一片火腿,因为下面的那片贴著面汤会比较烫,更贴近之后情节的反应。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体现出宫崎作品的不凡之处。
很多观众都知道,宗介的原型其实就是宫崎骏长子,5岁时的宫崎吾郎。
之前父子二人曾在制作《地海战记》时因理念不同发生冲突,之后二人就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就像本片中一直离家出海,对亲人疏于照料的爸爸耕一那样。
《崖上的波妞》可说是宫崎骏的亲情反省之作。
不同于大部分的日本电影,本片中父母与宗介之间都是直呼名字,这在长幼鲜明、敬语使用严格的日本是相当罕见的。
“父亲、母亲”这样的称呼也几乎没怎么出现,这样刻意的隐而不见恰恰是宫崎骏想抽离父母威仪的作法,
片中的两位父亲一个常年不在家造成父子关系的疏离,虽然是以工作为重,但“抛妻弃子”的行为不能算是美满家庭好父亲的榜样;
另一个曾为人类但现在却痛恨人类,他限制波妞对人类的爱慕,他将女儿关在巨大的水泡中,看似保护,实为限制。
这两个形象叠加在一起,可不就是宫崎骏本骏嘛。
本片就是父亲送给儿子的一份和解书。
不仅反省沉溺工作难以自拔,还向儿子表示自己对他的干涉是出于关爱,但不想却因为爱之切而带来压力。
父母称谓的消失意指承认吾郎已经长大,也会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儿子。
影片的最后,藤木跟小男孩握手言和,宫崎骏也希望吾郎能握住自己的手,忘了曾经的不快。
十点君最喜欢的还有结尾的演职员名单。
名单中没有职务,所有参与本片制作的人员,名字都按照日语假名的顺序排列。
大投资者人和小临时工全部一视同仁。
你看不出谁是导演谁是编剧,甚至连三只经常在吉卜力工作室附近出没的流浪猫,也名列其中。
没有长幼尊卑,只剩对本片的热爱和付出。
返璞归真,去除一切权威和杂质,只留一片完完全全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