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民间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偏方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机是肝阳亢盛,风动化火,迫血妄行,络破血溢,血溢成瘀。
桂枝茯苓丸加减方
【药物组成】桂枝10g,茯苓、赤芍、牛膝各20g,牡丹皮15g,桃仁10g,大黄(后下)8~15g,黄芪30~45g,鲜竹沥1~3支(分2次冲服)。
【药物加减:舌象显示伤阴时加生地黄20~45g
【适用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2~4次服。20天为个疗程。并配合常规西药治疗。
解读: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死亡率较高,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中的牡丹皮、赤芍、桃仁均为活血化瘀之良药;桂枝有通经活络之功;茯苓健脾渗湿,又可顾护正气;牛膝化瘀通络;新口鲜竹沥清热涤痰开窍;大黄通下清上,兼化瘀泻火、醒神开窍等多种功效,在中风治疗中常发挥重要作用;黄芪益气通络,且补而不滞,与活血化瘀药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
高血压清汤
【药物组成】水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大黄、黄芩、大枣。(原方无药量请咨询医师后确定使用)
药物加减:兼痰热腑实者,加金银花、瓜蒌、桔梗;兼风痰上扰者,加僵蚕、熟附子;兼肝阳上亢者,加菊花、夏枯草
【适用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T脑扫描血肿量在30~90m,均为基底节区出血。
【用药方法】发病后24小时内采用血肿腔钻孔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中药汤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于术后次日口服或鼻饲,连服10天。并配合常规治疗:①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定时翻身,预防褥疮;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对呼吸不畅者及时做气管切开;③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每天2~3次脱水降颅内压;④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伴吞咽困难者早期即鼻饲;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⑥控制血压在较稳定的范围内;⑦1周后行功能锻炼及高压氧治疗。
解读: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神昏等范畴。本病的病机为瘀血阻滞脑络。治以活血逐瘀、消肿开窍之法。逐瘀消肿汤是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成。方中的水蛭破血散瘀消肿为君药,而且水蛭含水蛭素,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与肝素相似,有利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桃仁、花活血通经,祛除瘀滞;赤芍通血脉,行血中之瘀,合桃仁、红花活血通经祛瘀之力倍增;川芎行气活血,可加强行血散瘀之效,川芎含川芎嗪,有扩张小血管、降低血压和小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凝集、抗自由基且能保护受损的血脑屏障等作用,对脑水肿和颅高压有治疗作用;大黄破瘀通便,具有泻下和利水、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作用,有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抑菌作用;黄芩清热燥湿,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对脑水肿、颅高压有治疗作用,其降颅内压作用较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不易形成颅高压反跳现象;大枣补益脾胃和方中其他药物辛香过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逐瘀、消肿开窍之功。近年来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纤溶活性增强,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有利于破裂血管的修复和血肿吸收,而不至于引起再出血。因此,在血肿腔钻孔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术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可改善脑微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
【药物组成】天麻(蒸兑)、栀子、桑寄生、杜仲、川牛膝、黄芩、茯神、益母草各10g,钩藤15g,石决明(先煎)夜交藤各30g。
药物加减:神昏者,加石菖蒲、郁金;高热或抽搐者,加羚羊角;喉中痰鸣者,加竹茹、胆南星;言语謇涩者,加炙远志、木蝴蝶;大便不通者,加大黄。
【适用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神昏者鼻饲。并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防治应激性溃疡;合并感染者控制感染,血糖高者控制血糖,高热者物理降温。2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解读: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杜仲、茯神平肝息风;黄芩、栀子清上焦风火;川牛膝、益母草、夜交藤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肝风平、血热清、血脉行、瘀阻散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降压、镇静、抗痉厥、催眠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提示:因本病凶险,非到万不得已还是请优先咨询医院确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