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
非常高兴喜欢本话题的读者越来越多,也许是许多人受《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作品影响,不大知道真实的袁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这很重要,不了解袁绍,就不可能了解汉末历史,不知道三国是怎么来的。谢谢,喜欢请关注。
(紧接上期)韩馥,字文节,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人,是袁氏家族门生故吏,曾任御史中丞。董卓把持朝政后,为拉拢文官集团,接受周毖、伍琼的建议,外放了一批京官到地方作州牧郡守,其中就有韩馥,任冀州牧。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此时的冀州辖安平、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等九个郡,约百余个侯国(县)。约含今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大部,保定西南部,沧州小部,河南北端和山东西端小部。
冀州历来是中国北方人口集中,农桑发达,社会富庶的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在冀州发展壮大,最后登上帝位的。袁绍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模仿刘秀,成就帝业。
袁绍与董卓关系恶化后逃离洛阳抵达冀州渤海郡,董卓为息事宁人,任袁绍为渤海太守,并封为伉乡侯。
从袁绍到达渤海时开始,韩馥就处于紧张不安的心情之中,唯恐袁绍发展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派人时刻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
袁绍筹备反董联盟时,韩馥也接到了桥瑁伪造的三公文书。他召集部属讨论此事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如今应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呢?”这话非常没有水平,把国家大事和个人利益混为一谈,暴露出他不愿意帮助袁绍,害怕袁绍实力壮大后威胁到自己的心态。
治中从事刘子惠对这话很不满,义正辞严地说:“兴兵是为国家,不是为袁氏、董氏!”说得韩馥面红耳赤,大为难堪。
刘子惠并不想得罪韩馥,也知道韩馥没有带头起兵的愿望,就给韩馥找了个台阶下,建议先看看其他州的举动再做决定。此计正合韩馥心意,韩馥就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但仍然对袁绍十分戒备,袁绍的粮草主要由韩馥提供,韩馥就经常减扣、拖延给袁绍的军粮,想逼迫袁绍离开冀州。
兖州刺史刘岱也许就是看不惯韩馥的这些行为,同时也是为姻亲袁绍打抱不平,在联盟起兵后不久,就写信给刘子惠,指责韩馥拥兵自重,明确表示要在讨董之后,回师杀韩馥。
刘子惠(剧照)
韩馥知道后,认为是刘子惠与刘岱勾结,图谋反叛,下令斩杀刘子惠。别驾从事耿武等人以身体覆盖在刘子惠之上表示愿意和刘子惠同死,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为刘子惠求情。韩馥只好赦免了刘子惠的死罪,将其罚为囚徒,每天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宫门外打扫大街。刘子惠不堪羞辱,忧愤而死。
讨董联盟成立后,袁绍自领车骑将军、司隶校尉,韩馥不愿意、更害怕居其下,就自领大将军,显示自己比袁绍高一级。袁绍率军进入河内后,韩馥率军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负责提供粮草和后勤补给,仍然采取减扣军粮或延迟交付的办法限制袁绍,把袁绍困在河内无法动弹。这也是袁绍一直不能出兵攻打、追击董卓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形下,袁绍就算仅仅是为了解脱困境,也必须除掉韩馥。
于是袁绍立即照逢纪的计策进行,写信给公孙瓒,让他以讨董的名义带兵南下,答应事成之后共分冀州。
公孙瓒见有利可图,立即率兵南下,突入冀州北面。韩馥率兵北上迎敌,在安平郡(今河北冀州市一带)与公孙瓒军相遇。韩馥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大败而回。
袁绍听说韩馥吃了败仗,立即派出了一个豪华的说客团队去游说韩馥。成员有外甥高幹、荀谌、辛评、郭图、张导等。
荀谌(荀彧的兄弟)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响应,袁绍从东而来(当时袁绍是从河内往延津行军,故称东来),不知道是什么意图,我私下很为将军担心。”
韩馥茫然不知所措,问道:“哪怎么办?”荀谌说:“公孙瓒率燕、代精兵,锐不可当。袁绍是天下豪杰,必然不愿意做你的下属。冀州是天下重镇,如果公孙瓒与袁绍两人合兵攻取冀州,冀州立即有覆灭的危险。袁氏家族是你的府主,现在袁绍又与你同盟,如今为你考虑,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后,公孙瓒没有能力和袁绍争抢,袁绍一定会厚待你。冀州交给自己的亲近故交,你既能得到让贤的好名声,又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希望你不要犹疑!”
荀谌不愧是颍川名士,这番话说得头头是道,滴水不漏。先恐吓,后利诱。
韩馥听了后沉吟不语。荀谌不给韩馥喘息的机会,紧接着问道:“你自己想想,能宽仁容众,得到天下人的依附,你比得过袁绍吗?临危决断,智勇超过常人,你比得过袁绍吗?几代人布洒恩德,天下许多家庭都接受过袁氏家族的恩惠,你比得过袁绍吗?”
接连三问,韩馥都只能回答:“不如。”荀谌继续施加压力,说:“勃海虽然是个郡,实力和一个州相差无几。现在你有三不如的劣势,要长久处在袁绍之上,袁绍会甘心做你的下属吗?”最后这句已经接近于赤裸裸的威胁了。
面对威逼利诱,韩馥妥协了,把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
在袁绍的游说团队游说韩馥时,韩馥手下的文官武将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向韩馥进言和表达忠心,谏劝韩馥不要轻易放弃冀州。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是外来人,军队处于穷困之中,要依靠我们提供粮食才能生存,就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还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看出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优势了吧?
早些时候韩馥曾派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强弩兵驻扎孟津(其实也是为了监视袁绍),知道这个情况后,二人带领军队乘船而回。当时袁绍还驻扎朝歌淇水口南岸的延津,在孟津的西面。赵浮、程涣率领数百艘战船顺淇水东下,夜晚时路过袁绍的军营,船队战鼓齐鸣,鼓声震天,一起向袁绍示威。袁绍心里十分厌恶。
赵浮、程涣抵达邺城后,对韩馥说:“袁绍没有军粮,其他的盟友也都各自离开,张杨、於扶罗才依附,也不愿意为他卖命。我们请求自己带兵抵抗袁绍,十日之内,一定打得袁绍军队土崩瓦解。你尽管高枕无忧,有什么可惧怕的啊?”
不同的部属的劝谏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袁绍的粮草是由韩馥提供的,只要掐住粮草供应,袁绍就会不战而败。可惜韩馥对文官武将合理合情的谏劝都不听,主动从州牧府搬出来,住到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府邸。然后派儿子带着冀州牧印绶到黎阳交给袁绍。
袁绍顺利进入冀州,韩馥手下从事十几人争先恐后地离开韩馥,另寻出路,有的直接依附袁绍,有的离开冀州,寻找新的依靠。只有耿武和闵纯带领手下士兵,守卫州府,不让袁绍进去。袁绍后来让田丰找理由杀了这二人。
袁绍兵不血刃地得到了冀州,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但下无将士官属,光杆司令一个。
顺便交代一下韩馥的后事。
韩馥以前有个下属叫朱汉,韩馥不大喜欢他,他一直怀恨在心,此时也投靠了袁绍。袁绍任其为都官从事。朱汉妄自揣摩袁绍的心思,擅自发兵包围韩馥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馥逃到楼上躲避。朱汉抓到韩馥的大儿子,打断了他的两条腿。
没想到这个马屁拍错了地方,袁绍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名声,立即处死了朱汉。但是这并没有消除韩馥的惊恐,再也不敢呆在邺城,经袁绍同意后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
本来韩馥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在邺城的遭遇更加重了他的疑心病,成了惊弓之鸟。有次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其他的事情,使者见韩馥在座,不便大声说话,就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地说。韩馥的疑心病又犯了,以为是袁绍和张邈在算计自己,就默默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当初要是奋力一博,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韩馥之死,是典型的性格悲剧。
占据冀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袁绍的政治野心逐渐膨胀,开始称孤道寡,任命官员也不再称“表”,而是直接说“承制诏拜”,即代表皇帝行使官员任免权。
沮授之计
袁绍逼走韩馥占据冀州后,经常召集手下谋士商讨今后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规划。有一次他对从事沮授说:“如今董卓作乱,朝廷西迁,我家世代受朝廷恩宠,应该竭尽全力兴复汉室。但是齐桓公没有夷吾的帮助不能够成就霸业,句践没有范蠡的辅佐不能够恢复故国。现在我想和你一起努力同心,共同安定社稷,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呢?”
沮授,广平郡人(今河北省鸡泽县),曾举茂才,做过两次县令。此前为韩馥冀州别驾,骑都尉。袁绍占据冀州后任用沮授为从事。
此人少年即有大志,擅于谋略,当即给袁绍献计说:“将军弱冠登朝,扬名海内;在董卓废少立献时,坚决反对,忠义奋发;单骑出奔,使董卓心怀恐怖;渡过黄河向北,使勃海郡屈服。带领一郡的士兵征服冀州,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即使有狡猾作乱的黄巾军,飞扬跋扈的黑山贼,将军领军向东,可以平定青州;回师讨伐黑山贼,可以剿灭张燕;挥师向北,必定能消灭公孙瓒;震胁戎狄,匈奴必定服从。纵横黄河之北,整合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收揽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到长安奉皇帝,在洛阳恢复汉室宗庙,号令天下,征讨不归顺的人,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只需要几年,就可以建立将军希望建立的功勋。”
袁绍对沮授的这番话大为赞赏,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并当即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奋威、奋武这两个杂号将军头衔经常出现,其实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就是个低级杂号将军而已)。
沮授这番话有拍马屁的嫌疑,比如说袁绍弱冠登朝就播名海内,袁绍弱冠为濮阳县令,虽然有较好的政声,但离“播名海内”还差得太远。再如以一郡之兵取冀州也是瞎说,上面讲过,不是以兵武力夺取的,而是逼迫韩馥让出来的。
袁绍之播名海内完全是袁氏家族的原因,袁绍只是很聪明地运用了袁氏家族的影响力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他真正播名海内是灵帝末期回到洛阳开展营救党人活动后,而这时他早过了弱冠之年,快到而立之年了。
但即便如此,沮授的话还是基本勾勒出了袁绍此前和此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活动轨迹,换句话说,袁绍此后也基本是照沮授的建议去做的,可惜没有全部采纳。
如果袁绍完全按照沮授的建议去做,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遗憾的是,沮授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即“迎奉献帝,号令天下”这件事没做,被曹操抢先做了,使自己失去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和主动性,导致最终的失败。
袁绍之所以没有抢先去做,既有其自身对此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的原因,也有当时情势的限制和过高看重曹操对自己的忠诚度的原因,这是后话,到时再说。
冀州紧邻幽州,此时占据幽州的是公孙瓒。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公孙瓒因从弟公孙越之死与袁绍结仇的事情吗?公孙瓒要报仇,而袁绍要实现统一北方冀州、幽州、青州、并州的战略计划,也势必要和公孙瓒大战一场,公孙瓒是何许人?双方大战结果如何?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