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县的这个地方,为什么多次遭受冰雹?!
1.
前几天,承德市的承德县、兴隆县等地普降暴雨,夹杂冰雹,山村河套积水严重,多条道路被冲,房屋被泡,果树被砸,车辆被淹。
其中,5月15日当晚7点半到8点之间,兴隆县蓝旗营镇、半壁山镇、北营房镇、孤山子镇、三道河镇、大水泉镇、李家营镇和安子岭乡共八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已经枝叶繁茂的板栗和山楂树的叶子都被冰雹打落。
痛心的是,专家预计部分板栗,两年绝收,第三年减产,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截至5月17日,此次风雹灾害致使全县43886人受灾,无人员伤亡,受灾面积8413.2公顷(其中绝收面积为2384.2公顷),损坏房屋392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319.79万元,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为19770.2万元。
多家媒体对此都做了相关报道,《新京报》说:灾情发生后,兴隆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努力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农作物被损坏,兴隆县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小宇称现今农作物都有保险,随后会根据受灾情况进行补偿。
当地百姓也都开展生产自救。
2.
翻看《兴隆县志》,发现一个现象,兴隆县多次遭受雹灾,尤其是半壁山区域是重点,应该引起气象专家的注意: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大雨雹,伤稼惨重。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大雨雹,雹大如卵。
民国18年(1929年)8月、雨雹交加、侵害人畜、庄稼无数。
民国18年(1949年)8月,全县普遍遭受雹灾,继之风、水、冻灾害袭击,造成人畜伤亡,粮食减产上千万斤、灾民达4万余人。
1954年6月20日、下台子一带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风雹灾害。 雹大似碗,中似鸡蛋,沟槽积雹达70厘米左右。重灾区罗圈沟、刘杖子、郑家庄、苗家营4个村,2573亩农作物全部砸光。是年9月20日,陡子峪一带遭冰雹袭击,受灾面积810亩,粮食减产四分之三,果品减产三分之一。
1960年9月9—13日,全县有9个公社56个大队,连续遭到风雹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2万亩。粮食减产121.5万公斤、蔬菜减产361.5 万公斤、水果减产63.5万公斤。其中受灾严重的半壁山区,粮食减产50.5万公斤、蔬菜175万公斤、水果28.5万公斤。
1961年6月22-23日,全县有8个公社19个大队,遭受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4万亩。白马川公社刘杖子大队遭遇百年罕见的雹灾,最大块冰雹直径83厘米、厚50厘米。一般冰雹鸡蛋大,平地积雹 20厘米左右,24 小时尚末化完。
1962年9月2日12时,半壁山、沟门子、潵河南、蓝旗营、三道河、黄酒铺等地遭受严重雹灾,受灾面积达1.2万亩。降雹历时30分钟,大如茶碗、中似粟。平地积雹7—10厘米。农作物被砸掉颗粒的80%以上,减产44万公斤;蔬菜被砸光,水果减产50%以上。灾情严重的微潵河南,受灾面积3540亩,减产20万公斤。
1964年7月9日、11日、15日,全县有31个公社127个大队连遭三次雹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万亩。仅15日一场风雹就造成粮食减产105万公斤。是年9月8—10日,兴隆、挂兰峪区的6个公社15个大队,遭到风雹灾害,降雹近20分钟,大如鸡蛋、中似栗。受灾面积达5195亩,粮食减产21.5万公斤。
1966年7月2日,北营房、挂兰峪、半壁山、大杖子地区,遭受一场严重狂风、暴雨和冰雹的交插灾害。地面积冰雹10厘米左右,重灾区厚达33厘米,最大雹块直径7厘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4万亩;砸伤68人、死亡1人;砸伤大牲畜6头、死亡1头,死伤猪羊46头、鸡鸭360多只;损伤果树8.4万多株;砸坏房屋4110间,其中倒塌11间。据记载,此灾为50年所罕见。
1978年6月3日和4日凌晨,全县有11个公社31个大队遭受雹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万亩,其中3500亩庄稼绝收。同月11日,南部半壁山、阎杖子、沟门子3个公社13个大队又受雹灾,成灾面积3090亩。是年7月9日,孙杖子公社城墙峪、门子哨大队遭受长达40分钟的雹、风、水灾。冰雹大的直径20厘米,小如核桃、栗子,平地积雹17厘米,局部33厘米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2870亩,其中绝收980亩,减产粮食6.9万公斤;砸坏民房208间,砸伤4人;伤亡牲畜100多头;砸掉水果2.5万公斤,花椒1500多公斤。
1978年的这次雹灾,我亲身经历了。因为与孙杖子公社城墙峪、门子哨相连的宽城塌山的清河塘大队,也遭雹灾,损失惨重。县里救援的拉着圆白菜的汽车从我家路过,还有印象。
那次我家也下雹子了,只是雹子比较小,没有形成大的灾害。
后来,我们大队还给清河塘受灾的地方捐了不少红薯秧子,因为那个季节不能补种其他农作物了,只能种荞麦、栽点红薯了。
3.
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一直为人类无法抗拒,越是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灾害带来的损失越大,防灾减灾,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定胜天是一时的口号,了解自然,规避风险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宇宙之大,人们所发现所了解所掌握的还不到沧海一粟,对于大自然,我们应该永存敬畏之心。
翻看明清历史,发现还有那么多比较奇葩的冰雹。
万历十五年四月癸巳,喜峰口大雨雹,如枣栗,积尺余,田禾瓜果尽伤。这是
空间上与我们最近的雹灾。
正德十三年四月壬午,衡州疾风迅雷,雨雹,大如鹅子,棱厉如刀,碎屋,断树木如剪。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天上下刀子”了。
嘉靖五年七月,南丰雨雹,大如碗,形如人面。比较恐怖。
还有更奇葩的,《西樵野记》记载:嘉靖戊戌四年八月未刻,吴城风雨暴作,雨冰雹,其大如李,中有一眼而四周皆纹,时菜麦已成,大戕其半,西阳山一境其大如斗,行人不及抵室,或有碎其额劈其耳而死者。
成化戊子五月间,萧蔷以西,若雨雹声,有在地者,拾取观之,皆黄泥丸子,圆净结实,如樱桃大,破之,中有硫磺气。这样的雹子,真的无法解释。
最大的雹子是在崇祯年间,有卧牛那么大:崇祯四年五月,襄桓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毙人畜甚重。
想想都可怕,那么大的冰雹,砸到哪里哪里也受不了。读《明史》,崇祯皇帝真的不是不努力,但一个朝代的灭亡,真的不是一两个人所能挽救的。
4.
人类离开农耕时代已久,很多人生活在大城市里,远离自然,看不到春花秋月,其实也是一种遗憾。风雨雷电,都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天上都能掉下什么来,真的有超乎想象。
顺治十年十月十日, 袁州雨雹,大如栲栳者甚多,有一雹形如杵,长可一丈一尺有余。 栲栳:栲栳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也叫笆斗。亦有地名栲栳,还有一种食物也叫做栲栳,别称为“莜面窝窝”。杵,读作chǔ,本意是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康熙十二年七月,卢龙雨雹,大如斗。
康熙十九年七月,阳曲雨雹,有大如硙碾者,击死人畜众多。硙读 wèi,磨盘。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大伯,平时说话比较难听,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天上掉磨盘,中间还有一个眼呢,也能把我漏过去”,别人就说他,凭什么把你漏过去呀!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文县雨雹,大如鸡卵,割之,内有小鱼、松苔。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龙门大雨雹,如拳、如臂、如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积深三尺,坏民居无算,虎豹雉兔,毙者甚多。
天灾来了,动物也可怜。
每年收秋的的时候,都会留一些秕谷在野,鸟儿也要活着。
还有更奇葩的冰雹,嘉庆五年五月,藤县雨雹,大如碌碡,十二年四月,沂水大雨雹,如杯者盈尺,有大如碌碡者。
现在的农村种地都很简单,很多笨重的农具都没人使用了,都说现在吃的东西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化肥农药、偷工减料,农村都不耪地了,更不要说滚子、碌碡等农具了,见都见不到了。
碌碡又称“碌轴”(liùzhou) ;石制的圆柱形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
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孝义雨雹,状如砖,有重数十斤者,人畜触之即毙。
人与自然,没法闹!
老羊铲史近期参加了河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奋进新时代 魅力新河北”自媒体百佳号采风活动,很认真的写了两篇稿件,欢迎点击下面的标题:
老羊铲史有两篇文章在“今日头条”阅读超过了十万,欢迎点击:
一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在热河被禁,也在热河被外国人带走... ...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