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宰留吟咏 今人句已穷
“龙岩双鲤”是“西宁八景”之一。
龙岩在西宁哪里?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一·舆地(上)·山川》载:
龙岩在城南八十里,与东安虎岩隔河对峙。(《采访册》)内有清泉,源出粤西万山中,水道蜿蜒,至龙喉吐出。(《大清一统志》)宋有盘古庙,至今遗迹尚存。(《郝通志》)
译文:
龙岩在县城南面,距县城80里,与东安县(按:今属郁南县)的虎岩隔河对峙。(据《采访册》)洞内有清泉,泉水源出粤西群山之中,水道蜿蜒曲折,泉水流到龙喉这里才吐出来。(据《大清一统志》)宋朝有盘古庙,至今遗迹还保存着。(据郝玉麟《广东通志》)
龙岩远眺(来自网络)
龙岩在西宁城南面,距西宁城80里,与东安虎岩隔河对峙。说明白点,就是在如今的连滩。
关于龙岩,张富文先生的《南江文化纵横》有比较形象、生动的描写:
走进龙岩洞口一望,洞内碧波盈盈,映出了大片明亮。空阔的岩洞,千奇百怪的石壁,像是镶嵌着多彩的云霞。越望深远,光线则越来越幽幽暗暗,使人引起一种神秘的感觉。究竟洞有多深,有多长,有多少支洞,还没听说有人敢放艇划进里面看看。站在洞口,即使是大暑天,也觉得异常清凉。
龙岩洞内有郁南最早的石刻,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金石·宋》载:
向宗旦题名:
戊午季秋三日,运副向宗旦来。
译文:
向宗旦的题名:
戊午年(1078年)农历9月初三日,转运副使向宗旦来到这里。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金石·宋》还有如下说明:
右题名在龙岩石洞。考《阮通志·职官表》,宗旦熙宁九年任转运副使,元丰己未被召还阙,留题英德碧落洞,此云戊午,当为元年也。
译文:
上面的题名在龙岩石洞。考阮元《广东通志》的《职官表》,向宗旦在熙宁九年(1076年)以都官员外郎临时代理广东转运副使,元丰己未年(1097年)被召回京,留有题名在英德县的碧落洞。这里说的戊午年,应当是元丰元年(1078年)。
龙岩的传说很多。张富文《南江文化纵横》说:
传说古时龙虎本来是两座在上游的石山,仙人趁着黑夜把它赶往南江口镇守,要在天明时候到达。不料半夜被一个浣溪女识破,学鸡啼叫,龙虎听到鸡啼叫,以为天明到达了目的地,就张大口躺下来,化作两座大山。那张大的口,成了龙岩。
据传说,岩洞内与几十里外的西江相连。古代有一运谷船在猪仔峡沉没,被野猪吞食后吐出谷壳。这谷壳随水漂流到龙岩之内。赵震阳“舟楫覆时浮物出”,说的就是这事。
“郁南文艺”微信群开展吟咏“西宁八景”活动,山人为此赋《龙岩双鲤》五言律诗一首:
千年宁邑景,宗旦记岩中。
红鲤腾波浪,苍龙蛰窟窿。
南山花自发,西水洞相通。
贤宰留吟咏,今人句已穷。
此诗押上平一东韵,诗中各字平仄情况如下: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诗歌的大意是:
千万年来,龙岩都是西宁的一个景点,宋代转运副使向宗旦曾经到此一游,并在岩上留下了题名,成为西宁最早的刻石。传说岩洞里清冽的泉水中游翔着一双鲤鱼,蛰伏着一条苍龙。我们看到岩洞南面的山花年年自开自落,也听说西江的水流在地下与岩洞连通。明、清两代的知县留下了吟咏龙岩的诗篇,水平十分高,令我们无法写出像样的诗句来。
龙岩远眺(来自网络)
明、清知县吟咏龙岩的诗歌,有明天启七年(1627年)担任知县的谢天申的《龙岩》、清康熙四年(1665年)担任知县的赵震阳的《龙岩双鲤》、清康熙八年(1669年)担任知县的王钺的《龙岩双鲤》、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担任知县的张溶的《龙岩双鲤》。他们的诗歌分别如下:
龙 岩
谢天申
龙岩之洞穿石裂,龙岩之水浸地冽。
下疑无极入杳冥,中若有神凭窟宅。
时见烟云白昼飞,每闻雷电中宵霹。
渟泓渊湛蓄不穷,胡为荒郊委荆棘。
吁嗟!龙岩兮,行人恻。
龙岩双鲤
赵震阳
苍岩清迥水淙淙,地穴潜通到大江。
舟楫覆时浮物出,海潮消处浪花降。
灵泉自信龙潜跃,童子徒惊鲤一双。
云路几时生羽翼?好为霖雨遍三泷!
龙岩双鲤
王 钺
岹峣苍翠古岩边,积涧潜生不涸泉。
道是有灵能幻化,须知无物不成仙。
甲开六六朱鳞迥,珠现双双紫颔圆。
从此趁雷天上去,看为霖雨自年年。
龙岩双鲤
张 溶
石岩迸烈一泓开,龙卧千年静碧苔。
自有精灵栖杳冥,每从幻化露颔腮。
朱翻两鬣迎涛起,金点双鳞溯沫回。
尺水已成宁蠖伏,腾波端祇待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