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东安历史拾掇(之一)‖ 明代东安人口
前 言
由于明万历年间纂修的《东安县志》已经失传,今存最早的志书是建县后95年即康熙十一年出版的《东安县志》,致使明代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区)的历史缺失,令人遗憾。近日山人觅得万历三十年出版的《广东通志》,从中拾掇出一些明代万历年间的东安历史,并撰文叙述,于本公众号连载,敬请关注。
万历《广东通志》
明代东安人口
1995年《云浮县志·第三篇人口·第一章人口变化·第一节数量》说:
明清时期本县人口,旧志记载不详。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全县有2860户,人丁田丁3949人。
上述人丁田丁3949人其实并不是人口数。人丁是指成年男子,田丁是指依附于田庄主的成年男子。这个数字,没有把妇女和未成年人(16岁以下的孩子)统计进去。
因为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还存于世,所以1995年《郁南县志》对明代万历年间的人口数量交代得比较详细:
西宁县最早有丁口的记载见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内称:“明万历二十年见在人户二千二百七十五户,男妇九千八百五十四丁口。”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引文不准确,原文没有“明万历二十年”6字。丁口是人口的意思。丁,指成年男子。口,指女子和未成年人。
那么,东安县万历年间的人口是不是就无法弄清楚了。非也!
万历《广东通志·卷之六十二·
郡县志四十九·罗定州》
由郭裴、王学曾、袁昌祚等人负责的《广东通志》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开始编修,万历三十年(1602年)编成。该志卷之六十二《郡县志四十九·罗定州·户口》有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的人口记载:
国朝万历二十年罗定州,户:二千五百一十九。口:八千六百二十。
东安县,户: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四千七百二十六。
西宁县,户:二千五百九十。口:一万零七十九。
万历《广东通志》罗定州户数人数记载
这里的“口”是人口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洪亮吉《治平篇》:“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东安县有2178户,人口4726人。
这是一条难得的历史信息!
我们把东安县明万历二十年的户数和人口数与罗定州、西宁县做一个横向比较。结论是:在三罗地区中,无论户数还是人口数,东安县都是最少的。
万历二十年,三罗地区户数最多的是西宁县,2590户,比罗定州本州多71户。比东安县多412户。人口数量最多的也是西宁县,10079人,比罗定本州多1459人,比东安县多5353人。西宁县人口数量是东安县的2倍多!
西宁县户均人口3.89人,罗定州本州户均人口3.42人,东安县户均人口2.17人。这个数字,也是东安县最低。
东安县和西宁县都建县于万历五年(1577年),当时这两个县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官府的首要工作是招引移民到来。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沿革》:
东山城麒麟石,城成,定县名为东安,剖符设官,召民承田立籍。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沿革》:
西为西宁县治,召民承田立籍。
召民是招引移民到来。承田是让移民购买或接受官府分配的田地耕种。立籍是做好移民加入本县户籍工作或做好办理附籍手续工作。
万历二十年东安、西宁两个县的户数和人口数,直接反映出两个县“召开民承田立籍”的工作差异。
当然,万历三十年《广东通志》的这组数据不一定十分准确。其中西宁县的数字,就与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的数字有出入。
《西宁县志》的户数是2275户,《广东通志》的户数是2590户,后者比前者多315户。《西宁县志》的人口是9854人,《广东通志》的人口是10079人,后者比前者多225人。
港侨云浮会所有限公司编印的《云浮县志》
经过建县后的召民,到了万历二十年(1592年),东安县的人口才4726人。但1997年港侨云浮会所有限公司编印的《云浮县志·第三章·人口志》却说:
本县人口在建置东安县之前,无纪录可查,但在明万历四年大征罗旁前,人口估计约有三万人。
港侨云浮会所有限公司编印的《云浮县志》
关于东安县建县前人口的记述
说“在明万历四年大征罗旁前,人口估计约有三万人”,是以估计数字入志,这无疑是犯了修志之大忌。而这个估计数字,与实际情况实在相差得太远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