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王庙 | 割裂与重构:消失历史风貌的唐构

割裂与重构:消失历史风貌的唐构
——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自言自语
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4公里的中龙泉村村北的土垣之上,其北望中条山,南眺黄河,东南是古魏城。有"泉出于庙之下",号"龙泉",泉"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祠因于泉,泉主于神,能御旱灾"。庙宇坐北朝南,现存龙泉池、院门、戏台和龙王殿以及唐代、清代碑碣。现存大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遗构,是国内仅存的三座半唐构之一。
芮城广仁王庙余去过两次,可仍未能赶上环境整治前拍一拍,一睹广仁王庙昔日之状。所能欣赏到的历史面貌主要来自网友旧照和资料图片。广仁王庙正殿曾在1950 年代进行过维修,2013 年由于破损严重,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广仁王庙正殿和乐楼(戏台)进行了维修。此次维修保留了1950年维修的原貌,仅对屋顶、部分木构件、墙体进行了修葺,改善了正殿和乐楼(戏台)的保存状况,这次维修并没有进行周围环境整治。2015年,万科与当地政府联合,筹经费用于芮城五龙庙的环境整治,项目又被称为“龙·计划”。
吕舟在《“龙·计划”五龙庙项目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一文中叙述:“龙·计划”对五龙庙的环境整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五龙庙所在土坡之下原龙泉和庙前空间,环境整治清理了干涸龙泉范围内的垃圾,修整龙泉的边界,在龙泉旁调整出一处村民广场,修整三孔已废弃的窑洞,修葺入口护坡,铺砌入口台阶,形成新的入口流线;另一部分是坡上五龙庙周边,通过修建部分墙体调整庙宇空间,改善由于1950 年代之前厢房塌毁后寺庙空间过于空阔的空间感受,利用新建墙体与原有院墙范围之间的空间形成露天展览和陈列的区域,并根据国保单位简介中强调的五龙庙正殿作为早期木结构建筑遗存所具有的价值对山西早期木构建筑、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情况进行介绍,新建了管理用房。
以上是广仁王庙的基本情况和整修情况。
然而,正是这次环境整治,引发了一系列的关注和评论。郭龙在《价值、阐释与真实:五龙庙环境整治项目思考》中列举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态度。其中持支持态度的学者们认为:环境的整治促使一度失落的宗教场所重新回归乡民的日常生活,并为之提供了一处难得的公共空间;曾经破败的庙宇吸引更多游客到来的同时,也增加了五龙庙的旅游收入;而更有意义的是利用社会资源介入遗产保护的尝试也取得了成功。而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们强调:周边环境的整治使得正殿这座唐代遗构及对面清代戏楼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从而割裂了建筑本体与存在环境的深层关系。

上二图来自网络

广仁王庙是现存仅有三个完整的确认无误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佛光寺、南禅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前我已对其环境整治提出过不同看法:其实对于广仁王庙这样重要的历史建筑,如何修葺,环境整治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历来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我个人肤浅的认为,对广仁王庙所谓的龙计划环境整治是失败的。这种割裂了原有的,业已形成的,历经时间积累的周边环境,把庙完全变成了盆景,消失了乡民休憩供奉以及周边环境的广仁王庙,无疑是和庙前消失的泉水一般,有形而无神,有其表而无其里,其精神内核,彻底枯竭在人为造作之中。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点:

1、中国古建筑应该承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内核,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景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正是人与自然,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环境整治后的广仁王庙庙用白沙铺面地面,割裂了天空与大地,割裂了正殿主体与天地,背景中条山,使得色彩陡峭,让观者视觉上很不舒服。

2、业已形成的历史信息应当完整保留,也即历经岁月形成的周边环境,而非人造景观再次割裂。历史岁月形成的周边环境包括广仁王庙前的窑洞,不应用现代材料重砌。干涸脏乱的龙泉水池应当保留池塘原有的轮廓线,而不是用硬线条修成现代感。新建的管理用房也应当考虑“古”建筑的特色,尽可能的复古,而不是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斗拱的陈列区喧宾夺主。

3、惨白一片的地面铺设,满目尽是人为干预。古建筑环境的整治应当是最大程度的保留原状,最小程度的人为干预,最好的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大地的色彩应当是绿色的,铺种草坪为何不可?大地的色彩亦可五颜六色,山花烂漫环绕大殿周围难道不可?从改造后的鸟瞰图可以看出,整个广仁王庙区域惨白一片,与周围的村庄亦成割裂状。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村庄中为何要看到一片惨淡的景象?

诚然,广仁王庙是失去了信仰中心。人们早已不再进行礼拜。但是,谁又能说他完全失去了信仰的中心呢?佛光寺也没有任何宗教活动,但他仍是国人心中的古建圣地。南禅寺的礼拜功能还没有完全尽失。每逢盛大的节日,仍有大批乡民前往,隔着铁栅栏虔诚的膜拜。山西的晋东南的一些二仙庙,虽然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饬一新,但仍乡民信仰之地。因此,很难讲这些古代庙宇的信仰尽失。如果我们把这里修的更古朴一些,何尝不是在心理上恢复了乡民的信仰。偏偏要建成现代化的公园,还要附以“五龙庙早已失去原有的道教庙宇的宗教功能,逐渐失去作为神圣场所的地位,故其在当地已不为人所知”的理由。

罗大佑在《鹿港小镇》中悲鸣的写到:家乡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失去他们拥有的。我不知道设计师在进行环境整治时是否广泛征求过乡民的意见,而之于我,一个普通的爱好者,是决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古庙新景的变换中,一幕幕戏剧性的场景不时上演:乡民一面虔诚地叩拜,一面欣然地收着门票;而游客在游览古庙之余也会在周边庭院中慢慢体味中国古建的精深。精神的迷信与建筑的科学毗邻而居,仅隔一墙。”这的确是戏剧性的一幕,乡民一手收钱一手信仰?这或许是没有看到,在广大的山西土地上,由乡民直接管理的庙宇极少伸手卖票。所谓“五龙庙从荒芜落魄的景象一下转变为茶余饭后的闲话场,废墟与岁月产生的诗意被喜爱热闹的乡众所驱散”恐怕也只能是万科的一厢情愿罢了。

满是现代感的五龙庙没有诗情画意,只有在乡村中突兀出现的城市之感。割裂了乡村,割裂的乡民,割裂了情感,落的一场自娱自乐自嗨的多余重构而已。

余也并非反对广仁王庙的环境整治,面对破败的庙宇,当然需要整治。那么究竟整治到何种程度?其实山西已经有例可循,只是万科的专家们不愿意继承与发展,而只想标新立异。

南禅寺

改造后的鸟瞰图(图:URBANUS 都市实践)

站在广仁王庙可眺望中条山与山下之古魏城遗址,如果不是这惨白一片的人工干预,白雪皑皑的中条山与广仁王庙相当益彰,恍然间,真的如在大唐的天空之下,和远山负雪,深情的一望。

山河旧梦 | 画中仙子,壁上颜色

马村砖雕墓 | 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欢迎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