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365】成都一诊:君子和而不同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李论:达州市骨干教师、达州市师德标兵。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成都四十九中高中语文教师。

熊朝霞:成都四十九中高中语文青年教师。

殷都玄鸟: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学吟唱化石级爱好者。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王波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的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既是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成就极高的学者或诗人。

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分歧很大。宋神宗重用主张变法的王安石,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失去宰相位置。后来王安石变法受挫,王安石被免职,司马光重新为相。

但他们对对方的评价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之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

苏轼也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这极大影响了苏轼的政治命运。而在“乌台诗案”时,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被贬黄州四年后,苏轼路过江宁拜访早已退居的王安石。二人相聚甚欢, 同游数日,共览江山胜迹,尽论文章学术。

班上计划举行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成都市2021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这是一道真实历史情境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司马光与王安石、苏轼与王安石这两对人物的故事为真实历史材料。他们彼此政见分歧大,在朝廷“议事每不合”,政治立场也不同,但是材料简述司马光和王安石、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分歧后,分别用一个“但”和“而”字强调突出其在有争执之下的高尚人格,这是题旨所在。考生写作时要紧扣题旨联想思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若忽略“但”和“而”字强调的内容,即使不脱离材料,也会走向偏跑。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考生在班会上围绕材料展开讨论,发言的场合是班级的班会活动,面向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最”是思维上的限定,需要有比较权衡。“写一篇发言稿”,限定文章的体式——发言稿,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体的格式。另外,写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开讨论,也就是说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影响,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简述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政见分歧后,用一个“但”字强调其人格的高尚,这是命题人的价值引导;苏轼与王安石的材料与第一则是同类材料,从思维结构上同样用一个“而”字强调其君子人格,考生在写作时不得违背这个价值判断。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针对材料中“但”“而”强调的内容,考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材料一中,王安石和司马光政治立场不同,但双方却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彼此;材料二中,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遭遇“乌台诗案”,王安石不因立场不同而落井下石,而是伸之以援手,这是君子人格;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轼拜访退居的王安石,二人相聚甚欢,同游数日,共览江山胜迹,尽论文章学术。这都是君子之交。题目的立意角度较为开放。

2.选取的材料是开放的。从材料中的人物故事出发,选取某一立意,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有趣又多样的素材,考生能讲述得更加生动立体,可知可感。考生既可以选择一些正面的素材,也可以列举一些反面事例,例如当下学术圈某些权威人物由于学术主张的不同,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出现站队分派别等现象。通过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实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借助于这些真实存在、耳熟能详的事例作为规劝和建议的论据,能使论说更有力,更能说服人。

解题

这是一道基于特定历史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类似于2020全国卷Ⅰ作文题目。材料符合高

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与新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试题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命题人在任务部分设置的“最”字,对考生思维的考查力度很大,考生极容易写成“有感触”的一点,而不是“最有感触”的一点。

和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相比,全国卷Ⅰ作文要求在鲍叔、管仲、齐桓公三人之间比较出“最”字来,本题目只要求回答“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立意相对自由,比较权衡的选择也相对自由。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和而不同,君子之风。

2.思想可以不同,为人必须高尚。

3.君子和而不同。

4.君子有争,为人需坦荡。

5.君子之交,赤诚相见。

……

偏题立意:

1.对手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旨)

2.正确评价对手。(断章取义,未切准题旨)

3.如何做人。(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

4.论王安石的为人。(只评价王安石,不能整体理解材料)

……

和而不同真君子

殷都玄鸟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和而不同真君子”。

北宋三大著名政治家兼诗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三人政见不和,这是人所共知的,他们对对方的评价却能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君子人格,这正印证了“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而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三人虽政见相左,却能做到和而不同,真乃君子之争。

和宋代秦桧对岳飞的陷害相比,王安石和司马光变法之争不涉及私人恩怨,没有利益纠葛,没有见不得阳光的人身诋毁,他们是君子之争。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在和王安石的争斗中不能得胜时,选择退而著《资治通鉴》,而不是伺机报复和恶意中伤。司马光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同学们,和而不同时最能考验一个人是否有君子人格,王安石和司马光和而不同,却互相欣赏认可,乃真君子也。你们说呢?

三人政见不合,却能尊重对方的人格,惺惺相惜,乃君子之交。

王安石变法得罪了许多权贵,变法失败后遭到了许多人的排挤,司马光却帮王安石讲话,说他“嫉恶如仇,品行高洁,为国不顾私”。王安石也评价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不同,但只是公务矛盾,并不互相敌视。两人在品德、学识、性格上始终对对方保持着敬意,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让我们看到其君子人格。

《庄子·山木》有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淡如水”并非交情寡淡,而是纯洁,能够赤诚相见。出现矛盾分歧时,公是公,私是私,不涉及个人修为。

同学们,和“乌台诗案”中群小陷害苏轼的行为相比,苏轼与王安石也称得上君子之交。苏轼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轼并未因他失势而用势利之眼看他,对王安石的人格才华仍然抱着仰慕的态度。“乌台诗案”中苏轼被判死刑时,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被贬黄州后,曾路过江宁拜访早已退居的王安石。二人相聚甚欢,同游数日,共览江山胜迹,尽论文章学术。正是孔子崇尚“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意义也正在于此。同学们,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能交这样的朋友!

《论语》有言:“君子无争,其争必也射乎。”君子不是真的没有争论或争斗,但君子之争和粗鄙之人的争斗不同,君子之争如同射礼,“揖让而升,下而饮”,竞技般排队登场,下来举杯畅饮,不因输赢影响友谊。

人与人交往,志同道合固是人生幸事,志不同道不合却能相互欣赏和帮助,最是难得。古代先贤,为我们为人处事做出了榜样。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