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太平天国末期,为何会册立2千多名“王”?专家:你看他们的来历

引言《清史稿》中记载,洪秀全告诉大家:“上帝召我,有大劫,惟拜上帝可免。”于是召集众人,发起了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政权后,起义军称为太平军,五军主将都封为王,除了自封为天王,还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位列诸王。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王”是真正掌握实权的领导者,并且只有他们几个。自从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了避免再发生杨秀清这样的事,便宣布永不封王。然而,洪秀全的“永不”恐怕只有三年,清文宗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洪秀全宣布封自己的族弟洪仁轩为干王。但是洪秀全封洪仁轩为干王的时候,洪仁轩并未有丝毫功劳,由于担心其他人不服,所以洪秀全不得不再次开始封王。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洪秀全在封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共封了2700多个“王”。

点击加载图片

▲洪秀全雕像01有人认为这是到了太平天国晚期,洪秀全已经比较昏聩,所以才做出了这样荒唐的举动。专家表示,这个问题,你首先得看这些“王爷”的来历。毕竟在历朝历代就算是封王封侯,也不会这样大规模地出现。第一任帝王封王,都会选择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或者皇室宗亲。虽然站在洪秀全的角度来看,他有诸多苦衷,他肯定认为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洪秀全确实就是昏了头,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当时的状况。在太平天国建立之初,王爵地位非常崇高,包括洪秀全本人在内也只有6位王,直到天津事变之前,虽然6王有所更替,但总数依然还是只有6位。

点击加载图片

▲太平天国六王画像02在天京事变后,韦昌辉和秦日纲也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权势越重,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为了分散石达开手中的权力,洪秀全将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封为王。石达开对洪秀全此举颇为心寒,他认为自己一心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却被洪秀全如此猜忌,最终愤怒地率众离去,彻底与洪秀全割裂。石达开从金田起义开始,便一直跟随洪秀全,是太平天国中的重量级元老,而且石达开在军事上也非常有才能,经常打胜仗,他率众出走,给太平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本应首先设法修复关系,尽量保住太平天国的实力,毕竟此时满清朝廷还在对他们围剿,对洪秀全来说,他还根本没有夺得天下。

点击加载图片

▲石达开雕像但洪秀全没有这么做,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迅速提拔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全面主持军事。此后,洪秀全封王的门槛越来越低,到了太平天国晚期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虽然王爷众多,但每个王之间地位并不平等。据昭王黄文英所说,这些王一共分成五个等级,最高等的当然是天王、东西南北王和干王;第二等的就是李玉成、陈秀成这种执掌兵权的王;第三等的王其实就是一些领军将领;第四等的就是更低级一些的将领或者官员,昭王黄文英就属于第四等王。至于第五等王就统称为列王,没有封号。如果这2700多个王爷,每个人都要给一个封号,那汉字的常用字都快不够用了。03根据黄文英的阐述,当时封王十分混乱,洪秀全除了最开始封的几个王之外,后来便将他广西的本家亲戚全部封王。再后来就更混乱了,捐钱的封王,捐粮的也封王,甚至于给洪秀全身边的人一些贿赂,就能混个王爷当当。当时洪秀全大肆封王,还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由于王爷实在太多,所以洪秀全下令普通百姓不能姓王,《钦定避讳字样》规定:“不得单称王姓”,只能改成“汪”或者“黄”。

点击加载图片

▲洪秀全剧照洪秀全当然知道这样乱封王爵的后果,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的办法并不是如何从根本上收拢人心,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威望,这就是他能想出来唯一的办法。其实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对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起到了牵制和削弱的作用。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真正被削弱的是整个太平天国。这样发展到最后,在清军围困天京时,由于缺乏粮食,上至天王下至列王,都只能以“甜露”(苔藓和杂草捏成的丸子)充饥。清朝廷和列强联手加大了绞杀力度,太平天国内部又无法团结,最后这些“王爷”只能一起抱团走向灭亡。

点击加载图片

▲太平军对阵清军剧照结语在洪秀全大肆封王的过程中,由于不让老百姓姓“王”或者避免混乱,还出了一件最可笑的事:在太平天国出版的《孟子》一书中,“周文王”都被印刷成了“周文狂”。不知道“周文狂”泉下有知,会不会给洪秀全托个梦呢?参考资料:《清史稿》《钦定避讳字样》《太平天国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