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 路,总还是在脚下的——梅丰小记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姜峰,安徽桐城人,现于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工作。受桐城文化氛围熏陶,自幼喜爱文史,偶尔写点文字记事、抒情。
路,总还是在脚下的
——梅丰小记
梅丰,想必各位读友是不认识的,更谈不上对他的了解。今天也就想跟大家说说梅丰,这个来自安徽桐城的一个农家子弟,我们总能从他的身上找到当下一些农村子弟的影子。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梅丰就希望他能循着那些桐城先辈们的足迹走出皖西南的那片大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今年硕士毕业,然后再去一所更好的学校深造(读博)。可是他硕士毕业延期了,这注定了他的心灵将受到一番磨砺。
梅丰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孩子,在读大学之前,他从未坐过火车,更不要说去什么大城市了。
他的家庭在皖西南的一个山村里,在外人的印象中,那是个诗书礼仪之地,那个地方的人也应该很通达,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还是会为了芝麻、绿豆点大的破事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梅丰时常感叹,当初张吴两家可以相互让出三尺地,留下“六尺巷”彼此礼让的佳话。这种事若放到现在,怕是再也不会有人能有那种宽容、礼让的美德了。
尽管世风日下,桐城的“文都”招牌渐渐被不良之风刮得摇摇欲坠,可是桐城人内心是普遍看重读书的。他们所有人都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借着读书这条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梅丰的父母也不例外。
一辈子在桐城劳作的父母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方法,他们认为让孩子考上大学就是成功,可是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以大学为终点,大学只是教育的另一个起点。梅丰的父母同其他未受过教育的桐城父老一样,是不可能想得那么深入的。他们处在社会底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生活充满艰辛,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因而督促孩子发愤念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梅丰想的比父母要多。他大致也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渐渐发生改变,读书不再成了唯一的出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桐城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寻找到自我;但同时,也意味着还有更多的桐城学子想通过读书,实现人生逆袭已不再容易。如今,依旧还有很多桐城学子希望循着先辈们的道路闯出一番业绩,梅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可是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又有谁知晓呢?
梅丰出身贫寒家庭。他的曾祖母生了三个男孩,也就是梅丰自己的爷爷、他的二爷爷以及他的小爷爷。在梅丰年幼的时候,他的爷爷就过世了,梅丰对自己的爷爷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对二爷爷记忆比较多一些,但也多半是那种庸常日子里的庸常言行,所以梅丰跟二爷爷并不亲近。对于小爷爷,梅丰有种很亲切、很温暖的感觉。
在梅丰很小的时候,穷苦的农村是没什么吃的,唯独每年春节例外,客来客往,主家会拿些糖果瓜子招待客人。梅丰的几个姑每年都会带些糖包、糕点之类的东西看望他的小爷爷。小爷爷吃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分一些给梅丰兄弟,那是梅丰兄弟童年能得到的不多的零食。
在梅丰离家读高中之时,他的三位爷爷中,只有小爷爷还活着,小爷爷成了父母得力的帮手。那时他的母亲在学校附近陪读,他的父亲每天要忙着去上工做活,家中的那条牛,就完全交给了梅丰的小爷爷照看。
随着光阴的流逝,小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梅丰很希望他的小爷爷能够活得长寿一点。
梅丰少时,生产队上的人都喜欢拿小爷爷开玩笑,他们知道小爷爷很怕死,就会取笑小爷爷,说他明天就要死什么的,梅丰有的时候也会跟在大人后面笑。
可是到了最近几年,看着日益衰老的小爷爷,梅丰总是会安慰他说再活十年哈,小爷爷会笑笑。梅丰说这话的时候,不是为了讨好小爷爷,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他可以多活几年,有的时候说完这句话,梅丰的内心甚至还会暗暗神伤。
从小到大,梅丰得到的爱并不很多,尤其是来自长辈的爱。每个长辈都有自己要爱的人,他们哪有多余的爱给梅丰呢?更何况梅丰的父母是那么卑微,他们的孩子又有什么资格被关爱呢?只有那些家境好的、混得好的人家的孩子才是被大家关爱的对象。
也正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什么重视,梅丰的自尊心是极为强烈的。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大家的认可,很多时候,梅丰是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梅丰没什么太多的朋友,他最喜欢的是独自一个人,静坐着或者在山间不知名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行走着。与他最亲密的应该是土地,因为他感觉土地是最踏实的。
小的时候,他很喜欢放牛,牵着牛满山遍野地跑,他不用担心妖魔鬼怪的出现,因为他有牛的陪伴。倦了,就坐在草地上,看着牛一点一点地啃食那草芽;来劲了,就找块垫脚的木头或者斜坡,跨上牛的背,疯狂地“驾”“驾”“驾”……这种生活或许是真正的快乐,但是很短暂的。
回到家,他会听见父亲粗暴的声音,看见性格刚强的母亲跟父亲对抗,整个家里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生长在这样不和谐的家庭,梅丰很郁闷。
梅丰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读书,但是也不排斥读书。他很喜爱读历史方面的书,喜欢听历史人物故事,尤其是古代那场面浩大的战争故事。
上了初中,他的成绩并不好,班上七十来个人,他的成绩处于中下,但性格倔强的他不甘心自己的成绩这么差,他也会努力,不过那个时候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实现读书的梦想,而就是为了能把名次提到前面去,让自己面子上好看一些。
尽管梅丰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他的成绩并不怎么如愿,梅丰有时候也很沮丧。到了念初三,他的母亲到了学校附近开始陪读,或许是之前厚积薄发,或许是陪读伙食好了起来,梅丰的成绩出现了很大的好转。中考很顺利,他考上XX中学,尽管那是一所普通的高中,但是那所学校在他们当地人的心目中也是很有地位的。
就在他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他突然变得很喜欢读书了,可是家里实在没什么多余的书让他可以看,他只能翻新华字典,去看字典上的每个字,当时那个状态足能表明他非常渴望读书。
进入高中,梅丰突然发现他在他们学校的成绩原来是那么好,从来没有享受过第一名待遇的他变得轻狂,变得忘乎所以。但他不知道,他其实只是矮个子中的高个子。
时间在不经意间逝去,原本静静流淌的溪水,遇到一块顽石,流水会激荡出点声响,人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也多半会记住那个时间点。对于梅丰而言,也是如此。狂妄的背后肯定是一次打击,梅丰赖以维持自豪的成绩被第二次考试打击得心灰意冷。一番沉郁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想着想着就哭了。梅丰很快就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变得踏实。
因为家庭的贫困,梅丰的内心是极其自卑的。梅丰也知道,要想能够引起老师们的注意,那就必须要一直守住他的第一名。因为只有处于第一名的位置,才能让他在班级有话语权,在班主任心里有位置。
不过,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向学的风气并不很好,考试抄袭很是严重,有的时候,学得比梅丰差的人可以借助抄袭考得很好,他们时常会威胁梅丰的位次。梅丰很想压制住这些人,他也考虑过抄袭,但是他又不敢,因此每次只能暗暗生气。
梅丰觉得自己是一个受过苦难的孩子。但是如何理解“苦难”?究竟什么样的痛苦与折磨才能称得上“苦难”呢?纯洁的心灵被污染?身体上的疼痛?还是人生志向得不到伸展?梅丰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们没有办法去说别人是痛苦还是快乐,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那个人自己切身去体会。梅丰觉得自己是受着苦难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他很自信自己将来能取得一些成绩,不过当他看到社会的阴暗面,看到人性的缺点,他又很担心自己对未来的坚持将幻化为泡影。
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梅丰也没有太多想法,他只想坚持,哪怕他身上、他内心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他觉得,路,总还是在脚下的。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