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诗词有题而诗词亡”,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我国古典诗词自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已经发展流传了两千多年。而随着诗词的发展,各种诗词理论也随之出现,很多文人对于前人的诗词作品经过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点评和对于诗词本身的观点。而要论诗话、词话上最为大众所认可的作品,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无疑是其中之一。
《人间词话》能获得广泛认可的原因,一方面是王国维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诗词高手,在古典诗词已经没落的近代,他是为数不多能够写出脍炙人口作品的文人。他写给妻子的那首《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结尾两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即便是放在唐宋年间,也称得上是名句。另一方面,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先生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也结合了西方学术的思想,这也让他总结的诗词理论具有普遍的意义,观点独特而新颖,理论自成体系。
不过诗词鉴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就和文学鉴赏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所以虽然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理论被广泛认可,但也不乏质疑。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便提出“诗词有题而诗词亡”的主张观点,那么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有道理吗?
王国维先生认为,像《诗经》、《古诗十九首》、五代和北宋的很多诗词都没有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诗词的主旨和深意没有办法通过题目说尽。从南宋黄升编撰的《花庵词选》和南宋何士信编撰的《草堂诗余》开始,他们给每一首诗词都冠以标题,有些古人本没有标题的作品也被他们加上标题。这就像是欣赏一幅山水画,非要说明是哪座山哪条河,这样显然并不妥当。所以诗词有题而诗词亡,学识一般的人,很少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其实这里看似是在讨论诗词是否应该有标题的问题,但实际上它真正论述的是诗词言外之意的问题。诗词本就是言简意赅的,所以很多时候解读诗词是一件很主观的事。那些没有标题的诗词,并不是作品本身缺乏主旨,而是很难找到概括其主旨的标题。
如果只是为了拟标题而拟标题,那么这样的的结果就是,这一标题会限定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意味,将读者局限在标题限制的空间内。但诗词本身纸短情长,讲究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带有极大开放性和联想空间。所以如果是勉强立的标题,确实会限制到作品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国维先生主张的“诗词有题而诗词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主张适合于发散性的,作品主旨难以概括的诗词作品。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便是如此,它的魅力正在于主旨隐秘,具有别样的“朦胧美”,这也让后世之人在解读时有各种观点竞相提出,这种诗作便不应该拟以标题。但倘若是一些主旨清晰,很容易理解的诗作,去纠结拟不拟标题就没什么意义了。就像骆宾王的《咏鹅》,它就是歌咏白鹅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诗作拟标题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再者,诗词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门槛的,想要让对诗词没那么了解的人去赏析诗词,有些时候标题也会起到引导的作用,它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诗词表达的意思。
所以诗词是否应该拟标题,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它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应该根据诗词本身的发散性和开放性决定。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