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昔日生产队 (散文)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回忆昔日生产队 (散文)

作者:贾银台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在农村施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建制。一个村子的农户,按居住的集中度划分为若干个生产队,小则二三十户,大则四五十户。全部农业生产,都在生产队进行。

一年四季,每日清晨,每当微曦初露,生产队长便敲响那挂在高杆上的铁钟:“当当当当”。钟声就是命令。第一遍钟声,便是催人起床,社员陆续走出家门,有人揉着睲忪的睡眼,有人端着粗大的“海碗”,掂着红薯或红薯面窝头,狼吞虎咽、吞食匆匆,边吃边优先让队长派工。第二遍钟响,社员便齐聚在钟下,恭听队长指派农活:年轻人干什么,妇女们干什么,老年人干什么。分派停当,便由队长和副队长带领,分头行动。

”惊蛰”过后是备耕季节,春风和煦、杨柳吐绿、麦苗返青,农活不紧不累。老年人被派去修边斩堰;年轻人整地填坑;妇女们可以在家剝上年剩下的棉花花桃;使牲口的车把式赶着马车,或催马犁地(备耕),或往田间送糞。

“谷雨”前,人们便遂渐忙起来,有人整理车辆耧杖;有人清库晾晒籽种;饲养员给牲畜催膘加料;育秧小组培育红薯秧苗。节气后,农活便曰曰趋紧。错落有致的田野里,这一边,由小青年帮耧,老农扶耧播种,把那发过芽的棉种,播撒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垄上;那一边,老年人刨窑,壮年人挑水,妇女趁水挿秧,把一棵棵红薯秧苗挿在窑中。应时的杂粮豆类,也相继种上。大家不误农时、不失时机,无论轻活重活,都不争报酬、个个任劳任怨、尽力而行。在劳动休息之余,青年人聚在一起打几轮扑克,说笑嘻戏;老年人或掏出烟锅,或拿出预先裁好的烟纸,把掺着芝蔴叶的烟丝摁进烟锅或卷好的”喇叭筒”中,“叭哒叭哒”吸几口,吐两口烟圈解解疲累,说几句粗话。放松放松。

“芒种”时节最紧张,小麦成熟,大家忙着“龙口夺食”,春种尚未结束,仍需继续进行。天空骄阳似火,南风吹着麦浪,无论青年壮年,男男女女,大家凌晨到地,头戴草帽,脖挎毛巾,弯腰低头,挥动镰刀,一直干到烈曰当头。他(她)们将一垄垄一行行的小麦割倒在地,大家时不时直直腰、捶捶背,擦几把汗,“刷刷刷刷”继续干,你争先,我恐后,把劳累不放心中。壮汉们在后边把已捆好的麦个子一杈一杈挑上胶轮大车,装满后两个人使劲用绞绳一绞,车老板长鞭一甩,“驾”的一声吆喝,三匹骡马四蹄一蹬,大车便荡起一片尘土,稳稳当当地离开了麦地,驰向那用黄土垫起的大道之中。

打麦场上多为庄稼把式和个别度假期的小学生,厚厚的麦穗麦杆铺在轧好的土场上,骡马拉着用木框箍着的石磙“吱吱扭扭”地无休止转着圈子,小男孩掂着糞杈跟在牲口屁股后头接糞,牲畜反复走动,石磙碾来碾去。老农们拄着木杈,趾高气扬站在场边的树荫下,摘下头上的草帽,当作扇子扇动着面前的热气。等到石磙完全把麦粒碾下时,他们迅速走到场中,挥动木杈,把麦秸一层层揭去。及至骄阳西斜,风声响起,再急忙收起混着碎麦秸和麦糠的麦堆,随即开始扬场,他们用木锨铲起混杂的籽粒,一锨一锨抛向高空。空中霎时象节日炸开的礼花,一片片升起,一股股落地,纯净的麦粒落在堆上,杂质和麦糠随风荡去,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一阵紧张的劳动后,眼前便是喜人的粮堆。大家望着劳动成果,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擦着脸上沾满尘土的汗水,特别舒心。

夏收结束,夏种马不停蹄。天若风调雨顺,大家会抓紧播种谷子,点种玉米。天若久旱不雨,人们便会抢占农时,担水洇窑,抗旱点种。

“小署”前后,老天酷热难耐,但社员们为了秋后好收成,依然连续作战,锄草间苗,施肥灭虫,一回又一回,一轮又一轮。秋日临近时,大家望着曰渐成熟的绿油油得庄稼,脸上显现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秋分”过后,大地由绿变黄,玉米穗子长如棒槌,狼尾巴似的谷穗压弯了谷杆,火红的高梁随风摇曳,三尺高的芝蔴籽粒饱滿,雪白的棉花互相掩映。社员们掰玉米、扦高粱、割谷子、摘棉花,忙个不停。大路小道车来人往,社员们舒心的欢声笑语在广阔的田间地头飘来荡去。大家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劳动果实,迎得了一年的好收成。田间旷野,到处是忙碌的人群,打谷场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男女老少欣喜无比,对来年丰收更有信心。

“霜降”来临,秋风萧瑟,天气渐凉。地里的红薯不再生长,绿茵茵的薯秧开始发黄,凸起的田垄被硕大的地瓜撑开大缝,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割秧刨薯收获忙:尚未开学的学生们在前头用镰刀将秧子割掉,年长的劳力抡起镢头,把那紫红色的大大小小薯块翻出地面,大婶大娘紧随其后,剝掉薯面上面的泥土,逐个放在等在身边年轻壮汉的柳条箩筐,之后,运输的人们用那颤悠悠的槐木扁担挑起八九十斤的重担,迈着娇健的步履,行进在回家的道路上,一日打几个来回,直至送到指定的各个家庭。(不用车拉,为防搕碰,)

秋收秋种结束之后,社员们便到打谷场或粮食储备库,根据自已一年所挣工分的多少和家庭人口,去领取“按劳分配”所得的“果实”,把高梁、玉米、谷子,一口袋一口袋扛回家中。

“立冬”之后,是社员最为闲暇的时日,白天,大家有的铡庄稼秸杆,挑大粪,清垃圾,挑水沤肥,有的去搞农田建设,无论什么农活,再也不会如夏秋季节的紧张劳累。劳作一晌后,大家便在冬日暖暖阳光沐浴下,坐在田头堰下休息,听老人讲戏文、讲故事、讲趣事轶闻;小青年坐不住,跑跑跳跳、打情骂俏;年轻媳则相互欣赏对方的花衣裳。整个人群个个笑容满面、放飞着心情。

“小雪”一过,每当夜暮降临,一顿小米稀粥加红薯面掺玉米面的窝头饱腹之后,社员们便会陆续集聚在队部里,在不太明亮的电灯光下,相互调侃打趣,议论年景,和记工员核对一年的工分,向会计探询年底的分红。尽管室外寒风凛洌,室内却煤火烘热,欢声笑语,气氛和谐热烈,大家相互说长道短,其乐融融。

呵,昔日的生产队,是那样的遥远,但又那样令人神往;昔日的劳动,是那样原始艰苦,但却人人没有私心;昔日的社员,是那样淳朴土气,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使人永远挥之不去,永远记在心中。

(全文终)

作者简介:贾银台,网名映潭,河北武安市人,退休教师,酷爱文学,兼爱美术摄影,偶有文章刋于报章网络。淡泊名利,只为逸趣消情。

(0)

相关推荐

  • 黄英伟丨工分制:理解中国集体农业的钥匙

    作者简介 黄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20年第1期(总第87辑). 全文2693字,阅读约需6分钟 工分制:理解中国集体农业的钥匙 工分制,是中 ...

  • 打冻场

    作者 袁海善 编辑 伦智英 丰收大队第七生产小队,是一个深藏在长白山脚下皱褶子里,仅有一百四十几口人的小队.人民公社大帮哄时期,全队男女老少一年到头忙得脚打后脑勺子,满屁眼子的农活总也干不完.三忙两忙 ...

  • 李爱民丨父亲与架子车

    架子车是旧时农户的主要劳动工具和家当.我记事起直到九十年代以前,架子车都是我家须臾不可离的生产工具.记得我家大门口,老靠着架子车车体,我们还经常把车体当梯子,爬高上低玩耍.如今除了收废品的还经常拉辆架 ...

  •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劳动,农民一天挣十分工,仅值几毛钱!

    一.六七十年代的[工分制]:▽ 四十多年前的生产队劳动,一天挣10分工,仅值几毛钱,是全国农村农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也是过去那一代人终身难忘的艰辛岁月: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社员参加队里劳动称之为" ...

  • 小麦的前世今生(粮丰)‖《济源文学》2021(067)

    小麦的前世今生 粮丰 在豫北小城济源长大并从事了40年的粮食工作,我对小麦有着别样的感情. 无比期待的白蒸馍 小时候,最期待的是什么时候能吃上小麦粉做成的白蒸馍或者捞面条.白米饭连想也不敢想. 冬春时 ...

  • 史上最艰苦的劳动,回忆分地最初那几年的农业劳动

    史上最艰苦的劳动,回忆分地最初那几年的农业劳动 七十年代末期,我们生产队在原有十几头耕牛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原先耕地耙地运输打场这些粗重的农活虽说都有耕牛来干,但是牛的脚步慢,农活往往拖 ...

  • 散文||耙红薯的记忆

    耙红薯的记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是我们那一代农民的主要粮食.记忆里,老家的农民主要种植红薯和玉米,而红薯又是农民度过冬.春两季的"救命稻草",没有红薯,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

  • 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日常掠影(1)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全程经历了生产队时期.那时一个全新时期,是一段燃情岁月,一方面,因为生产力低下,产量很低,农民生活很苦,另一方面,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提倡学雷锋做好事,提倡公而忘私精神,提倡 ...

  • 流年花开,花开是故事,花落是回忆!【散文】

    作者:浪漫季节 春天是最美的时光,春天里的妩媚,春天里故事一直在心里,最难忘的故事一直都在最曼妙的光阴里,记不清有多少个流年岁月,也记不清曾经落下过多少回纸笺遗落的思念,那思绪仿若隔着一帘时光的薄纱, ...

  • 圣母升天节遇疫情教堂关停遗憾多多,重温往年世界各地的圣母升天节,回忆昔日庆祝场景是否可以聊作补偿?

    圣母升天节遇疫情教堂关停遗憾多多,重温往年世界各地的圣母升天节,回忆昔日庆祝场景是否可以聊作补偿? 农历8月1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而公历的 8月15日是天主教的重要节日圣母升天节亦称" ...

  • 马晓春:【最美的回忆】(散文二则)

    作者简介 马晓春 马晓春:男,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露桐诗话>特约撰稿评审,<河州文艺>签约作家, ...

  • 回忆当年生产队的基本情况

    人民公社时代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因为当时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核算分配的,又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所以,在公社,大队,生产队三个层级中,生产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从整体上讲,生产 ...

  • 廖秋香║回忆家婆(散文)

    今天是母亲节.清晨,收到了爱女爱婿亲切信息:爸妈好,请亲们一起吃午饭. 孩儿的孝顺,例排年年陪伴我们双方亲们,心里暖洋洋的. 七点钟,爱人见到我,第一句"节日快乐"!又令我非常开心 ...

  • 刘泉生║回忆母亲(散文)

    母亲没有留下年轻时候的照片,也许她年轻时本就没有照过相.她是我父亲的童养媳,连结婚照也没有.因此,母亲年轻时的美丽我们只能自己想象了.一九九七年她61岁时的画像就是她最年轻的画像.画像里她穿着大花格子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回忆母亲(散文二题)/田吉祥

    一 母亲去世多年了,然而母亲那慈祥的面容,却还能清晰地印在我们的眼前.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每天下地劳作,休息时,却还要割草放牛,拣柴,为我们一日三餐的生活而操心.然而在母亲的身边,却总是带着我 ...

  • 散文《回忆天堂里的汪学义》李兴柏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皎洁的月亮,在白色云层中,像捉迷藏似的,时隐时现.躺在床上,辗转反身,失眠的我,再一次想起天堂里的汪学义. 2020年4月 ...

  • 散文《回忆我的父亲母亲》孙述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这些日子,我经常回忆起我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和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当我长成一个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