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的是一部十恶不赦的坏书吗?

这几年,经常给孩子讲四大名著,当然要讲到《水浒传》。

但是,讲到《水浒传》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争议。因为《水浒传》虽然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但社会上也从来争吵不断。

问题其实也是明摆着的:只要你从头到尾通读过《水浒传》,就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很残忍、很血腥的场面。

比如说梁山英雄在江州劫法场,李逵拿着板斧,不管军民,一斧一个,排头就砍。

比如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可顺手也杀了许多丫鬟、马夫、仆人,制造了一场灭门惨案。

菜园子张青夫妇开黑店,把过往的客人用药迷倒,切成包子馅卖。

宋江为了逼秦明落草为寇,竟然用栽赃的手段,派人假扮秦明,去青州城外杀了许多老百姓。

……

这难道不是反人类反社会的罪行吗?梁山好汉为什么要伤害这么多无辜的人?

所以,一直有一种新说法,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是本很坏的书。甚至有把《水浒传》再列为禁书的说法。

这么想的人不少,甚至网上都有这样的说法:“让孩子读水浒非蠢既坏!”

甚至我仅仅是因为透露出我正在给孩子讲《水浒传》(仅仅是因为这个),竟然就有人说我丧尽天良:

其实,《水浒传》的命运一直是非常坎坷的。明清就有人看着不顺眼,列为禁书,原因是“诲盗”,教年轻人不学好,做强盗。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

也有人主张把《水浒传》动动手术,把血腥场面、不人道的描写删掉,做成节选本,再给孩子们看。事实上真的有人这样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甚至还出过一部“洁版水浒”,把原著里很多残酷场面都删去了。

《水浒传》难道真是一本不该流行的坏书吗?当然不是。也许有老师会说,这是古代小说的“历史局限性”。

但这样说也未免太简单,说服不了口味越来越挑剔、思考越来越深入的孩子。至少,我就遇到过几个初中生问我:“《水浒》这么残忍,为什么我们要看它?”

充满疑惑的孩子在不断提问,你不能避而不答。火辣辣的文字在那摆着,你不能视而不见。

今天的教育有一种误区,好像教育孩子善良,就不能让他知道世界的残酷,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所以,我慢慢总结出两个问题,实践中,给孩子讲清楚这两个问题,他们就能理解《水浒传》的残酷了。

01

第一个问题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如果细看就会发现,《水浒传》的作者,虽然写了无数的凶杀场面,却只当是很寻常的事,他并没有刻意地说这种行为多么正确,但也没有为这种行为“洗地”辩护。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样子,它不因为你不喜欢就不存在。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水浒传》对普通人的生命,是漠视的、“无感”的。这种“无感”,普遍存在于古代社会中。

今天的很多孩子,包括很多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古代比起今天来,是非常残酷和不安全的。古人比起今人来,见到的死亡太多,生存太过艰难。

首先造成大量死亡的是疾病、衰老和灾荒。你可能从来没见过家里有人去世。但在古代,医疗条件很差,因一场小病死亡是太常见的事。今天的剖腹产只是个小手术,古代难产可就十有八九要了产妇的命。而且,新生婴儿很容易死亡。一对夫妇生五六个孩子,必有一两个养不活的,这在我的父母那辈还是这样。

即便是条件比较好的文人阶层,你去翻翻他们的文集,差不多都记过孩子夭折的事。平民百姓更不用说了,死亡对他们和家人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如果闹一场瘟疫,更是轻松夺去几千几万人的生命——这在古代中国和西方都是一样。

这还是中原文化发达的地方,北方有些少数民族,老人生病了直接丢掉;南方一些偏僻的村寨,都有“弃老洞”,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被送进去活活饿死。这在别的国家也一样,有一部日本电影叫《楢山节考》,就是讲“弃老”这个风俗习惯的。

还有,养不起或者为了要男孩,亲生父母就把婴儿按在水盆里活活溺死,这在今天看不都是蓄意谋杀吗?我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还是一位开国元勋写的,说他妈妈生了13个孩子,因为生活所迫,最后只留下8个,剩下的都溺死了。仅仅过了100年,我们就觉得“怎么能这样!”,但作者就很平常地写出来了——他那个时代都是能接受的事。

除了疾病还有饥荒。古代饥荒的频繁、严重,是今天人很难想象的。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宋代,也出现过多次“人相食”,人吃人肉。

元代更多,短短97年,见于史料记载的就有几十次,几乎年年都有。这些相食的不是土匪强盗,就是平民百姓。

所以,今天人惊呼《水浒》残忍,作者也不觉得有什么下不去笔。这是他平时就见惯了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当然不觉得死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换句话说,在古人那里,人命不如现代人的命值钱。

其次是国家法律也支持或默许屠杀无辜。统治者自己也杀,而且杀得比梁山好汉多得多。

商周时期是殉葬制度的。奴隶在贵族眼里是不被当人看的。国王或贵族死后,都要杀很多奴隶,埋进墓里,这叫殉葬。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上百。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齐桓公,差不多都曾经杀害过无辜的奴隶。

这种习惯甚至延续到了明代。明代皇帝死后,伺候过他的妃子宫女就被逼着上吊殉葬,一次也有几十人。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

古代的法律,都是有株连的条款的。所以经常会听说“满门抄斩”,一人造反,全家都被杀。

《水浒传》出版的明代,是出了名的用刑残酷。明初光胡维庸案、蓝玉案这几起大案,就抄斩了好几万人。这在纸面上只是一个数字。

宋代刑法算宽松的了,但也有“族诛”的刑罚。969年,一个叫杜延进的武官谋反,“夷其族”,就是把整个家族都杀了;一个叫田忠霸人当了贼寇,地方官彭乘“夷其家”。还有一个叫李飞雄的(这个人名字很像我),假冒钦差,占了秦州造反,也被“夷其家”,就连给他提供马匹的马夫也被夷族。

如果说蓝玉、杜延进、李飞雄等人犯了法,该杀,那他的家人,操持家务的妻子,未成年的孩子,上了年纪的老人,又有什么罪过?也要拖到刑场上砍脑袋?

这还是“合法”地杀戮无辜,那些被冤杀了的,不知该有多少。

宋江为了逼迫秦明上山,叫人假扮秦明,去青州城外杀人,给他栽赃。这一招够狠毒。然而守青州的慕容知府的反应呢?却也令我们现代人惊讶:他不问青红皂白,“夷其家”,把秦明全家老小抓起来杀了,还把秦明妻子的头挑在枪尖上给他看。所以,《水浒传》的主旨是“乱由上作”。

即便是童话一般《西游记》,猪八戒、沙和尚都曾经做过吃人的妖怪。猪八戒甚至还笑着说“常把此物当饭”。沙和尚也经常到岸边抓个单身旅客来吃。算下来猪沙两位也吃了几百年的人。这些人也有妻儿老小,美满家庭,难道皈依佛门之后这些罪恶就一笔勾销了?

黄袍怪和百花羞公主生了两个孩子,只有十来岁。孙悟空为了激怒黄袍怪,就叫猪八戒和沙和尚拎着两个孩子,把他们活活摔死。《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拿着乾坤弓玩,随便一箭就把碧云童儿射死了。这三个都是儿童,能有什么罪过?

然而作者似乎不觉得有什么,随随便便就写出来了(甚至百花羞公主竟然也没什么悲痛)。只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事在今天人看来,都是极其“暗黑”的。

第三是战争。我们从小到大没见过打仗,但这不等于说永远不会有打仗。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是我们今天人难以想象的。

宋到明这几百年间,爆发了无数场战争,宋辽、宋金、辽金、金元、宋元、元明……战争直接杀死的人、冻饿而死的人、疾病流行病死的人,不知有多少。元军攻陷北京、成都、兴庆府等地,都曾经屠城,一次可就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命。

所以并不独是《水浒传》对生命“无感”,整个古代社会,对生命基本上都很“无感”(尤其是平民百姓)。

文学是反映人心的。科技没那么发达,社会没那么安定,法律没那么有人性,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普遍心态;影响到文学上,就是拿人命不那么当回事。作者就那么写,读者也就那么看。

这种心态直到建国后,经济发展了,社会稳定了,才慢慢消失。其实你看早期武侠小说,也还是有一些无辜路人被任意杀害的情节,后期才越来越人性化,笔下越来越有节制了。

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一切都是秩序井然的(至少理论上如此)。同学们闹矛盾,有老师、家长解决;在街上出了交通事故,有警察解决;受到了伤害,有法庭解决。人们向国家纳税,政府保护人民……

但是,今天秩序井然,是何等的珍贵,不知贫困、战乱了几百上千年,才换来了今天几十年的和平和繁荣。

今天的社会虽然还有各种问题,但至少不会冻饿而死,不会因为亲戚犯法无辜地被拖去砍头,不会因外国侵略惨遭屠城。这是几千年来都没有过的事情。这是拜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之所赐,拜革命先烈之所赐,拜几十年来国家政治、法治实践之所赐,拜人道主义成为世界共识之所赐。今天的我们更关注法治、自由、爱心;而在古人尤其是平民那里,这三样实在是太奢侈了,他们拼命要抓住的,前三样是生存、生存,以及生存!

读古代作品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时时刻刻拿着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古人愚昧、古人野蛮,历史上一片黑暗,文学作品毫无价值——但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种是力图站在古人的立场和背景上了解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写。

在今天看来,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古人的苦难和无奈,从而报以“理解之同情”。而不是指责某个具体的人物灭绝人性——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一千年后的人看我们的文学,会不会也报以同情或反感。

比如,他们如果知道我们每天有许多人填鸭似的挤在地铁里,会不会大呼灭绝人性、惨绝人寰?

02

第二个问题是:文学作品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主张,文学一定要传播道德,弘扬正气。诚然,有些文学作品是可以充当道德教科书的作用的。比如说,看了《西游记》可以学到坚忍不拔的精神,看了李白的诗,可以激发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热爱……文学当然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然而思想品德课本岂不更有效?

还有些人走向了反面,认为文学只是给人娱乐。看书只是图个乐呵。但是,乐呵之后呢?会不会觉得少了什么?

文学当然有许许多多种类,但最顶尖的作品,都在深刻地描写人性。弘扬正气还是娱乐大众,只是它的副产品。

人性里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好的作品,一定不会无视、回避,而是如实地写出。《水浒传》里的残酷,不是作者嗜血残酷,而是人性中就有这样的残酷,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写出来之后,作者的任务已经完成。该思考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当孩子们看到《水浒传》里有各种血腥描述时,如果感到不舒服,那就对了。如果用现代道德去批判,反倒成了迂腐的卫道士。

我们获得今天良好的社会秩序,获得对生命的普遍珍视,这是经历了多少杀戮才总结出的经验,经历了多少科技的发展才拥有的条件。这是每一个孩子接触世界应该懂得的第一课。

老李 · 有话说

老实说,当我听到有孩子向我质疑《水浒传》这种问题的时候,我是十分开心的。因为我知道,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已经在他们善良的心中生根发芽,不再是冷血的看客。

然而也是遗憾的,因为他们离开那个时代太远了,所以再也难理解他们也是一颗颗火热的人心,却为什么冷血?是不是他们真的以为,古代社会都是白衣飘飘,轻歌曼舞,行走江湖不用带钱,千军万马打仗不需要粮草,宫廷生活就是皇上弹琴喝酒,和妃子们谈谈恋爱?

对待残酷的态度,是人性的试金石,也是理性的反光镜。它不因为你不喜欢就要从你面前消失。事实上,它一直萦绕在所有国家、所有社会的上空,甚至悄悄潜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一个孩子越是善良,越应该有强大的勇气正视残酷。

公布下上期中奖名单:刘肖利、允公允能、大成、李白、金坤,《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已寄出,请查收 。

最后推荐一波自己的书,《为孩子解读水浒传》

购买链接:¥DG7AcrFA5I3¥

(复制打开TB即可)

动动手指,即可添加星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