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共通之美1
作者:王倩
盆景艺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综合产物,融合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盆景艺术又被人们赞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园林艺术和书法画文化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它特有的风格和气质。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讲究画意。新石器时代的万年青盆栽,汉代的景,唐代的树石盆景,都可为明证。宋朝的书画有了更大的发展,《十八学士图》的松树盆景就是体现。所以,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咏叹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促进了盆景艺术的繁荣发展。元、明、清时期,《绘宗十二忌》、《素园石谱)、《长物志》等专著的相继出现,成就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不仅造型美观,还很有意境,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所以我国的盆景与中国画关系甚为密切,盆景的造型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原理基本是一致的。
1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之美
盆景艺术是多维的立体艺术,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二维的平面艺术,但两者都是在有限空间中营造无限的“画意美”。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是有亲缘关系的,因为它们的构图和技艺都是建立在中国画传统画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如山水盆景制作,一般依据“三远法”,出处就是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书中有云:“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之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兀突,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所谓“三远法”就是将仰视、俯视、平视所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应用在盆景创作中,这一理论在盆景艺术和中国山水画中广泛应用。
构图在山水画创作中,又称为章法、布局,它是决定一张山水画的成功或失败的先决条件。就如盆景艺术的初期架构,骨架不合理,植物与配饰多么精致讲究,也不会成为上品。其次,构图必须与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内容相符合。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很重视规律性和辩证法,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大小等关系。
1.1虚实与疏密
《画尘)中提到“稠密不虚则情韵特减,倘以惊云落霭,束峦笼树,便有活机。”意思就是代表在画作中如果没有虚实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作品。而如果虚实处理得当,作品就有了灵性和情趣。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曾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讲述的就是虚实的营造。盆景艺术的制作也是如此,虚实得当才能以虚寓有,以无胜有,这是我国传统的表达手法。盆景艺术家张瑞堂先生的盆景作品《丰收在望》就是现代盆景艺术中虚实景致处理的典范。实景的体现是盆中植有一株怪柳,柳荫下坐着一位老农,近旁放着一把锄头,老农手端粗瓷茶碗,面带笑容,注视前方。观者看到实景,脑海里就有了虚景的体现,即将丰收的庄稼。虚景并没有体现在盆景中,却给人恰到好处的想象空间,虚实兼备,意境隽永。【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
中国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密集”要注意凝聚,“疏散”要注意秩序,要处理好疏与密的辩证关系。虚实是对主体意境有影响,而疏密则是对盆景定形枝干布置极为重要的方面,一般桩景应上密下疏,枝在杆上的分布也应有疏有密,才能体现对比的形式美感。
1.2主次与藏露
绘画艺术中,主次主要在于形式组合的主次之分,破立之势。使观者视觉集中于主景,做到突出主景,配景为弱。在盆景艺术上也如此,画论云“根在下者为主树,树主,近树也,主树欹,客树直,则客树不得反欹矣。”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画致》中认为“山欲高尽出之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小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意思就是是要画出的山很高,山腰部分有一片云遮挡,山看起来就高了,表现河流让河流忽隐忽现会显得更为源远流长。在盆景艺术中,藏可蓄起势头,强化悬念,产生高远的空间感。如果没有藏则缺乏气韵,所以藏露有机结合能深化表达主题,出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呈现引人入胜的艺术美感。
1.3曲直与动静
画论有云“枝无寸直”“一波三折”。曲直变化也是形式美法则中的对比之美。山石与水流的曲直对比之美,植物本身主次的曲直对比之美,都是山水画中呈现的美学映像。曲直也是盆景艺术造型中最基本的变化形式。曲线之美使枝干舒展而流畅又有动态,有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旧时盆景有“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之谈,事实上曲直在一定条件下是互为前题相互依存的,曲直并存,刚柔并济才能更好的呈现艺术美感。
中国画与盆景都是静态艺术,两种艺术形式也都非常善于在静态造型中如何呈现动势之美。《踏歌图》是宋朝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画家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体现静态之美,同时又在画的下部绘制了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体现动态之韵。画论中“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也是增强生机的意思,有了生机自然就有了动势。所以在盆景艺术中,动静这对矛盾体除了在造势上可以有所体现,植物的选配,小品的叠置都可以增强动静对比,呈现生机勃勃之美。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