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陵墓有一种陪葬俑,它的数量不超过365个,这是为什么
坐拥天下,唯我独尊。每个帝王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相信自己是天选之子,即使是死后,也应该带着自己的子民离开。因此在古代,“陪葬”成为了一种风俗,不仅是在中国,古埃及也有“陪葬”现象的存在,关于古埃及的“陪葬俑”,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接下来就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起中国的陪葬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佣”,秦兵马俑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工匠们使用陶瓷为基本原料,制造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秦朝将士。根据相关专家给出的数据,陶俑上刻有的陶工名有80个,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制造出来的陶俑身份各异、形态各异,大体上可分为兵俑和吏俑两大类,由它们组成了秦始皇地下的“大秦军队”。
虽然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形象令人震撼,但是陪葬俑可不是古中国的“专属之物”,在更久远的古埃及,其实就已经出现了陪葬俑,但与古中国不同的是,古埃及的陪葬俑里几乎看不到“兵俑”的影子,而多半是一些其他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古埃及陪葬俑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陶俑和木俑,而是用象牙、木头或者是泥土雕刻而成的人俑,但它们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古埃及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其实并没有“俑”这个词的出现,但是古埃及的墓穴中出现了很多与“俑”相似的人形雕刻品,所以常将其命名为“古埃及陪葬俑”,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古国,古埃及人相信只有劳作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所以即使是死后,也应该在墓中留下各种农具,对于那些生前地位较高的人而言,他们就会有“奴仆俑”陪葬,在古埃及语中,他们被命名为“乌萨布提”,其实就是“等候吩咐”的意思。
因为是等候主人干活的奴仆,古埃及的陪葬俑不只是“揖躬垂立”的形象,绝大部分都是手拿各种工具的人俑,他们身穿紧身的衣服,身体前倾,时刻准备着开始劳作,锄地、播种、灌溉和收割,要做的工作不一样,手里的工具自然不同,有的手提锄头、有的肩扛种子袋、甚至有人同时拿着铲子和镰刀。
根据资料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墓中出土的古埃及殉葬俑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在死者的墓中,更多的放置代表奴仆的小人,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即使陪葬俑的数量再多,也不会超过365个,时至今日也没有一座坟墓中出土的小人俑数量超过这个数目,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通过讨论和分析后发现,因为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发明了历法,他们明确地将一年划分为365天,所以这个数目刚好与最多的陪葬俑数目一致。因此这个数目应该就是为了保证一年之中,每一天都有一个仆人,他可以完成墓主的委派的工作。古埃及坟墓中的小人俑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色彩鲜艳的小木棺内,还有的则身裹亚麻放入专用的人形小棺材内,看起来井井有条,一点都不乱。
作为埃及的古人类,那些贵族和有钱人,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死后,一定是和生前一样,可是这个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时至今日,当时他们费尽心力做的“陪葬品”,一一都被摆放到了博物馆的展柜中,这是十分讽刺的,但是,我们也得感谢这些穷奢极欲的人们,不然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宝贵的文物呢?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