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原来书法这么好

钱钟书是个大学问家,大作家,但是他的字,看过的人都说好。
...................................
这是他给出版社的信——
...................................
...................................
局部图——
...................................
...................................
钱钟书的字,是学者字。所以很少见到他“像样”的书法作品,网上有一些对联之类的,也多是冒牌货。

...................................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钱钟书很勤奋,除了写文章,每天都要拿出一段时间来练字。古人碑帖见到哪个就写哪个,写哪个就像哪个。
...................................
钱钟书是个天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天生是做学问的材料。因此写谁像谁,丝毫都不奇怪。
...................................
不过他自己随便写的字,还真是谁都像,又谁都不像——
...................................
...................................
似曾相识,这是很多书家追求的境界。
...................................
钱钟书不是书家,但他用做学问的方法写字,一不小心,就已经写得这么好。
...................................
做学问,离不开古人,看上去很像是在为古书做注脚,但实际上却是在古人的肩膀上,抒写自己的情怀。所以学问做不好,就有学究气;而书法写不好,不是有火气,就是有匠气。
钱钟书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对古人古书,对值得崇拜的事物,总有一颗虔诚之心。比如他以史上第一高分考到英国留学,到了牛津就亲吻那里的土地,结果用力过猛,啃得满嘴是血,还掉了半颗门牙。
局部图——
但在虔诚的同时,钱钟书又很孤傲。他在古书里纵横驰骋,旁若无人。所以他的《谈艺录》《管锥编》,能看进去的人很少,但一旦看进去,其乐趣,其笑点,一点不比《围城》少。
但无论多大的天才,都会留有遗憾的。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说,大家都觉得儿子有才,但他觉得儿媳妇更棒。这不是送人情,而是真话。钱钟书有才子的机敏和学者的深厚,但在天然简淡方面,始终比夫人杨绛略逊一筹。
文章如此,书法亦然。

杨绛百岁时的小楷,让人陷入沉默

2013年,杨绛先生出版了250万字的文集八卷,这不仅是文学的奇观,也是生命的奇迹。

而那一年,她还有另外一个奇迹,也许会写入文人的书法史——102岁的她用小楷抄写了钱钟书早年诗集:《槐聚诗存》。

年过百岁,还能写字,而且是小楷,想想都难。可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偏偏让这个老太太做到了。
她在前言里说得很清楚——
杨绛说,钱钟书每天写字,不管何人何体,写谁像谁。这的确是钱钟书的本事,他读书过目不忘,写《围城》书袋从头掉到尾,模仿几个字体那还叫事儿?
可是说到自己的字,杨绛似乎有点沮丧了,她说自己天生笨滞,写谁不像谁:兰亭序应是圆的,她写成方的;褚遂良应是方的,她写成圆的。可是,如果你信了,就上当了。高手写文章,一定要下套的,此处就是。你以为她在说自己写字不好,其实她在告诉你,她不但写过兰亭序,还写过褚遂良——沈从文说,做人要老实,写文章一定要不老实。我们要跟杨绛先生学着点。
现在,来看看她的百岁小楷——
杨绛说,我抄《槐聚诗存》,笔笔呆滞,但求横平竖直而已。这句是谦虚的话,却也是坦诚的话,当然也是有用的话。假如一个百岁老人不求横平竖直,反倒去玩技巧,耍花活,那真是空活百岁了。
一间斗室,一位百岁老人,与两幅清人书作。
“笔笔呆滞,横平竖直”,换成四个字,就是“人书俱老”。虽然呆滞平稳,不事张扬,但是所有的阅历,所有的沧桑,所有的韵味都在这些字里面了。它们不是书法,只是字。剥去所有技巧,书法就是写字;抹掉所有光环,写字就是做人。当一个人自称书法家的时候,满嘴都是火气。
杨绛的字,完全没有火气,一如她的文风。看似平淡,却经得起玩味。很多人喜欢她翻译的那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相信,这一定是杨绛先生年轻时喜欢的话,但她后来却未必喜欢了,因为,无论想着争与不争,都有火气。
这才应该是她晚年喜欢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看完杨绛先生102岁写的小楷,不知你会怎么反应,反正我是陷入了沉默。在这些力求平稳却依然稚拙的小字面前,我忘了什么叫法度,什么叫布局,因为字里行间,流淌的只是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有“见到你才想结婚”的浓浓的爱,也有“一生相伴,对坐读书”的亲亲的情。
(0)

相关推荐